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跟着诸位国医大师治头痛

头痛是指病人自觉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可发生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比如说西医学中的高血压性头痛、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以及感染发热性疾病引起的头痛等等。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几位医学大家对于头痛的治疗。

刘启庭

头疼按病因可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按头的部位可分太阳头痛(痛在太阳穴连耳部),阳明头痛(痛在前额及眉棱骨处),厥阴头痛(痛在巅顶连目);按疾病分感冒,热病及内伤头痛外,耳,鼻,眼,颈的疾病,都可引起头痛。

1、风寒头痛,症见恶风畏寒,头痛连项,沉重如裹,鼻塞流涕,舌淡苔白,脉浮,治宜疏风散寒:艾叶30g、荆芥15g、川芎15g、薄荷10g、细辛6g、川羌15g、葛根15g、葱头5个为引。

2、风热头痛,症见头痛昏胀,甚则如裂,满头皆痛,恶风发热,面红口渴,舌红,脉浮数,治宜疏散风热:菊花20g、冬桑叶20g、白芷15g、蔓荆子15g、川羌15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薄荷10g、甘草10g、

3、风湿头痛,症见前额至巅顶都痛,昏胀如蒙,肢体沉重,面湿润紫暗,舌苔白黄厚,脉滑,治宜祛风胜湿:苍术20g、苍耳子10g、羌活15g、独活15g、川芎15g、白芷15g、茯苓20g、半夏12g、陈皮12g、生姜3片,饭后服。

4、肝阳头痛,即高血压,症见头痛而胀,以两侧及巅顶为甚,痛甚头如裂,面红,体胖,多心烦意乱,舌红,脉弦,治宜平肝潜阳:夏枯草15g、菊花15g、桑叶15g、石决明20g、草决明20g、天麻15g、钩藤30g、枸杞子15g、川牛膝20g、竹叶10g、饭后服。

5、气虚头痛,症见缠绵日久,多隐隐作痛,过劳则痛甚,体倦神疲,口淡,纳呆,舌淡,脉缓,治宜益气升阳:黄芪30g、焦白术20g、高丽参10g、当归30g、川芎20g、炒白芍20g、桂枝15g、升麻6g、炙甘草12g、煎3次混合,分3次饭后服。

6、血虚头痛,症见头痛而晕,有空虚感,心悸易怒,面色少华,体弱,舌淡,脉虚,治宜滋阴养血:当归30g、川芎20g、熟地30g、制首乌30g、枸杞子15g、山茱萸15g、炒白芍30g、蔓荆子12g、炙甘草10g、煎3次分3次饭后服。

7、肾虚头痛,症见兼眩晕,头脑空虚,畏寒肢冷,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淡,脉细,治宜补肾填精:熟地30g、山药30g、山茱萸20g、枸杞子15g、制首乌30g、生杜仲20g、巴戟天15g、当归15g、川芎12g、炙甘草10g、煎3次混合,分3次饭后服。

8、痰浊头痛,症见头痛昏蒙,胸腹痞闷,纳呆,呕恶,痰多粘喉,舌苔厚腻,脉弦滑,治宜化痰降逆:茯苓30g、半夏15g、陈皮12g、胆南星12g、川羌15g、天虫15g、全蝎10g、代赭石15g、旋复花12g、生姜3片。水煎2次混合分2次饭后服。

9、血瘀头痛,症见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如锥如刺,有明显的外伤史,舌暗,有瘀点,脉涩,治宜活血化瘀:当归30g、川芎15g、桃仁15g、赤芍30g、红花10g、炒土元15g、丹参20g、全蝎10g、细辛6g、葱头5个。

10、神经性头痛,即肝郁化火头痛,症见呈发作性偏头痛,痛如火烧,不痛时如常人,平时痰多性急,睡眠不宁,每遇精神紧张或心情不舒则发作。发作一次多天不愈,舌淡苔白,脉稍滑,治宜清肝解郁:茯苓30g、半夏15g、菖蒲20g、郁金15g、胆南星10g、天虫15g、全蝎10g、细辛6g、生姜3片。煎2次混合,分3次饭后服。

11、鼻窦炎头痛,乃湿浊阳窍,症见鼻塞,流黄涕,头前额连眉棱骨向下压迫样疼痛,经日不减,苔黄厚腻,脉滑,治宜化浊通窍:苍耳子10g、辛夷10g、鹅不食草15g、黄芩15g、全蝎10g、炮山甲10g、芒刺10g、茯苓30g、半夏15g、陈皮15g、葱头5个。煎2次,分3次饭后服。

12、颈椎性头痛,乃气血瘀阻经络,症见经常感头晕头痛,痛在后脑部连项背肩部疼痛,时轻时重,与转头动作有关,有时挺起颈部感舒服,舌暗,脉沉涩,治宜化痰通络:当归15g、川芎15g、葛根20g、炮山甲10g、全蝎10g、天虫15g、桃仁15g、红花10g、甘草12g、煎3次混合,分3次饭后服。

13、治头痛还要注意循经选药:凡头痛以头后部下连颈项者,为太阳经头痛,药加羌活,川芎,独活;头痛以两头角痛,痛引耳前后,为少阳经头痛,药加柴胡,桂枝,天麻;头痛以前额及眉棱骨痛,为阳明经痛,药加白芷,天虫,防风,天麻,钩藤;头痛以巅顶颜面,为厥阴头痛,药加藁本,吴茱萸;头痛偏一侧,药加蔓荆子,白蒺藜。

14、活血解郁汤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当归15g、川芎10g、天麻10g、柴胡10g、郁金15g、陈皮10g、僵蚕10g、全蝎10g、细辛6g、甘草10g。

功能:活血通络,解郁定痛

方解:血管神经性头痛以偏头痛为特点,多因风,火,痰,瘀壅遏头部,脉络闭塞所致,病在头部,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多因情志不舒,劳倦过度引发。其痛及暴发,痛势甚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痛止则如常之。治重活血通络,解郁定痛。

加减:舌苔白而粘腻,痰多,病偏寒者,加半夏,干姜,白附子,南星;偏热者,加黄芩,胆星;明显耳鸣,头晕者,加钩藤,龙胆草,生龙骨,牡蛎;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胡希恕

1、头痛多见太阳病,六经合病与审清。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脑系病常见头痛。这里重点介绍脑系病之外的头痛。关于头痛的病因病机,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曰:“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素问?风论篇》:“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济生方?头痛论治》曰:“凡头痛者,血气俱虚,风寒暑湿之邪,伤于阳……又有风热痰厥,气虚肾厥,新沐之后,露卧当风,皆令人头痛。”《丹溪心法?头痛》曰:“头痛多主于痰”。《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在头痛治疗上更能给予正确,快捷的指导。如《伤寒论》第一条即指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就指明了头痛多属于太阳病。值得证明的是,有人认为这只是指感冒头痛,这里的原因,第一是没有正确理解太阳病的实质。第二是后世习惯把头痛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把太阳病视为外感病,把内伤头痛视为无外邪,这样只认为急性头痛才见太阳病,而慢性则不能有太阳病。实际各种急慢性病中皆可出现头痛,有头痛则证明有太阳病的存在,不过不少头痛者已不是单纯的头痛,而是合病,并病。如太阳少阴合病;太阳少阳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等。这样头痛的六经辨证既明,则治疗大法便可确定,这就是在太阳用汗法;太阳少阴合病用发表加温阳法;太阳少阳合病用和解法;太阳少阴并病用解表温里法。在大法的指导下,再辩具体的方证,则头痛可得到正确的治疗。

2、太阳汗法分虚实,少阴合病当温补。

(1)、例女,21,感冒,头痛,身疼,腰痛,恶寒无汗,恶心欲呕,素有腹泻腹痛,苔厚白,脉浮数,与葛根加半夏汤:葛根9g、麻黄9g、桂枝9g、生姜9g、白芍9g、大枣4枚,炙甘草6g、半夏9g。

按:此是太阳表实证为主的头痛,故用麻桂发汗,因有腹泻,实际合阳明病,故用葛根治利,并加半夏降逆。

(2)、例男,52岁,两年头痛,胃痛,头痛多在顶部,后颈部,身痛,膝关节痛,身热,汗出恶风,苔厚白,脉缓细。

与桂枝汤: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4枚,炙甘草6g。

二诊,仍身痛,胁痛,便干,纳差,欲呕,与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柴胡12g、半夏9g、白芍9g、黄芩9g、枳实9g、生姜9g、大枣4枚,桂枝9g、桃仁9g、丹皮9g、大黄9g、茯苓9g、生石膏30g、三剂已。

按:初诊为太阳表虚证,故与桂枝汤。但二诊出现少阳阳明合病,且见胁痛,虑其久病多瘀,故与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治之。

(3)、例男,47岁,右头痛两天,无精神,两手逆冷,恶寒无汗,口中和,不见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咽红多滤泡增生,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川芎:麻黄10g、炮附子10g、炙甘草6g、川芎10g。

按:本例为少阴表虚寒证头痛,以温阳强壮解表,表解则头痛去。需说明,这种虚寒表阴证少阴病,不只是见于感冒一两天,也可见于慢性头痛中,如某病例,经常头痛和哮喘并见的病证,因现少阴表虚寒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而愈。胡老认为表分阴阳,是正邪的盛衰决定了表证的性质,即表现为虚寒阴性者为少阴病,表现为实热阳性者为太阳病。太阳病可因误治或病久而陷于少阴病,头痛更为多见,应注意。

体弱或老年人若患伤寒或感冒,往往表现为少阴病,但也见于青壮年,如治验。

3、头疼临证多变幻,合病合方伏苍龙。

(4)、例女,36岁,反复头痛5年,多于午后,疲劳,头痛多在前额,伴双眼胀,后颈紧胀感,头沉,背酸痛,咽干,易心烦,无鼻塞流涕,苔白根腻,脉沉细弦,左寸浮,与越婢加术半夏桔梗汤:麻黄12g、生姜9g、炙甘草6g、大枣4枚,生石膏45g、苍术15g、半夏12g、桔梗9g、

按:本例为慢性,但临床仍为外邪里饮而是太阳阳明合病,故用越婢加术半夏桔梗汤,解表饮而使症解。

(5)、例男,15岁,头痛发热恶寒欲呕,纳差,口干,自汗,身倦,下肢无力,苔薄白,脉弦细,体温38摄氏度,与柴胡桂枝汤加味:柴胡12g、黄芩9g、半夏9g、党参9g、桂枝9g、赤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苦桔梗6g、生石膏45g。

二诊去桂枝,赤芍,病已

按:本例头痛,初诊有自汗出,发热恶寒,为表不解,证明邪胜正虚;欲呕纳差,病已入少阳;固有咽干心烦已现阳明证,故为三阳合病,因与柴胡桂枝汤加生石膏,一剂症大减,因表除而里、半表半里证不了了,故去桂枝,芍药,即与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善后。

(6)、例女,26岁,左偏头痛7年,严重时恶心,呕吐或腹泻,卧床,苔白根腻,脉沉细,与小半夏合苓桂术甘吴茱萸汤:半夏12g、生姜9g、党参9g、吴茱萸12g、大枣4枚,桂枝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

按:本例头痛7年但仍表现为太阳太阴合病,故以解表温中,又因痰饮上逆明显,故以苓桂术甘汤合吴茱萸汤温中降逆。再因痰盛而呕吐明显,合用小半夏汤化饮降逆。以解表化饮,温中降逆。须注意:凡是有外邪内饮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治疗必须在解表的同时予以化饮。如是单独解表,或单独化饮,不但使证不解,而且还要加重病情。这是胡老经验,当珍视之。

(7)、例男,26岁,头痛两年,有胃病烧心,吞酸,时有心下停饮,心下振水声,平时头刺痛如电由顶部上窜入脑,一天发作两三次,时有恶心,腹痛,睡不好。前医以养血熄风安神等法,服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效不明显,苔白根腻,脉沉细弦,与吴茱萸汤加苓归芎:吴茱萸9g、党参9g、生姜9g、大枣4枚,当归6g、川芎6g、茯苓12g、

按:《伤寒论》第条曰:“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是说里虚寒饮冲逆用吴茱萸汤治疗。又因刺痛为病久血虚血瘀,故加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再因心下停饮为著,故加茯苓以驱饮,合方治之,便胃安饮去血和,故头痛已。

痰饮引起的头痛很多见,应用吴茱萸汤方加减,治疗的机会很多。因痰饮变化多端,用药也要随之而变,当饮停久化热出现上热下寒时可据证合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或加生石膏;当饮逆上冲明显时可合用苓桂术甘汤。总之,适证加减多有良效。

(8)、例女,36岁,产后左偏头痛,三年未愈,时心下痛,左上下肢酸胀,口干不欲饮,有时恶心吐清水,苔白润,脉弦细,证属表虚饮盛,治以建中和荣固卫,更以温中化饮,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9g、桂枝9g、白芍9g、大枣6枚,炙甘草6g、生姜15g、细辛9g、通草6g、吴茱萸9g、

二诊改吴茱萸为12g、七剂已

按:当归四逆汤,原主荣卫不和的外寒,本也有血虚饮盛在表,今里寒饮也明显,故时心下痛,恶心吐清水,实为太阳太阴合病,故要同时祛里寒饮,因此加吴茱萸,生姜治之,便荣血和,寒饮去,则头痛自解。

4、脑病头痛苦无边,方证对应皆能清。

(9)、例男,35岁,头痛头晕六年,用过蝎子,天麻,川芎,用斤计无效。但头痛发作无定时,多发于受凉或受热后,疲劳或睡眠不足后,痛在两侧,左多于右,咽干悬饮,苔白薄,脉弦细,此属少阳阳明合病,与小柴胡加生石膏:柴胡12g、党参9g、黄芩9g、半夏12g、生姜9g、炙甘草6g、大枣4枚,生石膏60g、三剂已

按:从症候不能排除慢性咽喉炎,为少阳阳明合病,故与小柴胡合生石膏方捷效。

(10)、例男,44岁,经常头痛已5年,与气候变化和情绪不好有关。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头痛”,感头沉如箍,以前额及后头明显,项背发紧酸痛,咽干思饮,晚上睡觉特感鼻塞,眠多梦,苔白根腻,脉沉细弦,左寸浮,此属太阳阳明合病,为大青龙汤加苍术方证:麻黄15g、桂枝6g、生姜9g、大枣4枚,炙甘草6g、杏仁6g、桔梗9g、苍术18g、生石膏45g、

二诊加生薏米15g、六剂已

按:此类神经性头痛在临床常见,实际西医应排除鼻窦炎,鼻炎等证,有不少经拍X片而确诊为鼻腔炎。但无论诊断与否,中医据证可辨证为湿困于表,郁久化热,是太阳阳明合病,为大青龙加苍术汤方证,故治其本,不用川芎,天麻等止痛而痛自去。

(11)、例女,43岁,左偏头痛10余年,常于疲劳,睡眠不好时发作,西诊断为“神经性头痛”。近发作较频,服止痛片多而出现恶心,伴头晕,心悸,失眠,口干见热饮,既往有卵巢,子宫切除史,苔白,舌质淡红,脉沉细,证属血虚水盛,郁热上扰,为当归芍药散加生石膏吴茱萸方证:当归9g、白芍12g、川芎9g、苍术12g、茯苓12g、泽泻24g、炙甘草6g、吴茱萸9g、生石膏45g、四剂已。

按:此头痛常发于左,并有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知不仅有血虚水盛,而且还有瘀血之证,因此当用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养血活血。因病邪主要为里寒饮盛,故用大量苍术茯苓泽泻温中利水,因饮盛久郁上冲,故加吴茱萸温中降逆化饮。又因饮久化热,故加生石膏佐清上热,治疗头痛时常石膏,吴茱萸同用,这也是胡老用药的特点。

(12)、例男,46岁,头痛头晕三年,西医诊为“蛛网膜炎,脑动脉硬化,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现症:每用脑则眼模糊,心下气上冲感,耳鸣,发热头痛,两太阳穴发胀,腰痛,左眼外侧痛,口干,苔白,脉沉弦。此为少阳阳明合病挟瘀,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柴胡12g、半夏12g、黄芩9g、赤芍9g、生姜9g、桂枝9g、茯苓9g、桃仁9g、丹皮9g、炙甘草6g、红花9g、生石膏45g、大枣4枚。

二诊头痛头晕减,仍咳嗽痰多,两眼视物模糊,与半夏厚朴汤加味: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苏子9g、桂枝15g、生姜9g、瓜蒌24g、旋复花9g、竹茹6g、杏仁9g、生石膏14g。

二诊咳嗽吐痰减,又与一诊方药去红花加生地9g、治疗两月其它症已。

(13)、例女,43岁,头痛呕吐7年,近两年视物模糊,诊为“慢性青光眼”,近一月左眼失明。近症:自感有物覆于眼上,常头痛如裂,伴呕吐,目干涩,心中发热,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血虚饮上犯,治以温中化饮,养血益精,与吴茱萸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9g、党参9g、干姜6g、大枣4枚,柴胡12g、黄芩9g、桂枝9g、花粉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9g、泽泻18g、生龙牡各15g、茯苓12g、苍术9g、炙甘草6g、连服两月治愈。

按:此头痛主因寒饮上犯,因有左眼失明,五心发热,目干涩等,知为津血虚不能充养,故以吴茱萸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合方治之,能解头痛已。眼复明,是奇效。胡老尚有许多类似治验例:有以吴茱萸汤单方治疗者,有以吴茱萸汤合当归芍药散合方治疗者,有以小柴胡合吴茱萸汤加生石膏治疗者。

(14)、例女,33岁,左偏头痛一年,西医诊为三叉神经痛,既往史有肝炎史,今日发作较重,左侧头面,眼眶皆痛,伴头眩而晕,大便溏泻,一日2-3行,口干不欲饮,苔白根腻,脉沉细弦,证属上热下寒,治以苦辛开降,与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半夏12g、党参9g、黄芩9g、黄连6g、干姜6g、炙甘草6g、大枣4枚,吴茱萸9g。

二诊黄芩为9g、加生石膏30g、继服12剂愈。

按:此也为寒饮上犯之头痛,因郁久化热而呈上热下寒之证,单用吴茱萸汤则不能清上热,只用清热药又必加重下寒,故用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苦辛开降,去下寒,又加生石膏佐清上热,这样病邪尽除,则头痛自消。

(15)、例女,58岁,(颅咽管瘤术后)头痛,恶心,呕吐20年,切除颅咽管瘤术后突然出现抽风,头痛加剧,右眼失明,左眼胀痛,伴呕吐,口苦,苔白,脉沉细,与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吴茱萸:柴胡12g、黄芩9g、半夏12g、党参9g、生姜9g、大枣4枚,炙甘草6g、桂枝9g、茯苓9g、丹皮9g、桃仁9g、生石膏45g、吴茱萸12g、二十五剂愈。

按:本病为痰饮瘀血阻滞,而呈太少合病,故与小柴胡汤和解半表半里,以桂枝茯苓丸祛瘀化饮,并加吴茱萸化饮降浊,再用生石膏佐清上热。生石膏吴茱萸同用,这也是胡老的临床经验,生石膏,吴茱萸治头痛,眼痛明显。

虚寒头痛多见,实热头痛也多见。

近代中医教科书在诊治头痛时多以外感,内伤为纲,在临床须熟悉脏腑辨证理论,同时必须掌握一定用药经验,方能治疗常见头痛症。而六经辨证治疗头痛,则以太阳病为纲,再据合病,并病情况,据证用方,可见捷效。

门纯德

1、芍药钩藤木耳汤:生白芍30g、钩藤30g、炙甘草9g、郁李仁6g、白苍子10g、黑木耳15g、天麻6g僵蚕9g、全蝎6g(冲服)水煎服,忌辛辣刺激食物。

此方是在仲景“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来,主治多种神经引起的疾患,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如三叉神经疼,神经性头痛,以及拔牙所引起的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及法性神经炎,肢端动脉痉挛(雷诺氏病),以及膈肌痉挛,癫痫小发作。

临证加减:

A、凡用于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面神经麻痹及坐骨神经痛时,应加柴胡10g、没药10g、因为这些病的疼痛神经都在侧面,是少阳经循行的部位,所以必须加少阳经行经药柴胡。B、治疗拔牙后引起的神经痛,应加生石膏20g、柴胡9g、麦冬12g、怀牛膝12g、荆芥6g因为牙痛与阳明经有关,生石膏能清泻胃火。C、治疗癫痫小发作时,应加二丑5g、琥珀6g(冲服)d.治疗癔症,则应加百合30g、麦冬15g、红枣4枚,e.治疗肢端动脉痉挛症,多发性神经炎,加桑枝15g、乳香9g(或加川乌3g)。

此方对于一些较顽固的神经系统病,有很好的治疗。因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西医病名较具体,而中医多将此类疾病称为“痹症”。

运用此方必须辨证。上述神经系统疾病,其方证之共性均属阴亏津伤,肝燥筋急,经脉失养,其主证表现为疼痛和拘挛,个别有麻木感,所以应以“养阴润燥,柔肝缓痉”为组方原则。要想止痛必须先解决筋脉失养的问题,也就是“养阴润燥,柔肝缓痉”。

经脉(西医称神经)喜润,喜缓而恶辛,恶燥。所以用药切不可过于辛辣,过于寒热,过于滞腻。

2、治厥阴头痛,痛时剧烈,头脑欲裂,时伴干呕,两手冰冷,脉象沉弦,与吴茱萸汤加味:吴茱萸6g、人参9g、生姜18g、红枣4枚,加半夏9g、生赭石12g、一剂头痛若失,继与服小建中汤两剂而愈。b.前额头痛,颜面潮红,喜冷恶热,便秘,脉沉实有力。方用:桃核12g、大黄12g、桂枝6g、炙甘草6g、芒硝加怀牛膝18g、生龙骨15g、菊花9g、c.学生学习紧张,应试前头痛心烦头晕,用方:(用中量)怀牛膝30g、生赭石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龟甲15g、生白芍15g、元参15g、川楝子6g、天冬15g、生麦芽6g、茵陈6g、甘草4g、加天麻6g、女贞子12g、菊花12g。

李可

1、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每到太阳出山便觉有热流上攻头面,轰热难忍,右下颌角有突然如电击,火灼阵阵剧痛,下午五时渐松,太阳落山痛止。如此循环,便燥口干,双膝独冷,夜难成寐,脉洪大而虚,舌尖红无苔。属肾阴亏损,阴不抱阳,水浅不养龙,故龙雷之火上奔无制。阴虚之患,寅末日将出而病,日中阳气大盛,故病重,日落阳气衰,得天时之助而暂愈。入夜阴气渐充,故如常人。法宜大剂滋水,导龙归海,引火归元,佐入酸甘柔肝缓急:引火汤(熟地90g、盐巴戟肉30g、天麦冬各30g、土茯苓15g、五味子6g)白芍g、炙甘草30g、枣仁30g、葛根60g、6剂愈。

2、三叉神经痛痼疾:患者外受风寒,大喜大怒,过度劳累,高声讲话,咀嚼食物,洗脸刷牙,打呵欠皆能触发三叉神经痛,脉洪大无伦,舌干红无苔,头晕脚软,足膝冰冻,口干便燥。年纪大了,肾气已衰,肾阴下夺,阴不敛阳。脚底为肾经循行始发部位,龙雷之火不能下安宅窟,循经上攻,上奔冲击无制,拟傅山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大剂,滋阴敛阳,引火归元,柔肝缓急,以制雷火:熟地90g、盐巴戟肉30g、天麦冬各30g、云苓15g、五味子6g、白芍g、炙甘草30g、枣仁30g、葛根60g(因多年痼疾,久痛入络,佐以虫类搜剔,更加细辛引入少阴而驱伏寒,兼寓火郁发之之意)加细辛15g、“全虫12只,蜈蚣2条”,研末冲服。如脾胃虚弱者,易致滑泄,加姜炭10g、砂仁10g(与熟地伴捣)龙雷之火无制加油桂1.5g、4剂愈。

3、秘方“偏正头风散”:红参,五灵脂,制首乌,炒白蒺藜,制川草乌,生石膏,天麻,川芎,白芷,甘草各12g、细辛,芥穗,防风,羌活,辛夷,苍耳子,苍术,全蝎,蜈蚣,僵蚕,地龙,天南星,制白附子,明雄黄(另研对入)乳没各6g。上药共研细粉,日服2次,每次3g、饭后睡前淡茶水调服。

上方对风,寒,湿,痰,火瘀多种伏邪,皆有透发之效。但凡痼疾,必是寒热互结,湿痰死血深伏血络,正可泛应曲当。又由于本方有通行十二经表里内外之功,故对暴感外淫六邪或外风引动内风,全身各部,一切突发性,神经性眩晕,麻木,剧烈痛症,1小时即可止痛。本方对久年各类型头痛痼疾,血管性,神经性,鼻源性,外伤性脑震荡后遗症,脑瘤之头痛如破及现代一切机理不明之偏正头痛。b.面神经麻痹。c.癌症术后剧痛等,痛症痼疾,等均有效。用淡茶水送服的道理:茶性苦,甘,凉,最能泻火清头明目,除烦渴,利小便,可制方中其燥烈。茶水中所含鞣酸蛋白,可使缓慢吸收,迅速排泻。故绝无中毒之虞。唯方中雄黄含砷化物,火煅或粉碎过程摩擦发生高热,则成红砒,误见火即可杀人,故应单味乳钵另研对入。

施今墨

真中风头痛案:头为诸阳之会,风从上受,邪在太阳,故头痛如裂,必以祛风解表治之。仿川芎茶调散之意合桂枝汤立方。仲景用吴茱萸治厥阴头痛呕涎。吴茱萸有温中下气,开腠理逐风寒之功,故亦能治风寒头痛呕吐,施师用吴茱萸治头痛而伴有恶心,呕吐之症多效。方:杭白芍(桂枝3g同炒)10g、蔓荆子(炒)6g、川羌活3g、白僵蚕4.5g、薄荷梗4.5g、酒川芎4.5g、白蒺藜12g、嫩桑枝24g、香白芷4.5g、冬桑叶10g、龙胆草4.5g、炙甘草3g、淡吴茱萸(川连水炒)4.5g、大红枣3枚,鲜生姜3片。

秦伯未

1、痛偏后脑为“太阳头痛”,用羌活,麻黄为引;

2、痛偏额为“阳明头痛”,用葛根,升麻为引;

3、痛偏两侧为“少阳头痛”,用柴胡,黄芩为引;

4、风寒头痛,宜疏散风寒,用川芎茶调散;

5、风热头痛,宜疏风散热,用桑菊饮加减;

6、湿邪头痛,宜疏表胜湿,用羌活胜湿汤;

7、外感头痛,一般以荆芥,防风,薄荷,菊花为基本药,偏寒的加羌活,葱白;偏热的加桑叶,焦山栀;偏湿的加苍术,生姜;至于白芷,藁本,细辛虽有止痛作用,但因气味辛温,香燥走窜,用不得当反易引起晕眩,非必要时可以不用,用亦不宜量大。

1、头风痛,宜消风散内服,并用透顶散搐鼻;

2、血虚头痛,大失血,大病后及产后引起,用补肝养营汤;

3、肝阳头痛,宜养血治本,潜阳治标,用驯龙汤加减;

4、肝火头痛头胀,用龙胆泻肝汤;

5、寒厥头痛也称厥阴头痛,脑内觉冷,当用当归四逆汤或吴茱萸汤加当归,肉桂;

6、气虚头痛,头重有空洞感,用补中益气汤;

7、痰浊头痛,头重胀痛,用半夏天麻白术汤;

8、巅顶痛,为相火偏旺,不可辛散,用三才汤加牡蛎,龟板;

9、眉棱痛,常与阳明,少阳头痛伴见,单独痛用选奇汤。

焦树德

1、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川芎可治气虚头疼;补中益气汤加藁本,细辛,吴茱萸可治头中疼痛或空痛。

2、我常用清震汤(升麻30g、苍术30g、干荷叶15-20g、原名升麻汤,治雷头风,症见头痛,头面起疙瘩或头内如雷鸣。憎寒壮热,状如伤寒,为特效药)治顽固性头疼,用清震汤法,随证加减:升麻10g、苍术10g、藁本6g、羌活10g、夏枯草18g、生石决明(先)30g、蔓荆子10g、白蒺藜10g、荷叶12g、吴茱萸6g、

3、东垣之“清空膏“治偏正头痛,年久不愈,以及风湿热上壅头目,及脑苦痛不止:炒黄芩30g、炒黄连30g、羌活30g、防风30g、柴胡20g、川芎15g、炙甘草45g、为末,每服9g、茶调如膏,温水送下。此膏入太阳经药最重,其次为少阳经,再次为厥阴,太阴,且用酒炒黄芩,黄连上达清热,故以治风湿热上壅为主。

4、偏头痛可加生石决明(先)20-30g、蔓荆子10g、川芎6-9g、

5、用防风通圣散(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生石膏,黄芩,桂枝,滑石,甘草,荆芥,炒白术,炒栀子)去麻黄,滑石,加羌活(后头痛)白芷(前头痛)蔓荆子(两太阳穴处痛)生石决明,菊花(偏头痛)以治疗各种头痛属于实证者。

邓铁涛

治头痛方(加味选奇汤):防风9g、羌活9g、黄芩9g、甘草6g、白芍12g、白蒺藜12g、菊花9g、祛风清热止痛,治头痛,偏头痛,眉棱痛,三叉神经痛。阴虚用生地易黄芩,或以磁朱丸与六味地黄丸治之;日服磁朱丸以镇摄亢阳,晚服六味地黄丸以滋肾阴;血瘀者加茺蔚子10g、牛膝15g、豨莶草15g、或用血府逐瘀汤。

注:磁朱丸眼科用药,又名神曲丸。

朱良春

1治疗三叉神经疼,朱老取白附子,白芍,全蝎,蜈蚣,僵蚕等共研末,每服6g、1日2次,疗效较著。

2、三叉神经痛属中医面痛,偏头痛范畴。面侧抽搐样剧痛,接触或进食时则更甚。乃内风上扰面络之咎。治宜息风止痛,活血和络。处方:川芎g、地龙g、炙僵蚕g、白芷g、炙全蝎75g、制白附子50g、研末,每服3-5g、一日三次,5-7天见效。

3、乌药配川芎治妇人气厥头痛及产后头痛(本草纲目)甚效。

4、头痛病因纷繁,土茯苓所主之头痛,乃湿热蕴结,浊邪害清,清窍不利而作痛,配合祛风通络之品奏功。用量突破常规;一般每日60-g。

例:头痛痛无定时,痛剧如裂,口干,苔薄黄腻,舌质衬紫,脉细弦,此乃湿热瘀阻,清窍不利,治宜清热化湿,祛瘀通窍。处方:土茯苓60g、蔓荆子10g、川芎10g、菊花10g、甘草5g、

5、仙灵脾配合吴茱萸,川芎治寒厥头痛,能应手收效。

6、单用白僵蚕研末吞服可治头风作痛(白僵蚕入心肺肝脾,对湿邪感染最为适用,因其功能散风降火,化痰软坚,解表疗疮)

7、偏头痛类似于血管性头痛,其病因虽多,但均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攸关,每因情志波动或气交之变,疲劳过度而引发。朱老创订“蝎麻散”不仅可以缓痛,且可根治。用全蝎熄风平肝,解痉定痛;天麻定风补虚,“通血脉,开窍”,“治风虚眩晕头痛”,又伍以补气血、益肝肾之紫河车,标本兼顾,其效著也。方用:全蝎20g、天麻15g、紫河车15g、研末分作20包,每服1包,1日2次,一般服1-2次后,即可奏效。痛定后,每日或间日服一包,以巩固疗效,配以杞菊地黄丸巩固之。

8、治偏头疼或用“钩蝎散”经七年观察疗效满意。因偏头疼均与肝阳偏亢,肝阳上扰攸关。处方:全蝎,钩藤,紫河车,地龙各等分,研末,每服3g、一日二次,一般当日即可奏效,待痛定,每日服一次或隔日服一次,以巩固疗效。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小孩白癜风能除根吗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lcbx/9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