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初学针炙君可试用两穴能治本人戓友人60种

初学针炙君可试用两穴能治本人戓友人60种病痛

以五输穴的说法来论,阳陵泉乃是胆经的合穴,什么叫做「合」呢?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脏故为合,谓其经脉自此而入脏与诸经相合也。也就是说,经脉走入合时其经气为最强的时机。由此论断,可以得知,扎阳陵泉一穴,因为它的经气最强,入脏很深,故通上达下的作用也是最强的。

阳陵泉在足少阳胆经中,它扮演什么角色?它的穴性有舒筋脉、清胆热、驱腿膝风邪、疏经络湿滞之功,主治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偏瘫、胸痛、胆囊炎。除此之外,在针灸治疗常用穴中尚有「外伤阳陵泉」之说,也就是阳陵泉可治一切外伤的疾患,与八会穴的筋会阳陵泉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一切筋的毛病都可以找阳陵泉;所以阳陵泉是一个很重要的穴道。

临床心得

一、临床用阳陵泉的心得把它报告如下:

治偏头痛颇为灵验。

一般的偏头痛都容易发生在沿胆经走向的路线,用背歌诀的方式,我把穴位的走向依序记之如次:「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邀,阳白临泣目窗毕,正营承灵脑空摇……」。偏头痛最易发生的位置就是沿着胆经走的路线,阳陵泉为胆经合穴,经气最强,入藏最深,故扎此一穴,即可通上达下,而把偏头痛轻易的治好。

许多人有后头痛的经验,这个后头痛指的是风池穴的地方按压痛,而非指膀胱经的后头痛。对于风池穴产生的后头痛,一般的医者大抵都是在风池穴上下功夫,这是属于局部的取穴法,方法并没有错,但根据内经所云,上病下取及远处取穴的方法以疏导经络的滞气,效果可能会更好。我若碰到这种症状,大抵都先取阳陵泉,祗要阳陵泉取穴准,针感强,常能一针见效,当场即可测试风池穴酸痛消失的有无,如果针在风池穴上,就没有当场可以测试的机会,当然疗效上大打折扣了。

落枕很容易发生在风池及斜方肌的肩井上,风池及肩井都属胆经的路人体有十二条经络,而行于侧面的为足少阳胆经,胆经共有四十穴,其中最常用且最神妙难诉的莫过于「阳陵泉」。「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经气最强,腰背部的经络几乎为膀胱经所占注,故委中所治疗的面积甚广。

前言

线,风池穴的酸痛既然可以扎阳陵泉得效,那么肩井穴的酸痛当然不用说也可扎阳陵泉。我常碰到落枕的病患以及双肩皆酸痛的患者,常在扎阳陵泉一穴后立即得到舒缓,甚至一次痊愈的例子也有很多。吾人大可不必在肩井发生酸痛的时候去扎在肩井的直接穴道上,而应扎在阳陵泉,扎阳陵泉除了可以加速疗效及当场可以测试外,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能快速的治愈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大抵都发生在环跳及秩边这两个地方,一般的医者,在坐骨痛发生的时候,大都直接扎在该穴位上,其实比它更好更快的治疗方法是扎在胆经的合穴阳陵泉;我在这一方面积了相当多的经验,扎阳陵泉可以使环跳穴处的坐骨神经痛得到立即的缓解甚至当场治愈。有一位老患者陈X仙女士,患右侧坐骨神经痛已有许久,痛的地方是右侧臀部的环跳,稍一触碰就哇哇叫,看起来相当严重;我先在同侧的阳陵泉下针,下针取得针感后疼痛即见缓和,已经可以用手肘按压测试,但仍存余微痛,我又在左侧的阳陵泉再下一针,以取同气相求加强效果之意,双针下后,再用力按压已都不感觉痛了,之后前来,言经上次扎两针后,坐骨神经痛即没有再发过。如果是秩边外引起的坐骨痛,因是属膀胱经,则要扎膀胱经的合穴委中了。可以说,阳陵泉与委中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克星。

这里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如果扎委中、阳陵泉之后,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减轻不多,则此种坐骨神经痛是属于深层的神经痛,肥人居多,此时可能要配合四寸针扎其阿是,往往一针即效。对于肥人来说,三寸针扎下,仍达不到效果。

阳陵泉擅治阳面的侧腰痛。有许多人的腰痛常发生在侧腰部,离膀胱经甚远,当然此时以委中治疗不会有效,侧腰部的阳面是属足少阳胆经所过。因此扎胆经合穴阳陵泉是最好不过,我有一位患者,是经营计算机的老板,他患侧腰部的疼痛已有六年,每天都为此病而忐忑不安,到处求医吃药都没有答案,我仅在同侧的阳陵泉扎下一针,六年的病就这么轻易的烟消云散,从此之后,他也成为我忠实的患者。

附带一提的是,如果发生在阴面的侧腰痛,令人腰痛不可,这是属足厥阴肝经走的路线,此时的侧腰痛,就要找肝经远处的穴道以为引导了。

阳陵泉尚可促进胆汁的分泌,有些人一吃饱饭肚子就胀,这就是胆汁分泌不足的现象,针阳陵泉可使症状缓解。

阳陵泉配太冲、肝点尚可治高脂血症。

阳陵泉还可以治曲池附近肌腱的酸痛以及同侧的网球肘,这是我最近的新发现。总之,阳陵泉不管用在外科或是内科都是很好用的穴道,如果能好好掌握阳陵泉的穴性及针刺手法,把它巧妙的用在适当的地方,那么在针灸临床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腰背委中求

在十总穴里面,有写到「腰背委中求」的字样,是所有从事中医的同道都知道的道理,但是能真正应用于临床,且又能得心应手的同道却不多见。

怎么说呢?讲个最常见的腰扭伤症,一般的医者不是去找腰腿点,就是去扎董氏奇穴的扭伤穴,然后叫患者动一动,似乎真像是动气疗法,但真正能获得疗效的又有几成呢?依我临床所见,事实上腰扭伤最有效的穴道就是最简单的穴道──委中,吾人大可不必舍近求远,放着委中穴不用,而去找疗效不确的其它穴道。

委中穴是很平常的穴道,但要怎么扎才能产生最好的疗效呢?临床所验证者提出如下让同道分享,亦即先找出膝横纹中央,针慢慢的顺顺的捻转下去,祗要没有碰到阻力,没有缠针的现象,以一寸半的针大抵都能全数扎下,顶多留个一、二分在针孔上而已,当徐徐针下后再向左或向右捻转一下,让穴位取得针感,那么发生在腰部的扭伤,或背部包括膏肓穴的酸痛都能得到立即的舒缓,对于针感感传强烈的人士而言,还常能一针见效、立起沉疴,除非腰背的疼痛已走向深层或病史已久或肌肉僵硬已走向纤维化的感传效果较差,必须加上阿是穴之外,一般性质的腰酸背部痛大抵都能在针委中后得到一定程度的舒缓或者痊愈。

委中是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经气最强,入脏也最深,故感传效果也最佳,腰背部的经络几乎为膀胱经所占住,故委中所治疗的面积甚广,除了腰背部之外,荐椎部的八髎以及臀部的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更有甚者,连秩边所发生的坐骨神经痛也都可用委中一穴而得治愈,就算没有治愈,也可以得到实时的舒缓,除非病位深,委中感传不到,譬如大肠俞、关元俞等需用三寸针去刺激之外,一般都可迎刃而解。

秩边所发生的坐骨神经痛可扎委中,环跳穴所发生的坐骨神经痛则扎阳陵泉,两穴配合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以上的腰背酸痛(包括膏肓痛)及臀部痛扎同侧的委中效果不佳时,则可加上承山做为倒马针以加强疗效,或者加上另侧的委中以取其同气相求,亦可使原本的疗效加强。

委中穴已经照上法取穴,亦取得针感但在治疗效上有越来越差时,就要怀疑是内脏引起的毛病,尤其是肿瘤或是癌病变更不可等闲忽视,这时,医院检查则是必要的手段,以免担误病情,而发生无谓的医疗纠纷。

字拆开来就是人、一、口、节,“能少吃一口就少吃一口,人就有命了。”

  “宁可少吃一口”就是饮食有节。现在的“三高”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都是吃出来的病,饮食无节呀。讲到这里,再拆一个字——,“千口水为活”,意思是说人离不开水,一旦缺少就有病症。比如我们现在说的糖尿病,中医古书称消渴病,甲骨文就有记载,是说身体里缺乏津液(水),所以尿液里糖分多,现在形象地叫糖尿病。还是吃出来的毛病。

  再说运动,现代人都很注重。华佗说,动则谷气消,但不宜及。意思就是生命在于运动,但不能做得太过,明明身体吃不消还要做运动,就不合适了。

  中医讲究调养,即使先天条件不好,后天调养得好,一样长寿。吉老说他的朋友,老两口一位岁,一位岁,都是因为善于调养,长期练太极拳,想得开,能吃能喝睡得香。

  简单易行的中医养生锻炼方法,可以健神养脑,名叫“敲三关”。用十指尖有节奏地轻敲3个穴位,最初每次敲36下,然后加到99次。敲的时候一定要静心、闭眼,舌头抵上颌,心里只默念数字。

  第一关是敲头顶的百会穴

第二关是敲太阳穴,

  第三关是敲风池穴(脖后发际线下)。

  工作间隙,不妨坚持做做,时间长了,保准精气神好,耳鸣脑晕也不会有了,对预防高血压也非常有效。吉老提醒,敲敲打打的功夫,就是活血,流水不腐的道理,一定要坚持。

  中医是辨证论治,和西医有很大不同。就像挑西瓜,中医是敲一敲、听一听、压一压,西医的方法则很直接:切开看。两者都能挑到好西瓜,中医的优势在于保持了整体,西医的优势在于判断准确。在挑西瓜的时候,人们通常不愿意用切开的方法,因为空气、微生物都进去了,切开的西瓜很快就会坏掉。

  

  定位:位于足弓,划一个十字,交点即为此穴。

  解剖:布有趾长屈肌腱,足底内侧动静脉,足底内侧神经。

  原则:交替取穴

  特点:以针刺足底内侧神经之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对急性病人可以留针。

  针感:局部酸麻胀

  功能:调节神经,降低血压,兴奋镇静。

  主治:高血压,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昏迷,高热,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瘫痪,神经性头痛,偏瘫。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的下1/3。

  局解:指浅屈肌,深层有指身屈肌,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左右交替。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对于久病体虚重症病可采滞针

  功能:益气提神,健脾和胃,舒肝理气,降糖,降脂,降压,降酶,消炎,镇痛,镇静。扩张冠状动脉,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酯,高血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间软骨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炎,胃痛,胃癌,胃溃疡,膈肌痉挛,神经衰弱,低血压,失眠等。

  按语:从中医心理学观点认为糖尿病属于心理性疾病范畴。从大量的病因学调查90%以上的病人却有一定的环境诱发因素。此穴从中医角度讲具有理气,益气,活血,却瘀之功效。临床多以平衡针灸为主配合平衡火罐,平衡推拿,综合治疗糖尿病。要求合理调节饮食,减少病人并发症发生。此外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康复治疗。对糖尿病合并的脑血管病,冠心病,白内障,颈肩腰腿通,痛风,还必须配合相应穴位综合治疗。

  歌诀:降糖穴位前臂下,正中神经必须扎,配穴胃痛腹痛穴,降脂降糖与降压。

(3寸毫针针尖向上成45度角斜刺2寸左右)

  :胰俞。操作: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丰隆。操作:直刺2寸,提插泻法,留30分钟。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此穴位置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点处。用手指尖在穴位上一压一放,做60次,可清胃热,除腹胀,治便秘。

  点按足三里穴在髌韧带外侧向下3寸,胫骨向外1横指处。每天点按15分钟。如果穴位周围有硬结,则要慢慢揉散。此穴能补益气血,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胃肠运动功能。揉按曲池、手三里曲池穴位置在屈肘位,时横纹桡侧尽头处。   按揉穴在曲池穴向下2寸处。每穴按揉3~5分钟,以有酸胀感时为度。能治疗腹部胀痛,呕吐,腹泻,便秘等。掐按此穴位置在手掌腕横纹中点向上2寸处,每次掐按15分钟,左右手相互掐按。有和胃降逆,理气消胀的功效。

  推擦此穴在足内踝高点向上3寸,小腿内侧正中处。推擦方向由下向上,共推60次,可治疗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搓擦小腿坐位,抬起一侧小腿,将两手掌分别置于小腿内、外侧面,反复上下搓擦小腿2分钟,再前后用力搓擦小腿1分钟。换另一退再做,手法同前。小腿处有脾经、胃经、肾经、膀胱经、胆经、旰经等与消化功能相关的经络,搓擦此处,可以疏通经络,激发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胃肠排出消化残渣。

喜欢这篇文章,点击屏幕右上角,或









































北京有没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jbby/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