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以波动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为特征的疾病诊断

作者:吴侃,王大勇,王浩然,王洪阳,关静,赵立东,王秋菊

波动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RLFD)是一种复杂的内耳系统紊乱性疾病,以突发的耳闷胀感、低调耳鸣为首发症状,纯音测听发现-Hz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故常被首诊为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突发性聋低频下降型(suddendeafnessinlowtonefrequencies)。区别于上述2种疾病,RLFD治疗后低频听力可恢复或提高,但听力阈值易波动或出现耳鸣、耳闷症状的反复发作,也可伴有前庭症状,临床上很难与早期梅尼埃病(MD)、前庭性偏头痛(VM)等疾病鉴别。目前尚缺乏针对RLFD详细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研究,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7例RLF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RLFD的临床特征及转归、听力变化趋势展开讨论。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01--12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RLFD患者,共47例(53耳),男21例(44.7%),女26例(55.3%),男女比例1∶1.2,均为汉族;发病年龄17-57岁,平均(36.3±10.0)岁;BMI为16.9-40.8,平均22.8±4.4。患侧为左耳25例,右耳16例,双耳同时发病3例,双耳相继发病3例;常见的诱因包括劳累16例(34.0%)、睡眠不足11例(23.4%)、情绪波动7例(14.9%);首发症状依次为耳鸣19例(40.4%)、耳闷16例(34.0%),听力下降12例(25.5%);伴随症状以耳鸣(44例,93.6%)和耳闷(39例,83.0%)较常见,部分伴眩晕(18例,38.3%)、声音敏感或重振(15例,31.9%),也可出现颅鸣(3例,6.4%)、焦虑抑郁(3例,6.4%)等伴随症状(表1)。既往2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糖尿病病史,控制可。患者均无耳聋家族史。病程3-个月,平均47.4个月,中位数29个月;听力随访时间1-个月,平均16个月,中位数8个月。

病例入选标准:①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鼓膜正常,A型鼓室图,无耳聋家族史;②纯音测听:0.、0.25、0.5kHz三个频率平均听阈>30dBHL;③在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后(低频平均听阈提高≥10dB),再次出现低频平均听阈>30dBHL的情况,病程≥3个月,听力随访时间≥1个月,听力变化≥2次;④首次听力检查时无主观性眩晕头晕病史,无前庭相关疾病病史,无噪声、耳毒性药物接触史,无耳聋家族史;⑤部分患者通过颅脑或内听道核磁共振、颞骨CT排除蜗后占位病变;通过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耳声发射检查排除听神经病。

诊断标准:MD ①2次以上发作性眩晕,持续20min-12h;②至少一次听力检查提示低频到中频感音神经性聋;③波动性听觉症状(耳鸣、耳闷、听力下降);④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

耳蜗性偏头痛 ①反复发作中至重度原因未明的听觉症状(耳鸣、突聋、不稳定听力损失、耳闷),持续时间不超过4周,且无中重度前庭性眩晕病史;②符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ICHD-3)偏头痛诊断标准;③至少二次发作期间,具有下列一项偏头痛相关症状:符合偏头痛特征的头痛(中度以上疼痛、4-72h、单侧、脉动性或抽痛),畏光畏声,视觉预兆,其他偏头痛预兆,晕动症,肠躁症和身体对气压改变敏感。如不符合国际头痛协会(IHS)偏头痛诊断标准但伴有家族偏头痛史或VM史,则为可能的耳蜗性偏头痛(CM)。

VM ①至少5次中重度前庭症状,持续5min-72h;②有伴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病史;③至少有50%的眩晕发作时伴有如下至少一项偏头痛特征:单侧、搏动性、中重度头痛,日常活动加重;畏光畏声;视觉先兆。上述②③均满足为肯定诊断,满足其一为可能诊断。

自发性颅内低血压 ①头颅MRI影像上发现脑脊液漏的相关改变(如脑膜强化)和(或)脑脊液压力降低(≤60mmH2O);②近期无硬脑脊膜穿刺史;③无其他引起脑脊液漏的原因。

低频听力损失分级:根据低频听阈(、、Hz)总和将低频听力损失程度分为4个等级:1级(低频听阈和<dB)、2级(dB≤低频听阈和<dB)、3级(dB≤低频听阈和<dB)、4级(低频听阈和≥dB)。

听力图分型:根据各频率纯音听阈损失情况,听力图可分为下降型、上升型、谷型、平坦型、切迹型、山型6大类型。

治疗措施: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经验性用药,包括神经营养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本研究采取的治疗方案是:①急性期给予激素:甲泼尼龙片,1mg/kg体重,最大60mg,顿服9d,逐渐减量或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隔日1次,5-6次;②口服药物:氢氯噻嗪片25mg,2次/d,共14d,视情况补钾;七叶皂苷钠片60mg,2次/d,共14d;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8mg,3次/d,共14d;盐酸氟桂利嗪片10mg,每晚1次,共14d。14d为1个疗程,波动急性期给予2-3个疗程。

疗效评估分级:末次纯音测试与首次纯音测试比较,①低频改善:低频(、、Hz)平均听阈提高≥10dBHL;②低频稳定:低频平均听力恢复或下降10dBHL以内;③低频进展:低频平均听阈下降≥10dBHL;④高频稳定:高频(4、8kHz)平均听阈下降<10dBHL;⑤高频进展:高频平均听阈≥10dBHL。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疾病转归:与其他疾病相关的RLFD有27例(57.4%)。其中11例诊断为可能的CM,7例(14.9%)诊断为MD,6例(12.8%)诊断为VM,2例(4.3%)可诊断为MD与偏头痛共病,1例(2.1%)诊断为自发性颅内低血压(SIH),见表1。诊断MD的患者首次眩晕发作出现在耳蜗症状后的2-个月,平均27.8个月。有19例(40.4%)出现下列2个以上偏头痛相关症状:①慢性头痛病史15例(31.9%);②偏头痛家族史7例(14.9%);③患侧颈项僵直病史5例(10.6%);④畏光畏声3例(6.4%);⑤视觉及感觉先兆2例(4.3%);⑥晕动症6例(12.8%);⑦相关的特异性诱发因素12例(25.5%):如视动刺激、气温变化、密闭环境、睡眠不足、劳累、特定的气味或食物或药物、月经前后、饮酒后等;⑧特定药物治疗好转4例(8.5%)。偏头痛相关的RLFD发病年龄为(31.9±8.8)岁,小于非偏头痛相关的发病年龄(38.5±10.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偏头痛相关与非偏头痛相关的RLFD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78.9%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听力学转归及相关因素分析:初次纯音测听时,听力图呈上升型29耳(54.7%),山型21耳(39.6%),下降型3耳(5.7%)。低频听力损失等级为1级的有12耳(22.6%),2级15耳(28.3%),3级18耳(34.0%),4级8耳(15.1%)。末次纯音测听时,1级21耳(39.6%),2级14耳(26.4%),3级9耳(17.0%),4级9耳(19.1%)。经过多次波动,低频平均听阈改善21耳(39.6%),稳定的有23耳(43.3%),进展的有9耳(17.0%)。高频平均听阈稳定43耳(81.1%),高频听阈进展10耳(18.9%)。见表2。

根据低频听力变化合并高频听力变化和期间波动的情况,将53耳分为6种类型(图1)的听力转归:①低频改善合并高频稳定型19耳(35.8%);②低频稳定合并高频稳定型18耳(34.0%);③低频进展合并高频稳定型6耳(11.3%);④低频改善合并高频进展型2耳(3.8%);⑤低频稳定合并高频进展型5耳(9.4%);⑥低频进展合并高频进展型3耳(5.7%)。在观察期间,44耳(83.0%)低频听力稳定或有所提高,9耳(17.0%)低频听阈的听力损失加重,10耳(18.9%)高频听力下降。

对低频和高频听力预后转归进行了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年龄、性别、BMI、是否出现眩晕、听力随访时间、病程的影响均未显示出对低频或高频听力预后产生影响。初测听力曲线类型和低频听力等级对低频听力预后有影响:上升型听力曲线低频听力改善更明显,山型和下降型低频恢复较差,初次听力损失严重也可以有较好的恢复(P=0.)。见表3。

讨论

RLFD是一种病因复杂的内耳疾病,最初被认为是早期的MD,但有学者进行长期的观察研究后发现,RLFD患者只有少数会转变为典型的MD。本研究中19.2%的RLFD患者发生了2次以上典型的眩晕,达到了MD的诊断标准,同时9例(27.3%)患者耳蜗电图或甘油试验呈阳性,说明膜迷路积水在RLFD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与既往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偏头痛机制可能在RLFD的发生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偏头痛被认为与感音神经性聋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约有18%的VM患者可出现轻度低频听力下降;偏头痛常与MD共病,根据Moshtaghi等的统计,51%的MD患者伴有偏头痛。赖仁淙等认为出现耳蜗症状的同时伴有偏头痛特质的症状如:偏头痛家族史、慢性头痛、患侧颈项僵直病史、畏光畏声、晕动症、视觉运动不耐受及对大气压变化敏感等可诊断为内耳偏头痛。赖仁淙等还提出CM的概念,后续研究推测偏头痛体质的人大脑对外界刺激更为敏感,而外周耳蜗前庭的症状就是大脑反应障碍的表现。本研究中19例(40.4%)出现上文所述2个以上偏头痛特质。这些患者中未出现过眩晕的11例诊断为可能的CM;6例诊断为VM;2例诊断为MD和偏头痛共患。笔者发现,一些偏头痛患者反复出现耳闷、耳鸣等耳蜗症状,但纯音测听却未见听力下降,未纳入本研究,否则,内耳型偏头痛所占比例可能更大。

SIH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引起低频听力受损的疾病。本研究发现1例RLFD患者可诊断为低颅压综合征。Chung等分析30例低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SIH的常见症状包括耳鸣、耳闷、听力障碍等。多篇文献陆续报道了SIH与听力障碍相关的病例,有些呈低频下降,听力损失程度随体位变换而改变;也有脊髓造影后RLFD的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jbyy/10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