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头侧面疼痛”与“偏头痛”可不能划等号。偏头痛不仅容易被外界因素诱发,同时也是一种逐步恶化的疾病。它和我在前文中所说的那种“不药而愈”的头痛的区别就在于患者有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并从而引发头痛,简单说就是脑袋里有了器质性的病变了,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比平常人更容易发生大脑局部损伤,头痛的次数越多,大脑受损伤的区域会越大。
对付“头部侧面疼痛”这种症状,医院确诊,如果真是由器质性病变引发的,那么一定要及时治疗,注意平时的保养。在对症治疗上,可以采用点率谷、掐头维的方法应急治疗。将外耳廓对折,在耳尖上方约两横指的头侧部可取到率谷穴。操作方法:用拇指尖端用力点按此穴,有明显酸胀感觉,持续点按约一分钟,放松几秒后重要点按,直到头痛缓解。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操作方法:将一手拇指与食指分开,指尖分别点在两侧额角头维处,同时用力掐按一分钟,多次重复可止头痛。临床治疗上,要灵活多变,给大家看一个跟诊感悟。程凯博士偏头痛之足临泣感悟(程氏针灸肖娟)该患者女性,49岁,干部,反复发作性偏头痛,平素性情急躁,工作压力大,每次发作均为右侧头部,持续性疼痛难忍,晨起口苦,查其舌红,苔薄白,脉象弦涩。程老师除了在右侧头部痛点针刺外,同时在右足选择了足临泣穴。初接触这个穴的时候,只觉得名字很奇特,但对它的功用并没有深刻的理解。
足临泣穴为胆经输穴,属木,足少阳带脉穴之会。古代文献记载: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之意。泣,泪也。该穴名意思是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到达本穴后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其木性,是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从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除在足临泣化雨冷降外,同时亦向外部输出,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其属木。因此,足临泣穴能够治疗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乳痈等疾病。
偏头痛是中医病名,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多相当于现代医学神经性头痛和血管神经性头痛,主要是头痛中肝阳上亢型的少阳头痛,其病机因肝阳上亢,肝阳气郁化火,循经上扰清窍而头痛,或伴眩晕、口苦,为临床常见疾病,治以清泄少阳风热之法,故取足临泣施以泻法,临床治疗也可配伍外关,清泄少阳风热之邪,则头痛自愈。已有多项研究报道,足临泣对偏头痛有很好的疗效。
正如程氏针灸理论认为穴性如药性,每个穴位都有它的特性,那么足临泣的穴性同什么呢?在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中,有一味非常神奇的方剂,名叫小柴胡汤。这个经方可以解表散热、疏肝和胃,有治疗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之功,可以治疗少阳诸症。其实足临泣穴的功效就类似于小柴胡汤。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