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速记解剖歌诀及注释超级精华版神经

人体歌诀及注释

1.脊髓外形特征及位置上颈下腰二膨大大孔延至腰一下下端圆锥连终丝丝周缠绕马尾巴脊髓,位于椎管内,起于枕骨大孔,终于第一腰椎体下缘。呈前后略扁的细长圆柱状,长约40~px。主要外形可归结为六纵沟、二膨大、一圆锥、一终丝。(1)六纵沟,即前正中裂1、后正中沟1、前外侧沟2、后外侧沟2。(2)二膨大,即颈膨大和腰骶膨大。(3)一圆锥,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4)一终丝,脊髓圆锥下续为终丝,周围被马尾包绕。锥—脊髓圆锥;丝—终丝。

2.脊髓灰质特征纵行三根柱横断似蝶舞前动后感觉中间要自主脊髓灰质,位于中央管周围,整体上呈柱状,断面似蝶形,分前角、后角、侧角等。(1)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参与前根的组成。(2)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后根的传入信息。(3)侧角:含有内脏运动(即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在于T1~L3节段。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元的胞体。

3.脊髓白质特征脊髓白质三个索下行运动上感觉薄楔在后深感觉外侧前索是混合皮质脊髓管运动脊髓丘脑浅感觉脊髓白质,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下行的纤维束构成。被表面纵沟分为三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1)前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前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髓前束。(2)外侧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侧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髓侧束。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合为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和四肢浅感觉。皮质脊髓前束和皮质脊髓侧束合为皮质脊髓束,管理躯干和四肢的随意运动。(3)后索:为上行的薄束和楔束,传导躯干和四肢深感觉。

4.脑干外形腹面观特征脑干腹面颇似“羊”大脚踩在桥头上延髓脑桥沟为界桥下锥体立两旁脑干,位于颅后窝,自上而下包括中脑、脑桥、延髓三部。脑干下端较细,中上部较宽大,整个外形从腹面观察颇似“羊”字。(1)中脑:主要结构有两个大脑脚和脚间窝等,大脑脚似“丷”。(2)脑桥:借延髓脑桥沟与延髓分界,似“羊”字中的“王”。主要结构有基底沟等。(3)延髓:下部缩细,似“羊”字中的“丨”。主要结构有锥体和锥体交叉等。大脚—大脑脚;桥—脑桥。

5.脑干外形背面观特征脑干背面结构多中央是个菱形窝四颗珍珠窝顶戴两对结节窝下托脑干背面主要结构有:(1)延髓,有薄束结节、楔束结节等。(2)脑桥,脑桥和延髓之间是菱形窝。菱形窝两侧有与小脑相连的小脑脚等。(3)中脑,有两个上丘和两个下丘。上丘与视觉反射有关,下丘与听觉反射有关。四颗珍珠—即两个上丘和两个下丘。6.小脑外形小脑半球小脑蚓大孔旁有扁桃体颅压升高入大孔挤向延髓生命息小脑外形主要有小脑半球、小脑蚓、小脑扁桃体等结构。小脑扁桃体,位于小脑的下面,邻近枕骨大孔,当颅内压升高时,可挤向枕骨大孔压迫延髓,形成小脑扁桃体疝,而危及生命。

7.小脑功能小脑本领强平衡肌紧张协调肌运动千万莫损伤小脑功能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运动。8.间脑下丘脑,在前下背侧丘脑是一家听视反射内外膝室旁催产视上压间脑,主要包括背侧丘脑、下丘脑及内、外侧膝状体等。(1)背侧丘脑,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2)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重要的核团有视上核(分泌加压素)和室旁核(分泌催产素)。(3)内侧膝状体,与听觉反射有关。(4)外侧膝状体,与视觉反射有关。

9.基底核基底核,埋脑底尾状豆状杏仁体尾豆合称纹状体协调运动及张力基底核,是包埋于大脑髓质中的灰质团块,位于大脑基底部。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等。尾状核、豆状核合称纹状体,主要功能是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协调肌群运动。10.内囊背侧丘脑豆尾间投射纤维从中穿大小符号分三部前肢后肢由膝连皮质脊髓丘辐射内囊后肢上下穿出血缺血伤内囊感觉丧失对侧瘫内囊,属投射纤维,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由上行的感觉纤维和下行的运动纤维构成。在脑的水平切面上呈“><”状,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三部。1)内囊前肢:位于背侧丘脑与尾状核头部之间。2)内囊后肢:位于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主要有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视辐射等纤维束通过。3)内囊膝:位于内囊前肢和内囊后肢交汇处,有皮质核束通过。一侧内囊受损,可致对侧肢体深浅感觉丧失、骨骼肌瘫痪等症状。11.脑和脊髓被膜外硬内软连蛛网手术麻醉硬外腔网膜下隙脑脊液终池腰穿髓不伤脑和脊髓的外面包被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软膜。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硬膜外腔(隙),是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腔隙。临床硬外麻醉时就是将药物注入此腔。蛛网膜下腔(隙),是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充满脑脊液。蛛网膜下池,是蛛网膜下腔的某些扩大部分,较大的有小脑延髓池、终池。终池内含马尾,无脊髓,是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的常用部位。

12.脑脊液循环途径侧脑室,室间孔三室水管通四腔正中孔,外侧孔流到蛛网膜下腔膜粒渗入上矢窦横乙颈内入上腔脑脊液循环途径为:左、右侧脑室脉络丛—经室间孔→第三脑室—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经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左右横窦→左右乙状窦→颈内静脉。

13.尺神经尺神经,臂丛发行至臂中向后下同名神经沟内过同名动脉一起下前臂屈肌一块半手肌基本全管辖髁上骨折易损伤屈腕无力鹰爪抓尺神经,由臂丛发出,初伴肱动脉下降,继而绕过尺神经沟至前臂伴尺动脉入手掌。肌支主要支配前臂尺侧一个半屈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肌尺侧半,简称一尺半深)和大多数手肌。皮支主要分布手掌尺侧一个半指、手背尺侧二个半指及相应手掌、手背皮肤。肱骨髁上骨折最易损伤尺神经,表现为“爪形手”。

14.腋神经腋神经,真奇妙外科颈下向后绕三角肌瘫呈方肩不能戴帽叫人恼腋神经,由臂丛后束发出,绕肱骨外科颈行向后外,肌支支配三角肌,皮支布于肩部皮肤。损伤后表现为“方肩”,三角肌瘫痪,臂不能上举。15.前臂肌神经支配桡神经,真神气全部伸肌肱桡肌尺神经,好委屈一尺半深屈无力其它屈肌归正中前臂肌肉各有依桡神经主要支配臂和前臂后群肌及前群的肱桡肌。尺神经主要支配前臂前群尺侧一个半屈肌。正中神经主要支配前臂前群大部屈肌。16.胸神经二四六八十角头剑弓脐胸部神经,除第1、第12胸神经部分前支参与臂丛、腰丛外,其余均呈节段性分布于胸、腹部肌肉和皮肤。胸神经皮支分布对应关系为:第2对——胸骨角平面;第4对——乳头平面;第6对——剑突平面;第8对——肋弓平面;第10对——脐平面。17.股神经股神经,入三角缝匠四头先报到大腿前方小腿内足背内侧全知晓髌韧带,轻轻敲损伤无法见膝跳股神经,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股动脉外侧进入股三角,肌支支配股肌前群,皮支支配股前部。股神经皮支有一长支,伴大隐静脉下降至足内缘,称隐神经布于小腿及足内侧皮肤。股神经损伤,股肌前群瘫痪,膝跳反射消失。

18.坐骨神经坐骨神经它最大行于梨状肌之下臀肌深面入股后多在腘窝分两叉小腿后群属于胫小腿前外腓管辖胫伤之后足上勾腓总损伤足垂下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于梨状肌下缘出骨盆,行于臀大肌深面,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的中点,下行至腘窝,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本干布于髋关节和股肌后群。1)胫神经,沿腘窝中线,经小腿后群肌深浅两层间下降,于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胫神经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肌、足底肌。皮支布于膝关节、小腿后面皮肤、足底皮肤。胫神经损伤后表现为足“勾状外翻”。2)腓总神经,沿腘窝上外侧缘向外,绕腓骨胫,分为腓浅、腓深神经。腓浅神经肌支支配小腿外侧群肌,腓深神经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腓总神经损伤后表现为足下垂伴内翻(即“马蹄内翻”)。19.12对脑神经名称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庭九舌咽十迷副神舌下全20.12对脑神经连脑部位一端脑,二间脑三腹四背在中脑五六七八在脑桥最后四对延髓找

21.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胸一腰三周围有节椎旁椎前节前纤维节内换元节后纤维分布广泛立毛腺体内脏血管危及时刻本色尽显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T1~L3脊髓节段灰质的侧角。周围部分包括交感神经节和节前、节后纤维。交感神经节包括22~24对椎旁节和椎前节,节前纤维由低级中枢发出,较短。节后纤维由交感神经节发出,较长。交感神经分布广泛,一般认为除布于胸、腹、盆腔器官外,尚遍布头颈器官、全身的血管、皮肤的汗腺和竖毛肌。

22.副交感神经副交感核是中枢脑干骶髓分两部器管旁节壁内节前长后短太突出血管汗腺立毛肌肾腺髓质管不住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S2~4脊髓节段的副交感神经核、脑干副交感神经核。周围部分包括副交感神经节和节前、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包括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节前纤维由低级中枢发出,较长。节后纤维由副交感神经节发出,较短。分布不及交感神经范围广,一般认为大部分血管、汗腺、竖毛肌、肾腺髓质无副交感神经分布23.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路浅感觉,传三级终于后回起于皮首为节内假单极次在脊髓后角里三级藏在腹后核纤维投向感觉区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路,感受器位于皮肤内。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为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布于感受器内,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后角。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后角。其纤维斜升1~2个脊髓节段交叉至对侧上行为脊髓丘脑束,经脑干终于背侧丘脑腹后核。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后核,其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感觉中枢。

24.皮质脊髓束上元胞体在皮质下行内囊后脚里锥体下端多交叉侧束前束各有一前脚换元不停息纤维支配骨骼肌皮质脊髓束,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中央前回,其纤维组成皮质脊髓束,经内囊后脚下行至延髓形成锥体,大部分纤维交叉后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少部分未交叉纤维形成皮质脊髓前束。下运动神经元是位于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其纤维参与组成脊神经,支配骨骼肌。

25.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表现上硬下软都是瘫硬瘫萎缩不明显强直痉挛张力高病理反射经常见软瘫症状正相反病理反射不出现肌肉萎缩张力低不见痉挛见弛缓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为痉挛性(硬瘫),病理反射出现(阳性)、早期肌萎缩不明显、肌张力增高。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为驰缓性(软瘫),病理反射不出现(阴性)、早期肌萎缩明显、肌张力降低。26.锥体外系锥体外系辅锥体管理运动最精细肌群运动肌紧张经它协调才共济锥体外系主要是指锥体系以外的、控制骨骼肌运动的下行纤维束。主要功能是协调肌群运动,维持肌张力,协助锥体系完成精细的随意运动。

我已申请了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的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jbyf/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