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一种间歇性、反复发作的头痛,痛时剧烈,或左或右,或双侧搏动性疼痛,为常见病和多发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国外女性发病率为12.9~17.6%,男性为3.4~6.1%;在国内患病率为.2/10万,年发病率为79.7/10万。据统计,我国偏头痛患者人数已达万人。临床以20~55岁的女性为多见,男女之比1:4。当前,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本病的发病率似有增高的趋势。因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治,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历来被医家视为疑难病症。
现代医学称本病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根治疗效不太理想,且大部分化学合成药物有较多的毒副作用。这将给传统医药的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现就偏头痛的中医药防治阐述如下,供同道们参考指正。
一、症状
1、偏头痛特征:即突发性头部剧痛,每次将持续4~72小时;头痛可自行缓解,或用药后不留后遗症;经常复发,并伴有无痛歇期。
2、典型的症状:发作前患者常嗜睡、倦怠、忧郁感,妇女月经期更易发病,并可能出现眼前闪光和暗点。严重的还可出现面唇及肢体麻木、偏盲、失语等。这些先兆症状大约20~30分钟后消退,然后出现剧烈头痛。其痛如针刺或搏动感,常可偏于一侧(约占80%)或双侧。一般从颞部、眼眶、前额部开始,渐可遍及整个头部。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面色苍白、眼球结膜及鼻粘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的现象。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使人极其痛苦和烦恼。
二、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临床统计占发病人数一半以上;与大脑感觉神经——三叉神经受到刺激,引发血管炎症,致使围围神经震颤,并发出阵痛有关;与大脑中央向外围区域供血量减少有关;与女性激素相关,如月经期加重,怀孕期减轻,一旦进入更年期后症状可消失。
其诱发因素不外乎环境因素:与香烟、闪烁和刺激性光线、尖锐噪声、强烈气味、疲劳旅行、饮食不节相关。情感因素:与紧张、焦虑、时差改变、睡觉不足、突发事故出现相关。饮食因素:与饮酒过量,进食发酵奶酪、野味、巧克力、罐头鱼有关。此外,进食熟油脂、葡萄、鳄梨、鸡蛋,也往往是其促发因素。
偏头痛在中医古籍内早有记载,临床上一般多从风、火、痰、瘀、虚五个方面论治。在头痛、偏头痛、偏头风、头风、首风、脑风、雷头风、巅疾、脑痛等篇章中有着大量的文献记载。
1、论风:盖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会”,脑为精血之所聚,内伤外感均可引发偏头痛。头居人之高位、高巅之上唯风可到,诸邪必借风邪方可上达清空。因此认为治疗当先祛风为先,药用辛散之品为主。
2、论火:本病发作,多由明显的精神情志因素刺激,或抑郁不畅,或恼怒不舒,特别是争吵而诱发,这足以说明本病的发生与肝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一旦情志受到刺激,易引发肝木风动,风阳上逆,肝郁化火而上扰清窍。
3、论痰:偏头痛患者多有乏力、纳差、呕吐等症,这提示与中焦脾胃有一定的关系。盖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微,劳则耗气,思则伤脾,脾气伤则运化乏力,水湿停留必酿变成痰浊。痰浊内停与风阳升动为患,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势必扰乱清窍,出现头痛、眩晕、苔厚、脉弦滑等症。
4、论瘀:久病入络,瘀血内滞,羁于脑络,阻遏气血流行,致使头痛如锥刺,或有搏动感,其痛有定处,时发时止,经久不愈,以入夜为甚。此外,面色晦滞,舌黯或有瘀斑、脉涩等症。《医林改错》曰:“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忽坏忽好,百方效者为瘀血头痛。”治当辛润活血,化瘀止痛。
5、论虚:病久脾胃不足,气虚不能上荣于脑,营血亏损,无以荣脑,致使脑海空虚,脑失所养,偏头痛则反复发作。正如《善济方·头痛附论》曰:“若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也。”治当补气养血,祛风止痛。
综上所述,风动、痰阻、瘀滞是本病之标,而肝郁火盛,气血不足是病之本。治宜标本兼治,方能获得更佳的疗效。
三、治疗
1、研究进展
(1)郭氏解郁通络汤:用丹参、白芍各20克,川芎、蔓荆子、白蒺藜、玄胡索、地龙各15克,柴胡、香附、栀子各12克,僵蚕、川牛膝、甘草各20克。以疏肝解郁,清火祛风,活血通络。效良。
(2)王氏偏头痛方:用珍珠甲、枸杞子各30克,杭菊花、龙胆草、蔓荆子、藁本、羌活、半夏、天麻和白术各10克,丹参20克。以滋下清上,通络化痰,祛风止痛。
(3)孟氏头痛舒肝煎:用石决明、生石膏各15克,细辛、吴茱萸、全蝎、制南星各3克,僵蚕、天麻、川芎、红花各10克,白附子、苦丁茶、甘草各6克。以清化痰热,平肝熄风,治络止痛,收效满意。
(4)丁氏祛风通络汤:用防风、荆芥、白芷、羌活、川芎、白芍、白附子、蜈蚣、全蝎各10克,细辛3克。以祛风通络。效良。
(5)卢氏平肝通络汤:用白芍、石决明、天麻、钩藤、丹参、川芎、白蒺藜、山楂、延胡索各10克,全蝎、甘草各6克。以平肝熄风。效良。
(6)李氏加味牵正散:用熟附子、乌梢蛇、地龙、炙甘草各15克,僵蚕、地龙各12克,白芍18克,全蝎5克,蜈蚣2条。共研细末,一日三次,每次4克,饭后以生姜红枣汤送服。
(7)顾氏清空膏:用川芎、羌活、黄芩、黄连、柴胡、防风、甘草各10克。治偏头痛。效良。
(8)刘氏清明汤:用川芎、独活、天麻、防风、蔓荆子各12克,当归、乌梢蛇各20克、细辛3克。以祛风胜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效良。
(9)治疗头痛,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固然重要,然而头痛用药,按部用药的经验也不可忽视。如头痛于两侧,应加入柴胡和黄芩;头痛巅顶,应加入藁本和防风;头痛于前额连眉棱骨处,应加入白芷;头痛于颞部连眼眶处,应加入蔓荆子和川芎;头痛于后脑连颈项处,应加葛根和羌活;痛连齿龈,甚则面部肌肉痉挛抽搐者,应加入蝉蜕和生石膏。鼻渊头痛,痛连目系者,应加入辛夷、细辛、苍耳子、鹅不食草等。
2、验方
(1)中药塞鼻法:用川芎、白芷、炙远志各50克,冰片7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纱布1小块,包少许药末塞入鼻孔,右侧头痛塞左鼻,左侧头痛塞右鼻,一般止痛效果迅速,且无毒副作用。
(2)中药外敷法:鲜葱:生姜:酒糟=2:1:2,共捣拌匀,敷于痛处。
(3)滴鼻法:鲜白罗卜捣烂,挤汁滴鼻。如在滴液中加少许冰片,其效更显。滴液入鼻,应保留20分钟不外流,一日二次。
(4)二藤散(民间验方):用丝瓜藤、苦瓜藤、炒枯研末。一日二次,每次10克,温水送服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5)川芎、白芷、桑叶、菊花、藁本各10克,菖蒲根、苍耳子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6)牛黄3克,花椒2粒,共研细末,用棉花裹药成小团塞鼻,左侧头痛塞右鼻,右侧头痛塞左鼻,止痛效良。
(7)将川乌、草乌各10克,共研细末,烧烟熏碗内,然后将烟熏之物刮下,用茶调服,治头痛如裂,不能饮食者效良。
(8)马鞭草饼:用马鞭草研末,加适量鸡蛋清,芝麻油,混合制成小饼。贴于前额二小时,每日一次。
3、中成药
(1)牛黄上清丸:主治头痛眩晕,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耳鸣,大便燥结者。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2)黄连上清丸:主治头痛,头昏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鸣耳痛,便干溲黄者。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3)芎菊上清丸:主治头痛,畏风,发热,鼻塞,牙痛者。每日二次,每次6克。
(4)脑立清:主治头痛,眩晕,口苦耳鸣,心烦难寐者。每日二次,每次10粒。
(5)玄胡止痛片:主治头痛,痛经者。每日三次,每次6片。
(6)三七粉:主治剧烈头痛者。每日二次,每次3克。
4、自然疗法
(1)热水泡手:双手浸泡在热水盆内,以过手腕为宜。一日二次,每次20分钟,能使头痛减轻或消失。
(2)足浴:取川芎、川牛膝、菊花各15克,白芷、苍术各10克、细辛3克、石膏30克,煎汤薰洗双足,每日二次,每次20分钟。
(3)按摩:
按摩太阳穴:每天清晨醒来或晚上临睡前,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顺逆时针各揉10圈,反复几次。
按摩痛点:将双手手指放头痛处,呈梳头样轻度快速按摩,每日三次,每次梳摩个来回。
(4)闻香法:美国味觉与味觉基金会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闻苹果香,能使头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5)茶疗:用薄荷叶15克,(鲜者量加倍),放入茶壶内,开水冲服,早晚各一次,或用鲜叶在温水中浸泡15分钟,取叶敷于太阳穴或头痛处,一日数次。
(6)外耳道吹气:在头痛发生时,用橡皮球向痛侧的外耳吹气,每2秒吹一次,连续做3分钟,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5、饮食疗法
(1)多吃富含维生素B2和含镁食物:如小米、玉米、荞麦等谷类。黄豆、黑豆、蚕豆、豌豆等豆类及豆制品,以及雪菜、芥蓝、荠菜、黄花菜、冬菜、菠菜、紫菜、香菇、虾米、海带、花生、芝麻、核桃、黑枣、桂园、香蕉、菠罗、橘子、杏仁等蔬菜和水果。既能补充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又能缓解人的焦虑情绪,对防治本病十分有益。
(2)天麻蒸蛋:用天麻粉6克,鸡蛋1个。先将鸡蛋一头开个小孔,灌入天麻粉,用浸湿的白纸沾贴住小孔,隔水蒸熟后的鸡蛋即可进食。
(3)柠檬汁和橄榄油:二者等量混和,每日空腹服一匙即可。
(4)食芹菜叶:芹菜叶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铁镁、钾等微量元素,还含有挥发油、芹菜素等物质。有镇静作用,对偏头痛失眠有益。用新鲜芹菜叶或干叶煎水饮用即可。
(5)枸杞叶蛋:鲜枸杞叶10片,洗净切碎,打入鸡蛋1只,搅拌均匀后用花生油炒熟食之。
6、针灸疗法
(1)主穴:丝竹空、太阳、列缺、合谷。
配穴:后枕部痛加阳白、风府;头顶部痛加百会、风府;双侧痛加通天、阳陵泉;经行疼痛加气海、三阴交;头痛胀而晕者加胆俞,丰隆;颈部僵酸、麻木者加大椎;前额痛加上星,两颞痛加阳白、头维。针刺得气后,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每日一次,留针15分钟,10天为一疗效。
(2)取穴太冲、外关、内关和阿是穴。每日针刺一次,留针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
(3)取穴内关,阳陵泉、太冲、合谷。用10%当归注射液2毫升和麝香注射液2毫升,混合后作穴位注射,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四、预防复作
1.生活应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学习恬淡虚无的养生方法,避免情绪激动,保证睡眠良好。
2.少喝酒精饮料:过量饮用红葡萄酒能促发偏头痛的发生。应少食奶酪、咖啡、巧克力及富含酪胺和组胺的生物胺食品。
3.不要贪吃冷冻食品:如冰冻饮料、冰淇淋等能对口腔粘膜产生强烈的冷刺激,导致头面部肌肉,血管的收缩,引发血管神经的放射性头痛。
4.经常参加较为缓和的体育活动;如散步、骑车、太极拳等。
5.忌蒸气浴:不宜让身体所处环境在短时间内温差太大。
6.要晒太阳:阳光对预防和消除女性经期偏头痛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一般每次阳光照射20分钟即可。
周志宽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教授
擅长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病毒性心肌炎、脑栓塞、老年痴呆症等),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溃疡、结肠炎),肝胆疾病(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结石症),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咳喘病,咽炎,鼻炎),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乳腺小叶增生、子宫内膜异位、多囊卵巢综合症a、阴道炎、外阴营养不良、产后缺乳、更年期综合症),男科病(遗精、阳痿、早泄、不射精、精液不液化、血精、性功能低下)。
此外,对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头痛、失眠、便秘及肿瘤等疑难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六年制),一直从事临床研究工作。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曾受邀加拿大、坦桑尼亚国、香港等地从医多年,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退休后兼任《现代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
学术成就
1.先后荣获国家、部级、省级科技进步成果奖十项。
2.发表专业著作五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余篇。
专家坐诊时间:周一全天。
新闻资讯上海工业投资连续28个月下降雷音生死观丨顶级医生泣血忠告晚期肿瘤开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