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文学作品中形容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季节。农村鸟的品种和数量逐年增多,现在随处郁可以看到嬉戏的群鸟了。可以说到了鸟多为患的时候了。鸟按现有规模持续发展下去,没有天敌和控制,而且受到保护,对农业种植和收获造成的危害会更多更大。在保护动物和农业种植的矛盾中,农民作为直接的受害者,唯一的办法,就是摸索怎么驱鸟,把鸟害减少到最小程度。
鸟对观赏者来说,品种越多、数量越多越好,但对农业种植来说,鸟多了好事就变成坏事了。因为鸟总是要吃东西的。
可春耕生产的时节,大多在20度左右,,还没有到产生大量螟虫幼虫的温度,田野中可供鸟类充饥的虫子太少太少了。
鸟没有虫子吃,就找播种下的玉米、花生等等农作物的种子吃。
移栽的玉米,被鸟扒倒,挖出根部的玉米种子,栽了一次又一次,农民叫苦不堪。
种下的花生,必须完全覆盖好薄膜,否则种下的花生种会被鸟扒的剩下无几。
育的豇豆等蔬菜秧,一旦掀去薄膜,就会被鸟扒的东倒西歪,蔫而死之。
水稻直播田里,灌水之前后,被鸟吃掉的稻种,东缺一片,西缺一片。
本为农村带来多彩生活的小鸟,现在成为农民农业的破坏者。只能赶,不能打,更不能弄死它们。
但农民哪有那个闲时间,常到田里地里去赶鸟呢?即便赶走了,它们很快又会回来。这里的农民,只得采取了以下方法驱鸟:
稻草人。
竖稻这是农民最早用的办法,由于数量少、地大,难以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穿衣人。
把竖起的东西穿上人的衣服,让鸟产生是真人的错觉,从而达到吓鸟的目的。
撒鸡毛。
在地里散撒宰杀鸡的鸡毛,让鸟产生这里会死鸟的感觉。
拉线。
在作物上层横竖拉着白线,让鸟产生恐惧。
拉返光带。
在作物地面上拉上返光带,在风飘动带的时候,同时向四处返光,惊吓驱鸟。
但无论怎样的驱鸟,正如俗语说的,见惯不惯,鸟见多了,也不怕了,不会有多大作用。这真的是让农民播种农作物非常头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