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穴位密码nbsp消除疼痛的宝

太阳穴——“回春”妙穴,止疼痛良方

《达摩秘方》记载,太阳穴是“回春”妙穴,书中认为,常常推拿此穴,可延缓衰老,保持青春。另外,对某些特殊部位,不必止痛药,按压太阳穴就是除痛良方。太阳穴下存在着丰富的大脑神经,按压太阳穴,可给予疲惫的大脑良性刺激,消除疲劳及因疲劳产生的压力感或胀痛感。因此,推拿太阳穴能有效医治头痛、牙痛及眼部疲劳等症状,可用双手掌根置于太阳穴处,顺时针推拿20次,逆时针再推拿20次,可稍用力按压。

推拿太阳穴,调理情绪,减缓头痛

头痛是人体常见病症之一,起因有很多,疼痛症状也各不相同。除疾病引发的头痛外,此病大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如因恶性精神刺激发作,或因脑力劳动沉重、时间太长,致使人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头痛。按压太阳穴,可激活神经细胞,舒张血管,调理大脑过度兴奋或过度压抑状态,从而改良紧张、疲劳等不良状态,减缓头痛。具体方法以下:头痛较轻,简单、重复按压太阳穴,便可改良症状;若头痛加重或延续发作时,就需取风池、合谷、百会3穴配合按压才行。在众多头痛症状中,以偏头痛最为常见也最为固执。偏头痛又叫“血管神经性头痛”。在中医中,属本虚表实,脉络阻塞而至气血运行不顺畅而引发,而女性患者的病发多与月经周期及更年期有关,也有少部份人属遗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对付偏头痛等症,穴位及脊柱推拿和常规药物医治相比,副作用更少而疗效持续时间更长。上面提到太阳穴有调理情绪、舒张血管的功效,因此,在偏头痛发作时,按揉太阳穴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如果条件允许,可在实行推拿前以毛巾热敷或冰块冷敷住额头,再配合太阳穴按揉,让偏头痛消失得更快。

风池穴——抵挡风邪的头部卫士

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位于头项之交界处,因此处是正好要进入头部的通道,因此,此穴有抵挡风邪入侵的作用。此穴因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受外部之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而得名。风池穴的位置:取穴于颈部,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也就是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风池,疏窍、消除疲劳、头晕及头颈之痛,预防感冒

“清头明目,祛风解毒,通利空窍”是风池穴的主要功用。按揉风池穴,可通络、遣散外部风邪、停息肝火、健脑、明目。临床上此穴常用于医治上肢及精神疾患,和头、眼、耳、鼻、口等部位疾病,对得了项强、落枕、感冒、高血压、头痛、耳鸣、眩晕、失眠、忘记、眼疲劳、口眼倾斜等症的人有显著疗效。《胜玉歌》中有记载,“头风头痛灸风池”;《资生经》里也有云,“风池疗脑痛”。风池穴是头部要穴,具有抵抗外邪及清热解毒的功用,而感冒头痛多由风邪入侵或湿热引发。因此,刺激风池穴可到达减缓头痛的目的;另外,每天早晚按揉风池穴10次,还可以减缓颈部疼痛。颈部疼痛多由疲劳引发,而风池在头颈之间,多条经脉从头部由此向下行,按揉风池可活血通络、减缓疲劳,从而减轻或消解疼痛。颈性头晕是由颈部劳损、外伤和炎症等因素刺激和压迫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引发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为主症的一类病症。风池位于头、颈交接处,具有疏通经络及益气之功效,常常以适中力度按压此穴,可消除颈椎压力,恢复颈椎正常功能,以改良头部供血,消除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中医认为,风寒感冒多由外邪入侵引发,风池是头部抵抗外邪的门户,具有预防风寒感冒的功效。在无感冒先兆时,按压此穴无明显酸胀感,如果有明显酸痛感则说明此时身体极易感冒,应加大推拿力度和次数以预防感冒。具体方法以下:以两手的大拇指在此穴上用力上下推压,每次按压不少于32下,且次数多多益善。当出现感冒症状时,应用此法还有减缓病情之功效。

血海穴——引血归经腿部要穴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2寸处。《金针梅花诗抄》中说:“缘何血海动波涛,统血无权血妄行。”另外,据《针灸甲乙经》记载:“若血闭不通,逆气胀,血海主之。”可见,此穴具有引血归经的功用,可广泛医治血行问题引发的疾病。取穴时需屈膝。

医治血症血痛第一要穴,减缓痛经,产后酸痛,改良干眼痛

顾名思义,血海指脾经所生之血在此处聚集,属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温度、浓度较高。因此,此穴有理气活血、引血补血、化淤之功效,是医治各类血症的要穴。临床上常用于医治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贫血、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风疹、湿疹、皮肤瘙痒、膝关节疼痛等症。

痛经给女性工作及生活带来许多麻烦。中医认为,痛经多为经血运行不顺畅、经气阻滞而至,可通过实施穴位刺激,调剂经脉来减缓。具体方法以下:用单手大拇指按压在血海穴上,并多刺激左腿。如有条件,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再同时应用此推拿法,效果会更好。产后会变得非常衰弱,此时若忽视了保暖工作,很容易被风寒侵入体内,造成产后酸痛。其具体表现为: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脉搏细弱、关节酸痛、麻痹、头昏、心悸、怕冷。此时,可通过按压血海穴,加速气血运行,调血益气来减缓症状。具体手法以下:每天固定一个时间,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产妇左右血海穴各10次。

《内经》有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血虚,就容易使人在看书或看电视时,感觉眼睛酸、涩、干痛,乃至出现手脚麻痹的症状。这是由于肝脏开窍于眼,肝血虚使经脉和眼睛得不到滋养,就会出现上述症状。血海穴是脾血的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补益经气的功效,再配合足部的长寿大穴“足三里”,可有效补足肝血。血海穴的按揉方法以下:每天上午9点至11点,以单手拇指尖与右边血海穴呈45度角按揉该穴3分钟。

承山穴——医治腰腿疼痛的要穴

承山穴又叫鱼腹、玉柱,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运化水湿,固化脾土”的功用。该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也就是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通经脉、止疼痛、医治腿抽筋、落枕、肩周炎

此穴具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医治肩周炎、落枕、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膝盖劳累、便秘、痔疮、脱肛、痛经、腰背痛、腰腿痛、小腿肚抽筋、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腓肠肌劳损、足部劳累、小儿惊风等症。条口穴透承山穴,医治肩周炎有奇效。条口穴属足阳明胃经,承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两者经气上行,同时相交于肩部,所以能有效医治肩周炎。另外,常常点击这两个穴位,还可清除腿部废物,匀称腿部线条,消除久长站立或行走所造成的疼痛。中医认为,之所以会构成落枕,是膀胱经经气不利而至。承山穴是膀胱经上的要穴,具有“运化水湿”的功效。因此,刺激此穴能调理膀胱经络,疏通经气,消除症状。医治时,应让病人俯卧在床上,用拇指腹部用力按压承山穴,并嘱病人同时活动颈部。医治完成后不久,病人便可自由活动。当小腿肌肉痉挛时可推拿、拉伸痉挛部位的肌肉来增进血液循环。承山穴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按压此穴可通腿脚经络以减缓症状。具体方法以下:施治者拇指跷立,用力点按承山穴,并坚持点住不放松,直至肌肉痉挛减缓为止。

昆仑穴——对抗多重疼痛的膀胱“经”穴

昆仑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位于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或在外踝顶点与脚根相连线的中央点处。此穴为五腧穴之经穴,五行属火,具有安神清热、舒筋活络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医治鼻出血、脖子僵硬、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眩晕、下肢瘫痪、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甲状腺肿大、脚气、胎盘滞留、痔疮、足踝肿痛、癫痫、滞产等症。

按揉此穴,腰背不痛、医治产后腿脚麻痹

据《子午流注说难》记载:昆仑穴“乃是太阳所行之经穴。膀胱为水府,穴居足踝后,比井俞原各穴较高,昆仑乃水之高源,故以昆仑名其穴。”意思是说,昆仑穴是膀胱经水的高源,只要此处经水通达便不会产生疼痛。昆仑又属五腧穴之经穴,“所行动经”,故而在临床上运用范围广泛。现代医学常用于医治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踝关节炎等。它可与风池、天柱、肩中俞、后溪4穴配伍医治脖子僵硬;而与太溪、丘墟、三阴交配伍又可治疗足跟痛。昆仑穴和承山穴都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要穴,两者配合,可有效医治腰背疼痛,特别对劳累或运动过度造成的腰背酸痛有奇效。劳累或运动过度造成的腰背疼痛一般由肌肉紧张、经络不顺畅、气血不通而至。刺激膀胱经上的这两个穴位,可“化血为气”,疏通经络,减缓机体紧张状态,改良症状。具体方法以下:用手指按住承山穴并坚持1~2分钟,或按揉5分钟;用手指按住昆仑穴,再向后面的大筋拨动1~2分钟。产妇产后身体虚弱,易受风寒,造成气血两虚,引发腿脚麻痹。昆仑穴“乃是太阳所行之经穴”,膀胱经水之高源,刺激它可导引血液下行,改良腿脚麻痹症状。如产后遇此症,轻轻点按便会疼痛异常。平时只要有空就推拿此穴并同时转动脚腕,几天后,症状便可得到改良。具体操作方法:座位,拇指按于同侧昆仑穴,食指按于太溪穴,用力对拿20~30次,力度以能够忍耐为度。

医院扫描









































北京治疗白癜风选择哪家好
女人脸上长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jbyf/8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