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冒,又有些闲暇时间胡思乱想了。感冒还是比较难受,开始几天头疼,以为是没休息好,后来发烧,但是我有一套自己的处理办法,也慢慢扛过去了。同时我也在思考这个感冒到底是什么东西,现在站在一个整体哲学角度来分析。
一般人认为身体受凉了才会感冒,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感冒的发生要具有病原体:感冒病毒或细菌。假设把你放在一个不存在任何病菌的真空中,即使受凉也不会感冒。但是人们会问:为何我一受凉就容易感冒呢?
这需要从人体内外平衡的整体角度来解释。人生活在空气中,空气中充满了各种微生物,人体其实是被细菌和病毒包围着。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用放大镜查看,你发现在空气中漂浮游荡着很多病菌。夏天感冒较少,可能因为一般天热开窗空气流通性好,但是在密闭的空调屋内也容易感冒。而冬天因为天冷,天冷人体免疫力会下降,同时天冷关窗导致空气流通性差,在温暖的空气中病菌更容易繁殖,这就如同在大棚菜里生物就能得到茂盛的生长一样。所以大夫一般都会强调冬天即使天冷也要定期开窗透气。
另外我们发现一般容易生病的是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这些器官腔肠管道都是和外界接触的,病菌更容易侵入。或者说病菌平时潜伏在这些器官的表面。例如感冒病菌多数时候潜伏在呼吸道表面,但是人体有自身的免疫系统,在身体健康时候人体免疫体系能抵御住病菌的侵害,就不会发作感冒。但是当人体受凉、休息不足、心情压抑的时候,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则这时病菌占据上风。这可以用攻城作为比喻,人体免疫系统就如同城墙,外面遍布着准备进攻的敌人:病菌。当免疫城墙被打开一个缺口,则病菌开始侵入人体,并开始繁殖滋生,人体内病菌占据上风,就会感冒生病。所以总体来说其实感冒病菌无处不在,人体和病菌就是一个平衡过程,生病就是这个平衡状态被打破了。
所以可见,有几个因素:
1:首先是外部环境:你所处于的环境的空气是否干净。所以要定期流通空气,不要到人口稠密的地方,没事不要到病菌多的地方,并且屋内定期打扫卫生和消毒,保持环境的干净。
2:其次是内部环境:主要是人体的机能和免疫力。保持好心情,少生气,减少压力;营养均衡,多喝水促进体内循环;勤锻炼促进进身体循环,增强体质。
3:最后就是减少交叉感染,减少飞沫传播,减少和病人的接触。
所以我一直认为,西方人的这个握手习惯不好,不如中国的作揖礼仪。
中国古人的一些礼仪如下:
1、作揖
作揖,汉族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相对于庶民打招呼的万能性礼节“拱手”,“作揖礼”是士相见或感谢时常用隆重性的礼节。
2、长揖
古代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上古时开始流行,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3、跪拜
跪拜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礼节之一,又称叩头,磕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下辈/社会地位低的人对长辈/社会地位高的人所施的礼仪。不仅中国古代如此,亚洲大多数国家都如此。
跪拜我一般比较反对,当然如果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跪拜无妨。但是如果你跪拜时候磕一个头就会有一个大红包,我估计绝大多数人也不会反对。
4、顿首
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
因为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所以叫顿首。顿首是平辈之间的拜礼。稽首是称扬之辞,顿首是请罪之辞。后来,又因其拜礼至重,人们在有重大的事情请求时也用“顿首”。
5、稽首
稽首(qǐshǒu),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稽首的意思就是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一会儿。稽有(jī)和(qǐ)两个发音。有学习礼仪的学者认为稽首的发音应该是jīshǒu。
这个动作我比较反对。
相对于西方的礼仪,两人见面要肢体接触:要握手、拥抱、贴脸、亲吻,我感觉还是中国的礼仪更符合科学,减少交叉感染。
又扯远了,还是继续回头谈论病菌。这里的病菌主要指:细菌和病毒,以及衣原体,是处于不同体积级别的微生物。对应的感冒也分为细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和衣原体感冒,当然了也有混合型的,例如细菌交叉病毒感染,这弟兄俩狼狈为奸。
1、细菌性感冒
细菌的种类太多了,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沙眼,这里不一一阐述,而感冒细菌就属于其中一种。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细菌一般在微米级别,能被显微镜看到。显微镜下面看到一些类似水中游动的鞭毛微生物,就是细菌。
你可以想想,这些小生物如果寄生在你的周围空气中,进入你的呼吸道,在哪里繁殖升了一大堆孩子,甚至进入你的体内,你是什么感觉呢?
2、病毒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DNA或RNA))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你可以理解病毒甚至就是一段蛋白质。当然了病毒的种类也很多了,例如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病毒的大小在50纳米到纳米之间,1微米(um)=0纳米(nm),也就是病毒在0.1微米到0.05微米之间,比细菌小了10-20倍。越小的东西越难对付,并且病毒会依附在人体细胞内,例如大家都知道,乙肝病毒居住在人体的肝脏细胞内,所以特别难以清除,所以乙肝患者很难治愈。当然了生物医学界就是要找到很好的靶向,就是找到这些致病病毒上面的蛋白质的某个片段作为特征,然后制造出针对该病毒的药物,所以先要识别病毒,找到靶子,才能治疗。如果把病毒放大了,就类似这样:
看起来挺恶心的,你想想这个要入进入你的肝细胞内,在里面繁殖,则多么麻烦。所以要远离乙肝,远离艾滋病,千万别被这类疾病沾上。
3、衣原体
衣原体是一种比细菌小但比病毒大的生物,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近似细菌与病毒的病原体,它没有合成高能化合物ATP、GTP的能力,必须由宿主细胞提供,因而成为能量寄生物,衣原体可分为4种:即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和牛衣原体。衣原体体积一般约~nm,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
肺炎经常就是衣原体引起的。感冒严重了,入股病菌从上呼吸道感染到下呼吸道甚至进入肺部,则肺炎就来了,很麻烦的。
看看上面的这些微生物,你感觉他们是否很可爱,很萌吧?但是这些却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其实对我们人类最危险的不是老虎、豹子和狼这些动物,而是这些眼睛看不见的小小微生物,他们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能寄生在你体内,侵入你的器官。一个强壮的人可能打倒几个壮汉,但是可能被这小小的微生物打趴下。
老虎豹子狼VS病菌,你觉得那个更可爱,你更害怕那个呢?
在西方人发明抗生素之前,我们对这些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几乎是束手无策。例如中国古代史书上多次记载的瘟疫,导致大面积人死亡,也会导致一场战争的失败。例如赤壁之战,按照《三国演义》说法是火烧连营导致曹军失败,但是其实根据考古和历史研究发现,流行病才是魏军战败的重要原因。北方士兵不习惯南方湿冷的气候导致大面积生病,战斗力大大下降。当然了瘟疫是我们中国古人笼统叫法,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统称为瘟疫。而瘟疫其实包括,非典、鼠疫、天花、流感、霍乱、疟疾等等。清朝康熙三十二年(年)间,康熙皇帝患了重疾,打摆子,生命垂危,服用各种药物均无效,御医也束手无策,病情日益严重,此时法人洪若翰等向康熙帝进献了金鸡纳(即金鸡纳霜)药,很快被治愈。其实这个打摆子就是疟疾的症状,是疟原虫导致,是一种细菌。这可能是中国史书中最早记载西人用西药治疗疟疾的记录。
病前VS病后
所以我们要感谢西人发明的抗生素,如果没发明抗生素,世界上将不知道多少人会死掉。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的皇帝们享尽人间富贵,配备最高级的御医,但是在疾病面前和老百姓一样平等,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平均寿命才是30多岁。想想如果没有西人发明的现代医学,一个小小的微生物病菌,就可击垮一个人。一个小非典感冒就可能打倒你。所以也有所感想,虽然我们今天中国强大了,但是假设一下,如果我们中国封闭独立起来,是否也能像西人那样,能开创性地发明一些重大的医学技术突破,例如发明抗生素和病毒学体系?但是客观说,我们的原创力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所以不要取得了一点成绩,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更盲目排外自大。只有谦虚谨慎,别人才愿意接纳你,你才有更多学习先进知识科技的机会,只有紧跟世界潮流,才能保持中华民族的进步。
最后说几点,对于细菌性感冒,实在不行可以吃抗生素,但是不要吃太多,防止抗生素滥用,人体对抗生素产生抗体。而对于病毒性感冒当前还没特效药可对付,当然了药品达菲有一定效果,但是病毒变异太快,药效如何,难于确定。日本人用达菲比较多,国内也是现在才开始重视用达菲治疗病毒性流感,但是达菲有一定副作用。
一般情况下,对于普通感冒没必要吃药治疗,多喝水,控制体温,一般过一阵会自愈。如果发烧超过39度就要药物介入,对于感染到中下呼吸道,就要小心,医院就医防止发展为肺炎。而预防方面,口鼻唾液鼻涕等飞沫是流感病毒重要传播途径,减少到人口稠密地方去,屋内通风透气,要勤洗手,勤锻炼。
另外也有人问,为何感冒容易头疼呢?引起头痛的原因主要是细菌毒素作用、发热引起头部的血管扩张等等,血管性头痛和神经性头痛都是比较常见的原因。
关于如何区分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我以前写过专门文章,以后有时间再转播。
最后声明:我是非专业人士,这些也是自学和经验积累。有错误和不专业的地方,欢迎专业人士提出批评建议并补充。具体预防和治疗感冒的意见以医生专业人士为准。
平原君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