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7岁的杨女士经常感到头痛、头晕、恶心,口服止痛药治疗,前后三年余,头痛反反复复发作,起初药物可缓解疼痛,后期头痛反而更厉害了。患者多次求医,仍未明确诊断。后家人多方打听,患者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来到我院神经外二科进行诊治。
在询问病史过程中,医生得知患者不吃肉食,日常饮食以素食为主,尤其喜欢吃蘸酱的生菜。我院神经外二科团队通过病史询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首先考虑患者为脑囊虫病。
神经外二科团队为杨女士制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成功完成了脑囊虫摘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头痛头晕较前明显改善,无不良反应发生。
什么是脑囊虫病?
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颅脑内疾病。该病约占囊虫病的80%以上。是我国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之一。其可表现为头疼、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
脑囊虫病自感染到出现症状,数日至30年不等。临床上,各型脑囊虫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脑实质型、混合型、脑室型和蛛网膜型,脊髓型少见。脑囊虫病常见临床表现如下: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可出现相应的运动、感觉和语言功能障碍,位于小脑则出现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精神症状和智能障碍,脑膜刺激征。
脑囊虫病病因:
口服猪肉绦虫虫卵,发育成囊尾蚴,经消化道穿出肠壁进入肠系膜小静脉,再经体循环而到达脑膜、脑实质以及脑室。
脑囊虫病症状:
分为癫痫型、颅内压增高型、脑膜脑炎型、单纯型。
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脑组织损伤,影响运动、视觉等系统,严重者可引起癫病。
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
抗蠕虫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及对症处理。手术治疗适用于驱虫治疗无效或不适宜行药物驱虫治疗的患者。常用术式及适应证如下:
1.脑室-腹腔分流术:适用于蛛网膜下腔型或脑室型合并脑积水、颅内高压者。但是,如果伴发蛛网膜炎,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分流术容易失败。
2.脑囊虫摘除术:适用于脑实质单发或多发巨大囊虫、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囊虫。近年来,随着脑室镜的应用使得脑室内囊虫的摘除更为容易。脑囊虫摘除术前后仍需药物治疗。
脑囊虫病是因为患者进食猪绦虫卵污染的水和食物引起的感染,附属三院神经外二科专家建议广大市民应忌吃生肉或半生不熟的肉,生菜也要洗干净才能食用,讲究饮食卫生是预防脑囊虫病的关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