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面疗法
搓面疗法也称擦面疗法,是用手掌轻轻搓揉面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疗法流传较久。相传在三国时期,就有应用本疗法治疗面部烫伤后瘢痕的记载。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中,亦有一位称为“老神仙”的军医,搓擦治疗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瘢痕,屡见奇效。清代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也载有:“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由于本疗法简便易行,所以历久不衰。
[基本内容]
一、操作方法
1.先将两手掌相对,用力搓动,由慢而快,约30-40次,以热为度。
2.手掌搓热后,立即改搓面部,先从左侧开始,经额到右侧,再经下颌部(过承浆穴)搓回左侧,如此为一周,从左到右顺时针方向轻轻搓揉10余周,再从右到左逆时针方面轻轻搓揉10余周,每日早晚各一次。
3.根据病情需要,可配用适当药物煎水洗脸后,再搓揉面部。
二、治疗机理
本疗法通过搓后热感和搓擦面部穴位,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不仅可以治疗面部疾病,长期应用还可以延缓颜面皮肤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临床应用]
本疗法主要用于治疗面部慢性疾病,如面神经痉挛、面神经麻痹、面部神经痛等,还可以治疗面部色素沉着、雀斑等,并防止容颜衰老。
一、面神经痉挛
取防风、羌活、独活、当归各12克、川芎15克,白僵蚕10克,先煎水洗脸,然后搓面,一般搓擦时间为5分钟。每天2-3次。
二、面神经麻痹
取川芎、桂枝、羌活、当归、地黄各12克,细辛、白芷各6克,白僵蚕10克,煎水洗脸,然后搓面。每天3次,每次5-10分钟,7天为一个疗程。如明显好转后,可不用药物洗脸,但须天天用手搓面,以巩固疗效。一般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5分钟。
三、面部神经痛
取当归、红花、川芎、桂枝各10克,玄胡索15克,先煎水洗面,然后搓面,以轻手法为主,搓至发热即可。一般搓擦时间为10分钟。
四、三叉神经痛
取苏木、赤芍、川芎、羌活、僵蚕、当归、细辛各9克,水蛭10克,防风15克,煎水先趁热洗脸,然后搓面10-15分钟(先轻后重、逐渐加重),每天2次。
五、面部色素沉着
搽涂珍珠、人参、灵芝、银耳、丹参等药物美容霜,然后再搓面,以色素处为中心搓擦。每次5-10分钟,每天2次。也可选用丹参、赤芍、红花、乌梢蛇各9克,煎水,先熏洗面部,再搓面。此法也同样适用于蝴蝶斑、粉刺、雀斑等。
六、面部皮肤皲裂
取热水洗脸,擦干后涂上护肤脂,然后再搓面。每次1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在气候干燥、寒冷地区或季节,用此法可滋润皮肤,防止皲裂。
七、眨眼睛
取搓面疗法,同时按摩眼眶和攒竹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5-10分钟。
八、疲劳证(指长时期从事脑力劳动,用眼疲劳、神倦乏力者)
取搓面疗法,每次10分钟,每天3次。或先用热水洗脸后再搓面。搓面时,闭眼,放松,脑中除去杂念。
[注意事项]
1.应用本疗法须持之以恒,才能渐收功效。
2.在用本疗法治疗某些疾病时,如与点穴、按摩等疗法相配合则疗效更佳。不可滥用对皮肤有腐蚀、刺激的药物。
3.应用本疗法,手法要由轻逐渐加重,但不可过份用力,以免损伤皮肤。
4.凡患者面部皮肤病、疮疖脓肿、皮肤划痕过敏者,不宜用本疗法。
[按语]
搓面疗法易为人们接受。对治疗面部疾病及延缓颜面衰老,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
洗足疗法
洗足疗法也称浴脚疗法,是用药液浸泡洗脚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流传较久。历代医家总结认为: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载:“临卧濯足,三阴皆起于足指,寒又从足心入,濯之所以温阴而却寒也。”
[基本内容]
一、药物选择和操作方法
1.根据疾病的性质,辨证选用药物;也可以辨病辨证结合选用有效的单方、验方。
2.选取清洁的水,如井水、河水、自来水、矿泉水。
3.先将药物加水煎煮,然后将滤过的药液倒入木桶或瓷盆内,也可以用开水将某些药物溶解成溶液,保持水温在50-60℃左右。
4.患者正坐,赤足在热药液中浸洗,也可以同时用手磨擦双足的穴位。每日1-3次,每次15分钟左右。
5.浸洗完毕用热水洗净双足,以干毛巾擦干,注意保暖,最好洗毕抬高双足,休息15-30分钟。
二、治疗机理
本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双足,并不断按摩足趾、足心。大拇指是肝脾两经通路,可疏肝健脾,增进食欲,治疗肝脾肿大;第四趾属胆经,能防治便秘和胁痛;小趾属膀胱经,能治疗小儿遗尿症,纠正妇女宫体位置;足心是肾经涌泉穴所在,能治肾虚体亏等疾病。研究认为,本疗法是一种良性刺激,能活跃神经末梢,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临床应用]
本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但多用于皮肤疾病和关节疼痛,也可用于高血压、失眠、胎位不正、小儿腹泻等。
一、高血压
(1)取钩藤20克,剪碎,加少量冰片,用布包好,每日晨起和晚睡前放入盆(或桶)内,加温水浴脚,每次30-45分钟,可不断加水,以保持水温,每天一包,10天为一个疗程。
(2)取夏枯草30克,钩藤20克,桑叶15克,菊花20克,煎水洗脚,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
二、失眠
取磁石30克,菊花、黄芩、夜交藤各15克,水煎滤液,加热水洗足,每晚睡前一次,洗后入睡,并保持室内安静。
三、肝脾肿大
取三棱、莪术、玄胡索、乌梅各9克,水煎滤液洗足,每次15-30分钟,每天各2次。
四、遗精、早泄
取仙鹤草30克,黄芩、丹皮各9克,水煎后用热水洗足,每晚临睡前1次。
五、小儿腹泻
取白果树叶克,加水毫升煎煮,用药液趁热洗足,每天1-2次。
六、急性结膜炎
取菊花60克,煎水洗脚,每天1-3次,每次15-30分钟。
七、足跟痛及足腕踝关节炎
取寻骨风、透骨草、白毛藤各3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竭各10克,老鹳草、黄蒿各20克,水煎滤液,趁热洗双足,每日2次。
八、脉管炎
取水蛭、地龙各30克,蟅虫、桃仁、苏木、红花、血竭、乳香、没药各10克,川牛膝、附子各15克,桂枝、甘草各20克,水煎取液,倒入木桶内浸洗,自小腿以下浸浴在温热的药液中,每天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九、顽固性膝踝关节麻木痉挛疼痛
取鸡毛熬水,将足放入药液中浸泡,使药液浸没病变部位,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
十、足部跌打损伤
取苏木30克,桃仁、血竭各12克,红花、蟅虫、乳香、没药各10克,自然铜20克,水煎滤液,趁热洗足。
十一、足部的痈肿疮疡
取金银花、连翘、夏枯草、地丁各20克,蒲公英30克,丹皮、黄连、苍术各12克,水煎滤液,温洗患处。
十二、足部冻伤
取桂枝、干姜各15克,附子各10克,水煎后趁热洗脚。每日3次,每次8-10分钟。
十三、足癣
取蛇舌草、蛇床子、白藓皮各30克,黄芩、泽泻各15克,水煎后,趁热浸洗,每次50分钟。夏季用此法最佳。
十四、风火牙痛
取地骨皮60克,丹皮10克,石膏、菊花各30克,防风15克,煎水洗足,每日3次,每次5-10分钟。同时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十五、小儿遗尿
取川断、狗脊、女贞子各30克,党参、茯苓各20克,甘草6克,水煎药液毫升,浸洗双足。
十六、痛经
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加水煎成毫升,浸洗双足。每次15-30分钟。
十七、胎位不正
取白术、黄芩、茯苓各20克,加水毫升煎煮,用药液浸洗双足。
[注意事项]
1.凡狂犬病、药物过敏者禁止用本疗法。
2.要掌握好水温,不宜太热或太冷,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避免烫伤。
3.要根据病情,适当选择药物,凡有强烈刺激性或腐蚀性的药物不宜作外洗药液。
4.老人、儿童及活动不便的患者应用本疗法,应有人一旁相助。
5.洗足药液不能口服,并需防止药液的变质。
6.洗足所加的热水,以浸入患者的双足踝部为宜,不宜过多或过少。
7.洗足以后,用干毛巾擦干,并注意避风。
[按语]
本疗法对某些慢性疾病确有疗效,且可促进血液循环,解除疲劳,长期坚持,每可收益。
球摩疗法
球摩疗法,又称保健球疗法,是运用保健球一类健身工具,通过指、掌、腕、肘等的关节运动和肌肉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保健球流传有数百年,据载起源于明代,原为狩猎护身之用,多以玉石制成。后渐用于医疗,至近代有较大发展,推广亦较快。
[基本内容]
一、保健球种类:有玉球、钢球、铁球、陶土等多种实心球,也可以紫色发亮的大核桃代之。一般以玉球为佳,中医文献认为玉有“清心凉肝”的功效,且其光洁晶莹,从心理上更易为人接受。
二、操作方法:可因人因病而异,有单掌双球法、双掌双球法和三球、四球等方法。一般以两球托于掌中,依靠五指顺序屈伸,使手的各个关节都处于有序运动之中,随着手指的屈伸收展,手部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和放松。
三、治疗机理:本疗法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通过球体对手指和掌中心劳宫穴等的刺激,手部肌肉群、韧带、关节得到等量等速的按摩,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舒筋健骨,清神宁心。长久摩练,可长期刺激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反射性地健脑增智,消除疲劳,增强记忆,有助于延缓衰老。
[临床应用]
本疗法临床主要用于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如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手掌和上肢肘臂肌肉萎缩,指关节或腕关节的慢性炎症,手腕臂肘软组织慢性劳损、骨折后功能障碍以及中风后遗症的上肢不遂等。还可用于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头晕头痛、心悸、易怒等病证的治疗。
[注意事项]
1.操练时须专心致志,并持之以恒,方可缓缓收效。初练时会产生指、腕关节及上臂肌肉酸胀,甚至延及背部肌肉,此为正常反应。坚持锻炼,上述不适感可逐渐缓解。
2.保健球型号较多,初练时可选小型号,待娴熟后,再改用大型号。
3.如保健球系用金属材料制成,须注意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潮湿生锈。
[按语]
本疗法简便易学,且不受时空限制,老幼咸宜。俗云:“十指连心”,通过手部的有节律运动,可以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而收到保健之功效。近来又有将铁球改为空心球,内置音板,使一对球在相互磨擦时发出高低不同的乐音,把球摩疗法与音乐疗法融为一体的方法,使本疗法得以进一步发展。
蜂毒疗法
蜂毒疗法又称为蜂螫疗法,是利用蜜蜂毒素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疗法虽无专著记述,但长期以来为人们所习用,是在蛇毒、蝎毒、蜘蛛毒疗法基础上发展而来。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就载有蛇毒治病,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蜘蛛毒疗法。蜂毒疗法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逐渐为医家所重视,并应用于临床,现已有将蜂毒制成注射液用于治疗。
[基本内容]
常用的方法是用活蜜蜂螫入人体。治疗前先用肥皂、温水将被螫部位洗净,用无齿镊挟活蜜蜂轻轻捏住蜜蜂的腰腹部,将其尾部放入受螫处,待螫入后,再用手指轻轻挤压其腹部,以促使蜂毒尽量注入人体。可每天分三次蜂螫十二下,每次四下。第一下螫后半分钟内将蜂针拔出,观察30分钟,如无严重过敏反应,即可进行治疗。每螫一下,留蜂针0.5-1分钟,拔出后停1分钟才能螫第二下。每作完一次治疗后,病人在床上或椅上躺坐10分钟左右,再进行第二次治疗。
本疗法主要通过病人接受蜜蜂螫刺,使蜂毒进入人体,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经过现代医药学家的研究,已证实蜂毒有治疗作用,使本疗法得到了科学的肯定。
[临床应用]
本疗法主要适用于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荨麻疹、支气管喘息、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等症。以防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较佳。
一、面神经麻痹
取牵正穴为主,配以阳白、丝竹空、颊车、地仓、四白、迎香等穴(配以其中3-4穴即可)。每穴用蜂一只,随蜂螫次数增多,而延长蜂针留置时间。一般留置1-4分钟。每次间隔3-5天。5次为一疗程。
二、偏头痛
取太阳、头维等穴,用蜂螫,可缓解疼痛。
三、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取疼痛部位及周围的穴位,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
四、坐骨神经痛
取腰阳关、秩边、环跳、委中和坐骨神经循环路线附近的穴位,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
五、肌肉、筋脉痉挛
取痉挛局部的周围的穴位,用蜂螫。
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取病变部位和周围的穴位,用蜂螫。一般以15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七、结节性红斑
取病变部位穴位,用蜂螫。
八、过敏性紫瘢
取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穴,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
九、荨麻疹
取百虫窝、血海、曲池、三阴交等穴,用蜂螫。一般治疗一天,即可好转。
十、胆绞痛
取胆囊穴、内关、关元、迎香、四百和耳穴第三敏感点,用蜂螫。
十一、疝气
取阴陵泉、关元、气门(奇穴)、三阴交等穴,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如需要进行第二个疗程,应休息5天后再进行。
十二、支气管喘息
取大椎、天突、膻中、列缺、中府等穴,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
十三、美尼尔氏综合征
取风池、内关、翳风、足三里等穴,用蜂螫。5天为一疗程。
十四、过敏性鼻炎
取迎香、印堂、合谷等穴和鼻隔外部,用蜂螫,每次1分钟,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接受蜂毒疗法者,治疗结束后应休息10分钟以上,不宜治疗后即进行活动。
2、治疗前不得吃得过饱。治疗期间不宜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
3、凡初次接受治疗者,出现较轻的疼痛,局部略有红肿,不必惊慌,更不要轻易停止治疗。如出现发烧、恶心、呕吐、惊慌出汗者,可应用镇静剂,如肌肉注射25毫克异丙嗪即可缓解其毒副作用。
4、凡使用蜂毒注射液者,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随便使用。
5、凡患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者,对蜂毒过敏者禁用本疗法。
[按语]
本疗法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方法的改进,已经在临床逐渐显示出优势,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有人开始研究应用于防治肿瘤。目前在临床应用的蜂毒注射液,疗效已有明显的提高。
握药疗法
本疗法流传较久,主要取其发汗、消食、祛秽等作用。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载:“握药能发汗,治积聚及老人虚寒便秘,握药又能下积”。现在农村、山区应用较广泛。
[基本内容]
一、药物的选择与加工
1、根据临床病情的不同选择药物,一般多采取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
2、药物加工:可将药物加工成适用于手握的形状,如丸药、散剂。也可以取新鲜药物稍加加工,直接握在手内。
二、操作方法
1、直接将药物握在手中,根据病情需要,掌握用药时间,一般多以手汗微出为度。
2、用于婴幼儿,可以将药物用纱布或绷带固定在手心。
三、治疗机理
本疗法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手中的经络、穴位,取其发汗、消导而收效,加之手掌的温度和湿度,更促进药物的吸收。
[临床应用]
本疗法主要适用于感冒、小儿消化不良、面神经麻痹等。
一、伤风感冒
取苍术6克,羌活10克,明矾6克,荆芥9克,共研细末,以生姜汁为丸,握于手心,令微汗出,每日3次。
二、面神经麻痹
取桂枝9克,麻黄、防己、荆芥各6克,川芎15克,防风12克,附子4克,共为细末,葱白捣泥调和,握于手心,令微汗出,每日1次。
三、夹阴伤寒(指感冒患者因行房而使病情加重,出现低热面红或不热面青,小腹绞痛,足冷踡卧,或吐或痢,心下胀满,舌卷囊缩,脉象细微等证)
取黄丹21克,明矾24克,胡椒30粒,火硝30克,共研细末,用姜汁或热白酒调和成膏,以搓丸取适量握于的手心。可同时配合敷脐,待微汗出,症状缓解,即可去药。
四、血管神经性头痛
取羌活、独活、川芎各9克,细辛6克,附子4克,共研细末。同葱白捣泥调和,手握至微汗出,每日2次。
五、小儿疳积
取大黄9克,牵牛子12克,莱菔子10克,共研碎,纱布包,握于手中。婴儿可用绷带固定。
六、恶心呕吐
取半夏、陈皮各9克,研为细末,加葱白6克、鲜生姜10克,共捣泥为丸,握于手中。如呕吐不止,可同时用生姜9克煎汤,少量频服。
七、阳虚便秘
取肉苁蓉15克,硫磺6克,共捣碎,取一半握于手心,一半敷脐。
八、遗精
取皮硝60克,分放在患者两手掌心内,令患者紧握、直至皮硝完全溶化,每日2次。
九、预防传染病
取麝香l5克,蒲公英、板蓝根各30克(新鲜者为佳),青蒿、常山、荆芥、防风各9克,共研碎或捣烂,加少量黄酒调和,握于手中,可预防流感、肝炎或腮腺炎、炎症等。
[注意事项]
1.凡有腐蚀性或对皮肤有过敏的药物,应及时停用,改用其他药物。
2.用热水浸泡双手后,再行治疗,可提高疗效。
3.上肢瘫疾或麻木、无力手握的患者,不宜应用本疗法;手掌心有溃疡或破损处者禁用。
[按语]
握药疗法方便易行,但目前仍多在民间应用,值得研究推广。
药衣疗法
本疗法是一种外治方法,由药枕疗法、药带疗法等发展而来。
[基本内容]
一、药物的选择与制作
按疾病的性质,根据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原则选择药物。
将所选药粉碎为细末,或切碎捣烂,按照疾病的部位,将药物缝制在棉背心、棉裹兜、束身棉裤或鞋帽中,使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二、操作方法
1、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衣和治疗时间。
2、如疾病需要长时间治疗,则宜3个月左右更换药衣一次。
三、治疗机理
本疗法通过药物较长时间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人体,被肌肤毛窍吸收而发挥药效。一般能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祛邪外出。
[临床应用]
本疗法多用于慢性疾病的调治,如慢性咳喘、胃痛、头痛、腰痛、颈椎病等。
一、慢性颈椎病
取川芎、白芷、桂枝、苏木、川乌、红花各1份,鸡血藤、仙鹤草各3份,共为碎末,加入麝香1克,拌匀,缝制成背心和颈托,穿在身上,睡觉时去掉颈托。一般3个月为一疗程。
二、风湿腰痛
取续断、川断、藁本、苏木各30克,防风、白芷、附子、川乌、草乌各20克,金毛狗脊、独活各45克,共为细末,用细棉布做成棉裹兜,将药末铺在裹兜的棉花中间,穿戴在腰部,日夜不除,治疗风湿腰痛,也可用于慢性脊椎炎、腰椎肥大、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
三、风寒头痛
取白芷、防风、荆芥、钩藤、苍术、川芎、桂枝各10克,藁本6克,细辛5克共为细末,做成棉帽,戴在头上。此法适用于慢性头痛,遇风或遇冷则甚者。
四、慢性咳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咳喘等)
取麻黄、炒莱菔、干姜、桂枝、细辛、杏仁、白前、前胡各15克,紫苏、磁石、冬花各30克,厚朴、陈皮、半夏各20克,共研细末。将药末铺在棉花中间,做成棉背心,穿在身上。一般可白天穿上,夜间脱下。若夜间咳嗽较甚,也可夜间不脱。此法对慢性虚寒性咳嗽,痰多、喘息者疗效比较明显。
五、慢性胃脘痛(主要由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引起)
取元胡、高良姜、香附、檀香、陈艾叶各40克,广木香、苹果、公丁香、陈皮、枳壳、干姜各10克,共研细末,制成棉裹兜,护在胃脘部,日夜不去。一般以症状消除,或发病季节已过,再除去棉裹兜。
六、慢性腹痛
取补骨脂、吴茱萸、煨肉蔻、附子、五灵脂、炒蒲黄、赤石脂、罂粟壳各30克,五味子、白芍各20克,乌药60克,共研细末,制成棉裹兜或束身棉裤,穿在身上,护住脐部及下腹部,一般日夜不除。睡时可单用棉裹兜。此法还适用于慢性腹泻(如慢性肠炎等)。
七、足跟痛
取透骨草、寻骨风、金毛狗脊各10克,共为细末,均匀撤在各层棉布,特别是鞋底足跟易接触的部位,用线缝结实,做成鞋垫。此法多用于足跟神经痛、风湿痛及跟骨骨刺疼痛等。
八、脚汗、脚气
取市售药鞋或药袜应用。
[注意事项]
1.本疗法主要应用于慢性疾病,所需治疗时间较长。对于急性病不宜使用。
2.治疗时,要将药衣紧贴在患病部位。如药衣难以接触的面部,耳部等部位疾病等不宜使用。
3.在治疗过程中,凡出现皮疹、皮肤瘙痒、溃烂等过敏者,应立即中止治疗,改用其它疗法。
4.治疗时,应注意保持药效(即有效时间),如使用时间较长、药物挥发快,一定要及时更换药衣。
5.本疗法一般宜在冷天使用,热天不宜用。
6.选择药物时,一般不得掺入有腐蚀性或刺激性的药物。
[按语]
本疗法简便易行,无痛苦,在临床上渐引起重视,治疗范围和疗效也不断提高。如近年来出现的市售磁性背心、药物颈托、药物腰托、药鞋、药袜等,都是药衣疗法的继续和发展,值得进一步推广。
北京治白癜风费用北京有哪间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