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石学敏院士针灸治疗头痛

头痛

头痛

头痛是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证,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以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头痛主要分成三类:①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和其他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其他原发性头痛。②继发性头痛:包括缘于头颈部外伤的头痛,缘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头痛,缘于非血管性颅内疾病的头痛,缘于某一物质或某一物质戒断的头痛,缘于感染的头痛,缘于代谢障碍的头痛,缘于头颅、颈、眼、耳、鼻、鼻窦、牙、口或其他头面部结构病变的头面痛,缘于精神疾病的头痛。③三叉神经痛、中枢和原发性颜面痛及其他头痛。目前常见的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或可作为配合治疗手段的头痛,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宿醉头痛、精神性头痛、头部损伤引起的头痛、颅压变化引起的头痛等。

头痛在中医学中,亦有“真头痛”“脑痛”之称,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脑为清灵之腑;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此;督脉,手、足三阳经和足厥阴肝经均循行于头面。故各种外感和内伤因素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皆可导致气血逆乱,升降失常,清阳不达,脑络受阻而发生头痛。正如《类证治裁》一书所说:“头为天象,诸阳经会焉,若六气外侵,精华内痹,郁于空窍,诸阳不运,其痛乃作。”

石院士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不通则痛,久疼必瘀”为理论依据选取腧穴,辅以“调神法”重用内关、人中理气调神,“调其神,令气易行”能收“以意通经”而达镇痛之效。

针灸治疗

1.治则

通经活络止痛。

2.处方

(1)毫针刺法

主穴:风池、完骨、头维、率谷、太阳、外关、足临泣、人中、内关。

配穴:太阳头痛加天柱、后顶;少阳头痛加丝竹空;阳明头痛加阳白、攒竹、内庭;厥阴头痛加通天、行间;太阴头痛加丰隆。外感风寒头痛加列缺、风门;外感风热头痛加大椎;肝阳上亢加百会、悬颅;痰浊头痛加中脘、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加血海、三阴交;血虚头痛加脾俞、足三里;肾虚头痛加肾俞、悬钟、太溪。

操作:风池、完骨直刺1~1.5寸,捻转补法;头维透率谷平刺1.5寸,太阳、太冲、外关直刺1~1.5寸,捻转泻法;人中,直刺0.1~0.2寸,雀啄泻法;内关,直刺0.5~1.0寸,捻转补法。太阳可三棱针点刺放血,头部穴位可加电针。留针20分钟,1次/日,10次为1个疗程。

(2)头针疗法

前额痛取对侧感觉区下2/5;后头痛取对侧感觉区上1/5;配运动区、足运感区。沿刺激区平刺,强刺激,留针30分钟,留针时每10分钟强捻转一次,1次/日,10次为1个疗程。

应用要点

1.穴位选择

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及“不通则痛,久疼必瘀”为理论依据,选取腧穴。以少阳、阳明经穴为主,局部、远端穴位相配合,辅以内关、人中,醒脑开窍,以达通经络、清头窍、调气血、止痛作用。

2.针刺方法

治疗中按手法要求操作,是即刻取得疗效的关键。

2.预后

原发性头痛预后较好,继发性头痛预后与原发病性质、轻重有关。针刺对多种头痛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明显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发作频率和发作次数,部分原发性头痛可达到治愈的效果。

以上内容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本文参考了《国医大师石学敏》(卞金玲,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购买途径

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各大网站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jbys/10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