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检索更多文章,点击上方蓝字
肾虚头痛怎么治?
头痛,即头部疼痛。其疼痛部位可以是前额、两侧太阳穴附近、头顶、后枕部或全头部;可突然发作,又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头痛持续的时间也不一定,可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不等。多数头痛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特点,严重的可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症状,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
引起头痛的原因多种多样,西医将其分为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组胺性头痛、颈椎病性头痛、外伤后头痛综合征、枕大神经痛、高血压头痛等。中医则认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或痰浊瘀血阻滞,或肝阳郁火、气虚清阳不升、血虚脑髓失荣等造成头痛。
肾虚头痛的症状及病因肾虚头痛的症状
头痛,且有空虚感,同时兼有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尤其是下肢,腰以下部位),以及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带下症状,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肾虚头痛的病因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而生髓,“脑为髓之海”,髓为肾精所化,依赖肾精的充实、滋养。因此,如果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导致肾精亏虚,不能上荣,脑髓失去滋养,而使脑海空虚,则出现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腰膝酸软;肾虚精关不固,则见男子遗精,女子带脉失去约束而见带下症。肾阳虚衰,则见腰以下畏寒、肢冷,脉沉细无力。
本案例选自本文作者钟健夫正在参与编写的《国医大师贺普仁3:贺氏灸法病例图解》,此书可能年底或明年初出版。因有读者想了解头痛怎么治,故先编发此文
用百会穴治疗肾虚头痛国医大师贺普仁用百会穴来治肾虚头痛。
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为百脉之会,三阳之穴,贯达全身,具有醒脑开窍的功效,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可以激发和增加体内的阳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头部是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是各经脉气汇聚之处,与脑密切联系。百会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所以能够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病例:灸百会诸穴治愈头痛张先生,虽然已经到了52岁的年纪,身体一直也比较健康,从来没有什么大病。但是,就这一年以来,张先生却被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困扰,就是头痛。
找到贺老的时候,这位张先生的头痛症状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疼痛也不是非常剧烈,就是时好时发的,连绵不绝。平时休息的好一点,头痛症状就能缓解,一旦工作较为忙碌,压力略大,头部的隐隐疼痛就开始伴随张先生左右。而且,张先生还会时常觉得头晕,脑袋发空、发懵,这个时候都不能转头。同时,还有非常明显的耳鸣现象,时轻时重,总好像有一只蝉在自己耳边嗡嗡地发声。走路时,腰酸腿软的,时常有双手指及左下肢麻木感,也曾怀疑是否有小中风,医院检查,未见有异常病变。
由于头痛的困扰,近一年来,食欲也下降,头痛发作时睡眠受到影响,原来略微有点胖的张先生已经明显感觉到自身的消瘦了,因此特请贺老诊治。贺老查其面色黯沉,舌苔白,脉沉细而滑,证断为头痛,主要由于肾虚髓海不足,经脉失其濡润,经络不通导致的疼痛。治以补肾添精、通经活络。
取穴:百会、上星、关元,采用针灸并施的方法,隔天一次。
第一次,张先生在灸百会穴后感觉头痛症状即刻减轻了,头脑有清醒之感,不再发空发懵,当即喜出望外。一天后,行第二次治疗,贺老在此前的基础上加神庭穴,治疗完成后张先生的头晕症状缓解明显。此后贺老又增加了艾灸关元穴以振奋元气,上濡养清窍。就这样前后一共十二次,一个月的时间,张先生的各种头痛、头晕症状均消失,困扰了一年多的顽疾就这么被治愈了。
本文作者钟健夫参与编写的《国医大师贺普仁2:“一针一得”贺氏铜人病例图解》,当当网、卓越网、京东网有售
中医文献说百会穴穴名:百会穴出自《黄帝明堂经》,又名三阳五会(《黄帝明堂经》)、天满(《针灸资生经》)。
类属:督脉穴
适应症:主治头目、心神病症。常用于头痛、目痛、眩晕、耳鸣、鼻塞,中风、神昏,癫、狂、痫、小儿惊风、痴呆;脱肛、子宫脱垂。
1、主痎疟。癫疾。耳鸣。痉。顶上痛,风头重,目如脱,不可左右顾。热病汗出而善呕。小儿惊痫。(《黄帝明堂经》)
2、百会、玉枕主卒起僵仆,恶见风寒。(《千金要方》卷三十)按:此乃《黄帝明堂经》“囟会”穴主治,孙思邈误录于此。
3、疗脱肛,风痫,青风,心风,角弓反张,羊鸣多哭,言语不择,发时即死。吐沫,心中热闷,头风。多睡心烦,惊悸无心力,忘前失后,吃食无味,头重,饮酒面赤鼻塞。(《太平圣惠方·针经》)
4、主头目眩痛,心神恍惚。(《太平圣惠方·明堂》)
5、治小儿脱肛久不瘥,风痫,中风,角弓反张,或多哭,言语不择,发即无时,盛即吐沫,心烦惊悸,健忘,痎疟,耳鸣耳聋,鼻塞不闻香臭。(《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中)
6、窦太师针灸遗存
(1)治五藏中风,不省人事,头风眩昏,妇人发红丹,血风等症。治头痛,泻。(《窦太师针经》)
(2)治中风不后,泻;头疼,泻。(《大本琼瑶神书》)
7、主中风尸厥,癫痫狂邪,一切僵仆,不省人事,口噤语謇,㖞斜眩运,脑漏鼻塞之证。最主脱肛偏坠,针法须用升提。(《循经考穴编》下)
8、统编针灸学教材
(1)癫狂,尸厥,惊悸,健忘,中风,头痛,目眩,鼻塞,耳鸣,脱肛。(年南京《针灸学》、1版《针灸学讲义》)
(2)癫狂,中风,头痛,头晕,耳鸣,目眩,鼻塞,脱肛,阴挺。(2版《针灸学》)
(3)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癫狂,脱肛,阴挺。(4版《针灸学》)
(4)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脱肛,阴挺,不寐。(5版《针灸学》)
(5)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脱肛,泄泻,阴挺,健忘,不寐。(6版《针灸学》)
(6)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部病证(7版《针灸学》)
(7)头痛,眩晕,耳鸣,鼻塞,中风失语,昏厥,癫狂,脱肛,阴挺。(《中国针灸学》)
部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取穴:当前、后发际正中连线的中点向前1寸凹陷中。或折耳,两耳尖向上连线的中点。
1、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黄帝明堂经》、《太平圣惠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圣济总录》、《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医学纲目》、《针灸聚英》、《古今医统》、《医学入门》、《针灸大成》、《针方六集》、《类经图翼》、《针灸易学》)
2、当鼻中,入发际五寸。(《肘后备急方》卷一、《外台秘要》)
3、穴在当顶上正中央是。(《千金要方》卷八)
4、在顶上旋毛中。(《医心方》卷三)
5、在顶当心。(《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6、在头中心陷者中。(《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
7、窦太师针灸遗存
(1)在头正顶旋毛中。用线量前眉间至后顶上发际量,折当中是穴。(《窦太师针经》)
(2)在顶后寸半顶中旋毛中央可容豆。有取法:用线量前眉间后于项上发际,折断当中是穴。(《大本琼瑶神书》)
(3)穴在顶心旋中。取法:自两耳尖量当中是穴。(《窦太师秘传》)
(4)顶中央旋毛中取,眉间印堂至发际折中是穴。(《针灸玉龙歌》注)
8、在顶中陷中容豆许,去前发际五寸,后发际七寸。(《神应经》、《循经考穴编》、《针灸逢源》)
9、直两耳尖,性理北溪陈氏曰:略退些子犹天之极星居北。(《针灸聚英》卷一)
10、从后顶上行一寸五分,直两耳尖顶陷中。(《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
11、两耳尖直上颅顶中央。(《针灸十四经穴位考订》)
12、统编针灸学教材
(1)部位:前顶后一寸五分。取穴:正坐,从两耳尖直上,当头之正中取之。(年南京《针灸学》)
(2)部位:后顶穴前一寸五分。取穴:正坐,从两耳尖直上,当头之正中入前发际五寸取之。(1版《针灸学讲义》)
(3)部位: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取穴:距后发际上七寸,当两耳廓尖连线之中点取之。(2版《针灸学讲义》)
(4)后发际直上7寸。(4、5版《针灸学》)
(5)在头部,每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6版《针灸学》)
(6)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下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7版《针灸学》)
(7)头部正中线上,后发际直上七寸,约当两侧耳廓尖连线之中点取穴。(《中国针灸学》)
操作:斜刺或平刺
1、刺入三分,灸五壮。(《黄帝明堂经》)
2、刺入二分,得气即泻,加灸数至一百壮,即停,三五日讫,绕四畔以三棱针刺,令出血,以井华水淋,令气宣通,不得一向火灸。若频灸,恐拔气上,令人眼暗。(《太平圣惠方·针经》)
3、灸七壮。(《太平圣惠方·明堂》)
4、针入二分,得气即泻。可灸七壮至七七壮即止。(《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中)
5、窦太师针灸遗存
(1)针入一分,灸7壮。治头痛,泻。针微出血,立愈,不可多灸。(《窦太师针经》)
(2)窦氏针入二分,前病者沿皮向前一寸,后病者沿皮向后一寸,左右如法,灸七壮。(《针方六集》卷一)
(3)针一分许,中风先补后泻、多补少泻,灸七壮无补。(《针灸玉龙歌》注)
6、针三分,灸五壮。宜多灸。(《针灸十四经穴位考订》)
7、统编针灸学教材
(1)针三分,沿皮刺,灸五至七壮。(年南京《针灸学》、1版《针灸学讲义》
(2)向后沿皮刺3分;艾炷灸5~7壮,艾条灸5~7分钟。(2版《针灸学讲义》)
(3)平刺0.5~0.8寸。(4、5、7版《针灸学》)
(4)平刺0.5~0.8寸;可灸。(6版《针灸学》)
(5)横刺0.3~0.5寸。可灸。(《中国针灸学》)
8、可向前后或左右横刺0.5~1.5寸。感应局部胀痛。灸3~7壮;温灸5~20分钟。注意:针刺时如小儿囟门未合,以及脑积水患者,均宜谨慎。(上海《针灸学》)
(节选自黄龙翔、黄幼民编著《针灸腧穴通考》第~页)
本文作者钟健夫参与编写的《国医大师贺普仁:“一针一得”治百病》,当当网、卓越网、京东网有售
头痛的家庭保健头痛,发病率很高,且容易反复,一般病程时间比较长,严重的头痛也可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医院看病。除了积极治疗外,平时也应该采取有效地方式预防。
1.情绪调养
保持良好的情绪是关键。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注意及时调整情绪,不要被不良情绪牵着走。本身就有头痛症状的人,尤其需要控制情绪波动,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
2.按摩调养
有上述头痛症状的人,除了在家艾灸百会穴外,还可以经常以手指梳头,按摩整个头部。双手指稍弯曲,呈耙子状,大拇指分别放在两侧太阳穴位置,双小指在神庭穴附近,反复用力向后梳理。由轻到重12~16次,每日可反复进行多次,这样的梳头可以调整头部气血运行,防止头痛发作。还可按摩前额、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及头痛部位的穴位。
3.饮食调养
尽量少食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如巧克力、奶酪及酒精类等。可在饮食中适当添加山药、当归、枸杞、人参等补气健脾、补肾固精之品。
4.运动康复
适度的户外活动,日常可练习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强身健体功法。
当当、京东、亚马逊网有售上述其中六本图书
原创文章\钟健夫漫画\徐扬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