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物理治疗技术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是指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

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

疾病,恢复或改善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以及参

与能力,达到康复目的的治疗方法。康复医学最

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主流技

术是物理治疗(physicaltherapy或

physiotherapy,PT)包括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和

运动治疗技术。物理治疗主要通过人体神经、

体液、内分泌等生理调节机制,以达到防治疾

病和康复的目的。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又称理疗,常见的物理因子有电、光、声、磁、冷、热等。在我国,具有传统特色的广泛应用的理疗方法还有电针、穴位磁疗及中药离子导入等。对物理因子治疗的研究,包括研究物理因子的物理性质、生物学作用、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的理论和技术等内容。从宏观方面研究物理因子对机体整体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其作用的动态化和效果;从微观方面研究物理因子对超微结构功能形态变化,以探讨物理因子作用的本质;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最终达到全面认识物理因子在康复临床应用的技术、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的目的。

(一)自然物理因子

自然物理因子很多,包括自然之物于自然

环境。如日光、大气、海水、矿泉、香花、泥

土、热沙、高山、岩洞、森林、时序、方向等。

由于人与自然一体,自然因素必定对人体产生

影响,而不同的自然因素又必定产生不同的影

响,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利用自然因素影响人

体,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二)人工物理因子

人工的物理因子是通过人工方式获得的物理因

子,具有良好的操控性。

1.电

(1)直流电疗法

直流电疗法

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2)低频电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痉挛肌电刺激疗法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感应电疗法

间动电疗法

电兴奋疗法

电睡眠疗法

超刺激疗法

(3)中频电疗法

等幅正弦中频电疗

———音频电疗法

———超音频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

干扰电疗法

———传统干扰电疗法

———动态干扰电疗法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低、中频混合疗法

———音乐电疗法

———波动电疗法

(4)高频电疗法

共鸣火花疗法

长波疗法

短波疗法

超短波疗法

微波疗法

———分米波疗法

———厘米波疗法

———毫米波疗法

2.光

光疗法

红外线疗法

可见光疗法

紫外线疗法

激光疗法

3.声

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疗法

超声雾化疗法

超声透入疗法

超声碎石

聚焦超声疗法

4.磁

磁场疗法

静磁场疗法

动磁场疗法

磁处理水疗法

低频脉冲电磁场疗法

经颅磁刺激疗法

5.热

传导热疗法

石蜡疗法

泥疗法

坎离沙疗法

热气流疗法

温热敷疗法

6.冷

冷疗法

冷疗法

冷冻疗法

7.水

水疗法

擦浴

浸浴

淋浴

水中运动

步行浴

8.其他

生物反馈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心率生物反馈疗法

———血压生物反馈疗法

———皮温生物反馈疗法

压力疗法

冲击波疗法

物理治疗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随着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康复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物理治疗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广泛欢迎。其临床应用对象主要是以慢性化、障碍化、老年化以及疼痛为特征的病、伤、残者。尤其是慢性病和老年病患者。

(一)老年病和慢性病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使免于死亡的残疾人数相应增加;人口的老龄化,必伴随着老年退行性变疾病的增加;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等使意外伤残增多;慢性病逐渐增多,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危险;疾病的结构发生了慢性化、残疾化和老年化的变化,对康复医学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而物理因子治疗对很多老年病和慢性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例如低频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的治疗,水疗法对老年人运动功能降低的改善等。

(二)疼痛

物理治疗技术可应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如腰扭伤引起的急性腰痛,骨与关节损伤引起的疼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颈椎病引起的颈肩臂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肌筋膜炎引起的疼痛,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以及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甚至在癌性疼痛方面也有成功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功能受限者

物理治疗技术可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受限。如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如骨关节损伤及截瘫、偏瘫、脑瘫等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是物理治疗最早的和最重要的适应症。而近些年采用物理因子治疗对心肺功能、大小便功能受限等问题的干预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和疗效。

(四)病理改变

物理治疗技术可改善或消除疾病和损伤引起的病理变化。如微波能够抑制骨关节炎引起的软骨细胞凋亡;脉冲电磁场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高频电疗的消炎作用;超声波促进骨折愈合;激光促进神经损伤愈合等。

(五)其他

近年来,心脏康复、肺科康复、癌症和慢性疼痛的物理治疗也在逐渐开展。

(一)共性与特异性

1.共性作用

各种物理因子对机体的作用具有共性,主要是指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后所产生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1)生理作用物理因子对机体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①改变组织细胞和体液内离子的比例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②引起体内某些物质分子(如蛋白质分子、水分子)结构的改变。

③影响各种酶的生物活性。

④调节物质代谢。

⑤使体内产生高生物学活性物质。

⑥增强血液和淋巴液循环。

⑦改变生物膜、血管、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的通透性。

⑧引起组织温度改变。

⑨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

⑩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

(2)治疗作用

物理因子对机体的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①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

②提高机体或某些系统、器官的功能水平。

③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④提高局部或全身的抵抗力。

⑤镇痛作用。

⑥消炎、消肿作用。

⑦缓解痉挛。

⑧脱敏或致敏作用。

⑨加强机体的适应功能。

⑩加强药物向组织器官内透入。

(二)特异性作用

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后,引起共同性的效应的同时,由于不同的物理因子对不同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有相对的选择作用,各种组织细胞对不同的物理因子的感受性有差异。因此还能引起特异性的效应。物理因子的特异性作用效应只有在使用小剂量的条件下方可最明显地呈现,随着剂量的增大,由于分子的布朗运动(热运动)可掩盖其特异性作用效应(例如小剂量超短波作用有明显增强机体防卫功能的作用,而大剂量超短波则有抑制作用)。

研究结果证明:不同的物理因子引起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体液因子的变化、超微结果功能形态变化、组织器官功能的变化以及物质代谢的变化等均可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二、治疗作用

物理因子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不同的物理因子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物理因子的治疗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十方面。

(一)消炎

多种物理因子都具有消炎作用。皮肤、黏膜、肌肉、关节乃至整个内脏器官,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炎症都是物理炎症治疗的适应症,可采用不同的物理因子进行治疗。对于急性化脓性炎症,表浅的可以选用紫外线疗法或者抗生素离子导入疗法;对于慢性炎症,多采用温热疗法、磁场疗法、低、中频电疗法,只要方法得当,则可获得预期的疗效。关于物理因子抗感染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认为,除了某些物理因子有直接杀菌作用外,还与物理因子作用后改善循环、加速致炎物质排出和增强免疫机制等有关。

(二)镇痛

疼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既是物质现象,又是精神现象,引起疼痛有多种原因:损伤、炎症、缺血、痉挛、精神因素等。应用物理因子镇痛需要弄清病因,有选择性的使用。炎性疼痛以抗感染治疗为主,痉挛性疼痛可用温热疗法,神经、神经根痛可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或者低、中频电疗关闭闸门。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物理因子,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三)抗菌

紫外线以杀菌作用著称。-nm光谱杀菌效果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杀灭作用。其杀菌机制主要是通过光聚作用是DNA聚合成二聚体,使细菌失去正常的代谢、成长、繁殖能力,甚至死亡。

(四)镇静与催眠

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理疗方法有电睡眠疗法、镇静性

离子导入疗法、磁场疗法、温水浴等,这些疗法均能增强大

脑皮质扩散性抑制,缓解全身紧张状态,从而产生镇静催眠

的效果。

(五)神经-肌肉功能调节

各种技术参数的低、中频电疗能引起神经以及肌肉兴奋,用于治疗周围性神经麻痹和肌肉萎缩,也可用于锻炼肌肉。兴奋神经肌肉的机制是细胞膜受到电刺激后,产生离子通透性和膜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引起肌肉收缩反应。

(六)缓解痉挛

具有缓解痉挛作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是各种具有热作用的物理因子疗法。比如作用较深的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疗法,作用表浅的蜡疗、红外线疗法、还有作用于全身的热水浴法等。机制主要是热降低肌梭中传出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使牵张反射减弱,肌张力降低。

(七)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石蜡疗法、超声疗法、碘离子导入疗法以及音频电疗法都能改变结缔组织弹性,增加延展性。具有明显的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术后瘢痕和组织粘连。

(八)加速伤口愈合

小剂量紫外线照射伤口,在防止和控制感染的同时还能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上皮搭桥和创口愈合过程。

(九)加速骨痂形成

实验证明,弱的直流电阴极、经皮神经电刺激、干扰电疗法、低频脉冲电磁场均能促进骨质生长,加速骨折愈合。

(十)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紫外线、红外线、磁场等物理因子具有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部分物理因子或影响细胞免疫,或促进体液免疫,或者同时影响两者。

第五节物理因子治疗处方

一.处方的目的

1.为治疗师提供物理治疗的基本目的、具体治疗要求、保证康复医师的医嘱很好的执行。

2.为临床治疗和管理提供永久性的资料。

3.在发生医疗法律纠纷时提供病历资料。

二.处方基本原则

(一)明确诊断

明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康复医师在制订物理因子治疗处方前,必须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作出明确诊断。明确诊断后,才能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治疗,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二)综合治疗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复杂的,治疗手段与方法不应该是单一的或一成不变的。采取理疗的同时,应注意局部与整体、药物与营养、心理与社会等综合因素。综合治疗是物理因子与以上因素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因子综合应用的治疗方案。配合得好,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配合不当则影响疗效。

1.理疗因子的综合应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理因子综合应用,治疗作用相互叠加,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剂量,避免单一因子国强刺激或长期刺激使机体产生适应现象等。特别应当指出,并非所有的物理因子综合应用都能产生叠加的效果,不同性质的物理因子,有些可产生叠加作用加强疗效,有些会相互抑制而减弱疗效。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因子综合应用方式有多种,有同时应用、也有同日先后应用,还有逐日交替应用。在综合应用中应该注意:

(1)作用基本相同的物理因子不宜综合应用:如超短波与微波、调制中频电与间动电、全身水浴与大面积泥疗等,因为过强的刺激可能引起机体产生超限抑制作用或者增加机体负担,造成机体功能紊乱。

(2)产生相互拮抗作用的物理因子不能同时综合应用:如不可在紫外线后进行红外线或可见光疗法。

(3)反射疗法:应用反射疗法时不宜在同一反射区同日使用两种以上的物理因子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2.理疗与药物综合治疗

物理因子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是协同的,也可以是拮抗的,合理利用两者的协调作用能够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例如给药的同时使用适当的物理因子治疗,能够加速药物进入体内的速度,能促进药物吸收;某些药物(水杨酸、磺胺、汞及砷制剂)能提高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与此相反,胰岛素和钙剂则减少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三)方法选择

1.物理因子的选择

物理因子的选择应根据病情、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患者的身体状态以及对物理因子作用的反应能力等方面考虑。一般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明确问题: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弄清疾病的发病机制、所处的病理阶段及主要的病理表现。特别是在患者存在多种疾病时,更应分清主次,找出主要矛盾,予以相应的治疗。

(2)全面考虑:全面考虑患者全身状态和机体的反应能力,同时要考虑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3)对症下药:根据上述两点,选择合理的物理因子,以及其作用方式、作用部位、作用强度、作用时间、作用频次与疗程,同时注意与其他疗法是否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

2.参数选择

相同的物理因子在选择不同的参数治疗时,所得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同时,同一患者在不同病变阶段对相同的物理因子相同参数的反应也是变化的。所以,应根据病情适时选择和调整治疗参数。如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时,针对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多选择三角波,而对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则选择方波。

3.部位选择

理疗效果与治疗部位的正确选择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部位选择时,要考虑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在局部治疗时,应注意将病变部位物理能作用的场内;但是,对于疼痛综合症、某些内脏或功能性疾病,则不仅限于进行局部治疗,有时还应用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原则,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内脏疾病应注意应用体表投影反射区进行治疗。

4.剂量选择

理疗的剂量包含物理因子刺激强度和作用时间两个因素。不同的剂量,治疗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一般而言,大剂量产生抑制作用,小剂量产生兴奋作用。例如用超短波治疗急性炎症,小剂量可使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吞噬能力增强,提高免疫能力,制止炎症发展。而应用大剂量则出现相反的抑制现象。又如小剂量紫外线照射,能刺激肉芽生长加速创口愈合,而大剂量紫外线照射,则会破坏新生肉芽,延缓创口愈合。

近几十年来,临床实际应用中,有提倡小剂量的趋势。总之,对于剂量问题,应采取慎重态度。要根据疾病的性质、阶段、机体的反应能力及治疗的主要目的而定。

5.疗程确定

多数物理因子一次治疗很难达到理想的疗效,需要量的累计,达到一定量时才能产生效果。这是因为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产生应答反应并留有痕迹后作用,由于这种后作用反应较弱,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积累,才能达到一定的强度,产生持续疗效。此时可结束疗程,休息一段时间,如有必要再进行第二疗程。如果连续治疗,可能会造成积累后作用过强,或使机体反应系统产生超限抑制。这时不但不能提高疗效,相反有时还会给机体带来不利影响,产生适应性反应。

疗程的长短根据病情和物理因子的性质和治疗的目的决定。一般来讲,急性期疗程较短(3~8次),慢性期疗程较长(12~20次)累计作用强者疗程短,累计作用弱者疗程长。对于需要多个疗程治疗的慢性病,应当在两个疗程之间设一个间歇期,以利于机体恢复调整,消除适应性反应产生的影响。一般间歇期为2~4周,甚至1~2个月,并且同一种物理因子一年内使用次数不应超过3~4个疗程。

三.处方内容

(一)书写要求

一般进行物理治疗的患者应该首先填写物理治疗单,目前各地的物理治疗单记录方法各有不同,但以下几个方面是基本的内容。

1.一般项目

患者初诊时,接诊医生负责书写物理治疗单,内容包括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历号、科别等。简要记录病史、主要体征和目前诊断,同时记录患者有无其他并发症及过敏史。

2.医嘱

包括治疗种类、治疗部位、治疗时间、治疗频次、疗程及复诊日期等。同时应画出治疗部位及方法示意图。如果应用两种以上物理因子同时治疗,应注明应用先后秩序、间隔时间。

3.复诊记录

患者复诊时,接诊医生负责记录复诊日期,病情转归和治疗反应。如需要更改治疗内容时,应注明更改日期、更改项目,必要时更改示意图、再次治疗的次数或复诊日期。

4.治疗后记录

治疗师在对患者治疗后,负责记载治疗日期、剂量、时间、有无不良反应,并签名。

5.病程结束

患者疗程结束时,经治医生根据对患者的诊察结果,及时在治疗单上作出疗效判定。必要时作出治疗小结。科主任、技师长应经常检查治疗单书写质量,进行督改。

(二)内容和要求

物理治疗处方内容应包括:理疗种类、规格、部位、方法、频次及示意图等。

1.选择物理因子种类

针对患者病情选择理疗种类,对复杂的病情,应全面考虑。先解决首要症状,同时又要考虑原发病的影响,并发症的影响。一个因子选择后应包括该因子的治疗部位、范围、波形、频率、剂量、强度、时间、频次等。

2.选择物理因子规格

同一种类的物理治疗因子有不同的规格,如超短波治疗有大小功率之分;紫外线有不同光源之分。当使用药物离子导入时,应写明药物的浓度及导入极的极性。

3.选择治疗部位

应按解剖学名称书写治疗部位,书写治疗部位应尽量具体明确,详细记载肢体左、右侧,远、近端,必要时注明距解剖部位的距离、治疗面积的大小,有条件时用图示标明。

4.治疗方法

同一种理疗因子常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如电疗时,电极摆放有对置法和并置法之分;紫外线治疗时有中心重叠照射法、多孔照射法、穴位照射法、节段照射法等。同时应标明治疗时使用的电极规格、摆放的特殊要求等。

5.治疗频次

一般治疗是每日1次(q.d.),反应强的治疗可以隔日1次(q.o.d)特殊治疗时可以每日2次(b.i.d),或者每周5次;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理因子治疗时,一定要标明治疗的先后顺序;最后应标明总体治疗次数、疗程和复诊的时间。

6.处方图示

处方除了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外,常同时用图示的方式标记。用图示形式使处方变得简单易懂,便于操作者理解处方并遵照执行。处方的图示应尽可能做到既能准确的标明治疗部位,又能大体标明治疗种类和方法,图样简洁、清楚,不宜过于复杂,文字处方必须与文字一致。

(三)处方举例

1.超短波疗法病例

患者,男,52岁,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0天。查体:肩关节活动受限,以肩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受限明显。处方如下:

方法:超短波疗法

部位:右肩部

方式:对置法

强度:无热量

时间:15分钟,每日1次,连续10天

2.神经肌肉电刺激病例

患者,女,18岁,因车祸致左桡神经损伤,左手腕不能背伸。处方如下:

方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部位:左前臂伸腕肌群

方式:并置法

强度:10~Hz,波宽10毫秒,运动阀

时间: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10天

3.电脑中频疗法病例

患者,腰痛,腰肌紧张,左侧第三腰椎横突明显压痛,腰部活动范围轻度受限,并有放射感。处方如下:

方法:电脑调制中频疗法

部位:左侧第三腰椎横突

方式:并置

强度:耐受限(参考患者的感觉与耐受程度,来调节电流输出强度,一般为0.1~0.3mA/cm

时间:20分钟,每日1次,连续10~15天









































中科白癜风微博
北京主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jbbj/4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