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年12月15日开始对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截至3月14日9时30分,全市累计接种万剂次(朝阳区、海淀区均超万剂),累计接种达万人,其中万人完成两个剂次接种。为解答师生居民关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方面的疑问,我院收集整理了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的权威科普。
新冠疫苗有必要接种吗?有必要。一方面我国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阻挡新病毒感染,特别是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率。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目前,疫苗说明书所适用的人群,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都应该接种新冠疫苗。
目前新冠疫苗有哪几种?哪个最好?是否安全?目前全球新冠疫苗的研发有数百家单位,主要集中在几条技术路线上,包括灭活疫苗、基因重组疫苗、载体疫苗(包括腺病毒载体、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核酸疫苗(mRNA疫苗、DNA疫苗)。
这5条技术路线,不能简单说哪条技术路线更好,要评价一个疫苗,一定要综合考虑到它的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这才是对一个疫苗的科学评价。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何种工艺疫苗更好。考虑到现有防疫需要,只要是出于防病的目的,任何工艺的疫苗对于非禁忌症人群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目前,国内已研发出的两种新冠疫苗,一类是灭活疫苗,一类是腺病毒载体疫苗。目前,国内进行紧急接种的疫苗是新冠灭活疫苗,全程共需接种2针,第二针接种时间需与接种医生提前确认。
我国疫苗在研发、试验、审批、上市、储存、运输、接种等全流程都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定。有完善的疫苗冷链系统保障,储存和运输均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接种单位、医护人员都经过了专业培训和严格审核,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接种。
前期试验表明,全程接种28天后90%以上受种者都会产生保护抗体,保护效果明显。少数人接种后接种部位有红肿、硬结、疼痛,极少数人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无需处理,一般1-2天可自行恢复。
目前全国接种新冠疫苗超过万剂次,更进一步证明我国疫苗是安全的。
本次接种的是哪种新冠疫苗?怎么打?北京市目前使用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通过一定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同时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活性而制备成的疫苗。灭活疫苗是传统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属于成熟、可靠、经典的疫苗制备手段,相对于其它疫苗研制技术而言,灭活疫苗研发平台成熟、生产工艺稳定、质量标准可控、保护效果良好、研发速度快,且易于规模化生产,具有国际通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判标准。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要打2针,两针间隔21天到28天。如特殊原因过了28天还没打上,一定尽快完成第二针,这样才能得到完整的全程免疫保护效果。
接种新冠疫苗要花钱吗?按照目前国家政策,新冠疫苗实施免费接种,居民个人不负担费用。
接种疫苗后,多久产生抗体?持久性如何?临床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第一剂后7天普遍开始产生抗体,14-28天抗体阳性率约60%-90%;接种第二剂28天后抗体阳性率均达90%以上,并形成持续保护。
目前对于新冠灭活疫苗的免疫持久性仍在持续观察中。目前证据提示,疫苗保护期可以达到至少半年以上。
什么时候接种疫苗合适?预计在年底或者年初开始,世界将重新打开,在此之前,我们迫切需要完成接种,建立人群免疫屏障,以应对输入性风险。所以新冠疫苗的接种原则应该是“应接尽接,应早尽早”,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接种可能出现拥挤现象。
病毒变异会对疫苗保护性有影响吗?
病毒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是生物进化的自然现象。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不过,世界卫生组织、各国研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等都在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