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上学历史课的开端,让中国从群雄征战,烽烟四起的混乱时代进入大一统的男人--秦始皇,在历史上秦始皇拥有着无上的地位,被大家给予了无上的评价。
作为一个统一六国的男人,手中的珍宝,资源如山堆积,那在他死亡后,一定会将大批珍宝带入陵墓之中,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他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保证自己的坟墓,到现在依然完好,至今无人挖掘成功的呢?
秦始皇陵到底有如何的独到之处?请我们继续往下看。
一、宏大的陵墓结构
从秦始皇上位第二年也就是秦始皇13岁的时候,依据中国君王陵墓的传统,已经开始为秦始皇修建陵墓,这时候,秦始皇陵墓的规模和占地面积并没有那么宏大,只是根据秦国前代君王的规格,在进行修建。
然而,随着历史的进程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拥有了支配中国所有资源的能力,这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甚至超过同时期世界其他各国的几倍,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的修建人数达到72万人,这个人数是胡夫金字塔的几倍甚至十倍,可想而知动用如此多资源的情况下,秦始皇陵墓的规模达到了相当吓人的程度。
秦始皇内部的规模仿照咸阳城建造,也就是说,秦始皇为自己的陵墓打造出了一座完整的城市的样子,而这个城市的标准几乎和当时的咸阳一模一样,这也就造就了这个陵墓,在防御他的敌人---盗墓贼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仅仅是厚达五米的外城墙就让盗墓贼头痛不已,更不要说在当时集全国之力的各种能工巧匠在这个宏大的图纸上进行的各种发挥。
二、庞大的水银藏量
秦始皇统一六国步入耄耋之年之后,点开启了他的求仙问道之路,一心求长生的秦始皇尝试了各种办法,集全国之力不停的派人在全国范围内甚至海外仙岛寻仙问药。
而在这个过程中,秦始皇接触到了我们道家的炼丹长生之术,而作为道家的一个炼丹长生之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成分就是汞,也就是我们说的水银,而在于不断的与道士以及各种仙丹打交道的过程中,秦始皇以及其工匠也发现了汞这个东西的妙用,保存死后尸体不腐以及能够超长时间存放的特性。
于是,伴随着秦始皇的丰功伟业的建立,便出现了始皇陵内下方山河社稷图上方星辰分布图的宏大结构,而在下方的山河社稷图中,便以水银代表着中国,大地上的各个重大河流,而营造这些河流的水银经专家推测有几吨甚至几十吨。
随着时间的发展,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水银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挥发,最终形成了让人难致命的汞蒸汽,且浓度及大,根据专家对始皇陵上方土壤的汞检测标准,其含汞量是正常土壤的倍。
也就是说,在盗墓贼挖掘始皇陵最外层五米城墙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已经足够接触到一部分的汞蒸气,在这个过程中,使盗墓贼毙命,最终达到防盗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