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个小学老师聊天,她告诉我这样一种现象,孩子在一二年级成绩都是差不多的,很多孩子能够达到门门功课获得满分的优异成绩,可是到了三年级,很多孩子的成绩就会一落千丈,但也有很多孩子能够平稳过渡,成绩照样优异,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两极分化呢?
为什么很多孩子,到了三年级就开始没后劲了
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级成绩差不多,到了三年级就出现了明显的层次划分,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幼儿园的提前小学化,提前学习了很多一二年级的课程,孩子到了小学,发现学习根本不费劲,因此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所松懈,到了三年级,面对全新的知识,再用以前的方式方法就根本不行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三年级所学的知识由简单变得复杂多样,除了基础知识外,作业更多的是语句和片段的训练,很多题目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同时还要求拓展孩子的思维,对表达呢你有很大的要求,所以但靠着从前的机械记忆,肯定就不行了,这时候的孩子,谁的口语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强,谁就更能适应这种变化,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真实的研究支持。
研究人员跟踪一批孩子到小学三年级,有了惊人的发现,9-10岁学习特别好的孩子,跟小时候的词汇量掌握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早期掌握口语词汇量越多的孩子,对后期阅读和读写能力的掌握就越强,他们在三年级后的整体表现就越棒,因此能够顺利过渡三年级这个坎,比其他孩子更优秀。
孩子的词汇量,来源于0-3岁的培养
斯坦福大学有一项研究,来自不同的家庭,孩子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会出现明显的差距,哪些和孩子有更多交流的父母,有可能开发出孩子更多的智力潜能,也就是所,不用上早教,只要是父母多跟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照样可以开发智力,并且,词汇量跟理解能力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还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语言技能,以及以后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认知等,都跟父母和孩子说话有关系,高知家庭更注重跟孩子的交流,因此孩子的语言技能更高一筹,孩子的词汇量跟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有明显的差距,但这也不能说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这方面一定欠缺,第二项研究表明,不管是穷富,只要父母谈话的量足够,孩子的词汇量照样有很大的进步,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免费的早教,也是最能开发智力的家庭小游戏。
所以,面对三年级这个坎,那些不能平稳过渡的孩子,那些觉得三年级简直太难的孩子,就是词汇量和语言能力有着很大的欠缺,父母没有及时补充他的数据库,导致他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出现偏差。
孩子在一岁半的时候,会经历词汇量大爆发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要多跟孩子交流,孩子也渴望父母多跟他说话,很多父母在孩子几个月大,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跟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看着你的口型,发出缓慢的重复的读音,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着莫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