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中医针灸讲座30其它疗法

白癜风怎么冶 http://www.zgbdf.net/m/

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所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一、罐的种类

罐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罐有以下四种:

(一)竹罐

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8或8~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

(二)陶罐

用陶土烧制而成,有大有小,罐口光正,肚大而圆,口、底较小,其状如腰鼓。

(三)玻璃罐

玻璃罐是在陶罐的基础上,改用玻璃加工而成,其形如球状,罐口平滑,分大、中、小三种型号。

(四)抽气罐

近年来,有用透明塑料制成,上面加置活塞,便于抽气。也有用特制的像皮囊排气罐,其规格大小不同。新型的抽气罐使用方便,吸着力强,且较安全,又不易破碎,是现代应用较多的拔罐工具。

二、罐的吸附方法

罐的吸附方法是指排空罐内的空气,使之产生负压而吸附在拔罐部位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火吸法

火吸法是利用火在罐内燃烧时产生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上的方法,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闪火法: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此法在罐内无火,比较安全,是最常用的拔罐方法。但需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

2.投火法:用易燃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

3.滴酒法:用95%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内1~3滴(切勿滴酒过多,以免拔罐时流出,烧伤皮肤),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4.贴棉法: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花一块,贴在罐内壁的下1/3处,用火将酒精棉花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需注意棉花浸酒精不宜过多,否则燃烧的酒精滴下时,容易烫伤皮肤。

5.架火法:用不易燃烧、传热的物体,如瓶盖、小酒蛊等(其直径要小于罐口),置于应拔部位,然后将95%酒精数滴或酒精棉球置于瓶盖或酒蛊内,用火将酒精点燃后,将罐迅速扣下。

以上拔罐法,除闪火法外罐内均有火,故均应注意勿灼伤皮肤。

(二)煮罐吸法

此法一般选用竹罐。即选用5~10枚完好无损的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的挟出,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肤上。

(三)抽气吸罐法

此法用抽气筒套住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使之吸拔在选定的部位。

以上诸法,一般留10~15分钟左右,待拔罐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时,将罐取下。若罐大而吸拔力强时,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以免起泡。多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

四、拔罐方法

临床拔罐时,可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法,常用的拔罐法有以下几种。

(一)留罐

留罐又称坐罐,即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此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二)走罐

走罐亦称推罐,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三)闪罐

闪罐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四)刺血拔罐

刺血拔罐又称刺络拔罐,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五)留针拔罐

留针拔罐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四、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腹痛、痛经、中风偏枯、瘀血痹阻等。

五、起罐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起罐方法

起罐时,一般先用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若罐吸附过强时,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伤皮肤。

(二)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火罐容易脱落,均不适用。

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若应拔的部位有皱纹,或火罐稍大,不易吸拔时,可作一薄面饼,置于所拔部位,以增加局部面积,即可拔住。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中医针灸、方药免费学习,请加48,注明“学习针灸”,邀您入群。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jbyf/11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