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头痛主要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过度紧张、生气所致,主要症状为头部持续性的闷痛、压迫感、沉重感,麻木感和束带样紧箍感[1]。大部分患者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尤其以后枕部、颞侧为重。持续一年以上者,称为慢性丛集性头痛。
神经性脱发(斑秃)俗称“鬼剃头”,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的脱发性毛发病。秃发的形状常为圆形或椭圆形,病变处头皮正常,往往无炎症及自觉症状。男女发病几率相等。本病病程经过缓慢,可自行缓解和复发。神经性脱发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由于斑秃对患者的外表及生活的影响很大,因此会间接给患者(尤其是女性)造成明显的心理阴影。神经性头痛和斑秃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出现很少出现,目前未见报道。
笔者在临床上曾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宋**,女,年龄,48岁。就诊日期:年11月24日。自诉:半年前患神经性头痛,发作时表现为急躁易怒、乏力懒言、头皮紧张、头痛如裂,伴恶心呕吐,服头痛粉,去痛片可缓解。医院治疗,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维生素B1、B6、谷维素、中成药羊角颗粒等药物,效果不佳。三个月前头痛未减又开始脱发,患者心理压力很大,遂就诊我处。
查体:颈无抵抗,否认有外伤、颈椎病史;瞳孔对等,对光反应灵敏;心、肺: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皮上有大小五处钱币样脱发,最大直径约2cm*2cm。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饮食两便如常,舌淡苔白薄,脉细涩。医院CT片提示:未见明显异常;医院报告经颅彩色多普勒提示:部分脑血管血流增快。西医诊断:神经性性头痛伴神经性脱发(斑秃)。中医辩证:根据病史,患者系气血虚弱,风邪趁虚而入,痹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造成气虚血瘀,在内风邪内扰而致头痛,在外脉络痹阻,血不荣发则脱发。中医证型:血虚生风,血不荣发。治则:养血活血,祛风通络。处方:自拟祛风化瘀汤加味。方药:川芎45g,当归15g,白芷12g,菊花15g,僵蚕10g,白蒺藜10g,夏枯草10g,双钩藤15g,珍珠母30g,藁苯10g,葛根15g,地龙10g,木香3g,乳香4g,没药4g,土元10g,细辛5g,荆芥10g,生甘草6g。两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二诊:头痛止。效不更方,继服两剂。
月余后患者亲自来诉,服药四剂后头痛未再发作。更可喜的是新发长出并且粗壮黑亮。患者甚是高兴,药仅四剂而顽疾除,乃偶获奇效。五年后随访患者头痛和斑秃未复发,彻底痊愈。笔者便将此例收录于册,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大胆实践。凡神经性头痛或者神经性脱发的患者服用祛风化瘀汤均在短期内见效。
心得体会:神经性头痛和神经性脱发二者由同一病因引起,精神神经因素和血管机能紊乱伴有脑血流异常,头皮局部供血不良,是为诱发本病及促使病情加重的原因,符合祖国医学瘀血内阻、血虚生风的病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疗以养血活血,祛风通络为主,本方特点:用超大剂量川芎45g(散偏汤用30g)合当归、木香行气活血养血止痛为主,伍以小剂量乳香、没药、增强行气活血化瘀之效。僵蚕、地龙、土元、葛根,荆芥解痉祛风化瘀通络。菊花、夏枯草、白蒺藜、双钩藤、珍珠母清热祛风安神,明显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白芷、细辛、藁苯乃治标之药,尽快缓解疼痛。共奏养血活血,祛风通络之功。效果卓著。
讨论: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内伤头痛”的范畴。中医多以清心安神、补精养血及祛风中药治疗[3],也有以针刺[4]或针药并用[5]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神经性脱发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故治疗上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根治方案。中医中药对治疗脱发有较多报道,如以活血化瘀中药桃仁为主药治疗[6],以及根据辩证以养心安神药结合补阴、补气、收涩药共同治疗等,效果显著[7]。中药治疗神经性头痛和脱发具有一定优势,本案例根据两病同时发生,病因一致,采用自拟祛风化瘀汤加味进行治疗,标本兼治,由于辩诊准确,药症相合,药仅四剂而顽疾尽除。临床一得,与同道共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