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有好心人帮助我”——贫困生王涛的大学梦
图为:王涛在自家农田劳作。
“希望有好心人帮助我”
——贫困生王涛的大学梦
张顺见习陈云
“我叫王涛,1991年出身,家住淅河镇樊冲村八组,今年以628分的高考成绩毕业于随州一中,已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今天,我含着泪,很冒昧地写下此信,略以说明我本人和家庭的情况。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助我,助我踏进大学的门坎,学到更多知识,回报社会。”这是王涛写给本报求助信中的一段。看完信,这个渴求知识的贫困生牵动了的心。8月17日下午,来到随州经济开发区淅河镇樊冲村,详细了解这个在恶运眼前顽强求学的学生。
从停学的边沿走来
“我可以告慰父亲了。”在山墙裂着缝的王家房屋里,王涛含着泪对说。那时,他才小学毕业,就想不读书了,回家干活。由于,正当壮年的父亲突然患上了肝硬化,医生说,活不了几年了;母亲有先天性的心脏病,爷爷奶奶年老,弟弟年幼……那天,父亲把他叫到身旁,递给他刚买的两本作文书,嘱咐他一定要好好念书,他忍泪点了点头——那是他对父亲的许诺。父亲肝硬化晚期,只有在病重出现吐血、实在受不了时,才会住进医院医治几天,症状略微控制,就马上出院。为了节省医治费用,他们找小镇上的老中医买中药,但一副中药也要四五十元。在熬中药时,他们在里面发现了本地可以找到的1种草,因而,一家人就沟沟坎坎地到处挖那种草,熬成水给父亲喝。2005年,一家人与病魔抗争了三年多以后,王涛的父亲在38岁的壮年,永久地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妻儿。为保持家庭生计,王涛的母亲不能做重体力活,只得出外给人家做保母,洗衣、做饭、照顾小孩,展转襄樊、武汉、深圳,很多时候,连过春节也不能回家。而王涛的求学路,自然也是一波三折。初中毕业,王涛已预先办好身份证,只等拿到毕业证就出外打工,把父亲那副没能担起的担子挑起来,让弟弟好好读书。中考成绩公布,他的成绩位居全镇第二名,在班主任老师的力劝和努力下,他被推荐进入了随州1中的慈善阳光班。
在困苦中磨炼刚强
自从父亲去世,王涛好像一下子长大了。14岁时,在一个雨夜背着发热的弟弟去村医务室,他擦干了眼泪,意识到了自己作为家中长子的,他说:“我是哥哥,母亲也不在家,我必须照顾好爷爷奶奶和弟弟。”“这些年,田里的活,洗衣、做饭,只要1有空,王涛总是抢着做,他很心疼我和他爷爷。孩子那末小,农忙时常常在田里一干就是一天。”王涛奶奶心疼地告知。有时,王涛则会去一家纸盒加工厂,领一些纸板回来,和家人一起糊纸盒。虽然糊1000个纸盒才赚20元,可是王涛总是很认真地做着,“钱虽然说不多,但毕竟有了一点收入,就有了一点希望。”王涛的姑父会经常去学校看他,给他带去一些饼干等食品。虽然在学校每餐都吃着最便宜的饭菜,可王涛从不舍得吃掉这些饼干,总是趁着放假时带回去给弟弟和爷爷奶奶吃。王涛奶奶说,知道有要过来,王涛专门换了件较好的衣服,是一件红色衬衣,当问及这件衣服是什么时候买的时,他自己也回答不上来。原来,王涛穿的衣服大多都是亲戚朋友送给他的旧衣服。在学校,王涛学习好,人缘也好。学习勤奋刻苦,也总是热心肠为同学讲授题目。高三时,由于化学要记的知识点很多,王涛还专门整理了1本化学常考题集的小白癜风怎样才能治好册子,发给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班上需要的同学。初、高中6年来,他一直担负班干部,是老师工作上的得力帮手。他说,“我没有甚么能报答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只是尽力做一些为大家服务的事,来表示一下我对大家的感激。”
珍惜学习的分分秒秒
王涛对学习机会的珍惜,是与畏惧失去学习机会的恐惧相伴的。他说:“我拼命地学习,由于,我说不定第二天就不能上学了。”初三那年,一次早读时,王涛破天荒地趴在课桌上睡着了。由于那天王涛熬夜学习到清晨3点。高三时候,老师和同学又专门为他组织了一次募捐,给他捐助了1000元钱。在随州一中、资助企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完成了高中学业,高考获得了628分的好成绩。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带病打工,在他的心里,刻下了太深的烙印。他想学医,可费用太高,时间太长,“弟弟马上就要上高二了,他学习很好,但没有进‘慈善班’,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母亲的病也不能坚持太久,我要尽快地学成工作。”王涛终究报了华科大电子与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志愿。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想到自己总算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了,有些许欣慰,同时更感受着肩上沉甸甸担子的份量:“这个暑假,我在家尽力帮爷爷奶奶做些活儿,以后的假期,我可能不能常回来了,要想办法打工,为我和弟弟读书挣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