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男,32岁,教师。年10月24日初诊。
主诉头痛每日发作1-2次,每逢春季、秋季易犯,突然发作,4-5分钟后恶心呕吐,泻泄,汗出如洗,后好转,10分钟后手足出汗,周身发热,心烦,自觉头胀,偏于右侧,每天痛1次,有时睡觉可痛醒,痛时流泪,平素口苦,手心热,易汗,大便先硬后溏。曾静脉滴注葛根素、丹参,并应用针灸治疗,口服血府逐瘀汤均不见效。查体:舌质紫,苔薄,脉沉数。诊为风热头痛;治以散风清热,解痉止痛;方用“芎芷石膏汤”加减。方药如下:
川芎30g,白芷15g,生石膏50g,菊花15g,钩藤15g,全虫10g,荆芥10g,细辛5g,黄芩10g,生地黄15g,白术15g,山药20g,甘草15g。每日1剂,水煎服。
方中钩藤平肝息风;白术、山药健脾和胃,体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以防传变的治未病思想;张老谓此类病为偏头风,症状见口苦为热,汗出恶风为热象,必用川芎、石膏、菊花等养血清热,痛可方止,可采用陈世择“散偏汤”之方意。散偏汤由白芍药、川芎、郁李仁、柴胡、甘草、白芥子、香附、白芷八味药物组成,用于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于少阳经所致之半边头风,痛或左或右,无有定处,时轻时重,遇劳累、寒冷加剧,有疏肝祛风,和血止痛之效。方中白芍药、川芎养血和血;郁李仁、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白芷、白芥子祛风止痛;甘草调和诸药。由于服用本方能驱散偏头风之疼痛,疗效相当显著,故称“散偏汤”。
二诊:口服中药汤剂14剂,头痛减轻。现症状:手心汗出,口苦,背痛,舌质暗红,苔滑。前方加黄芪30g、五味子15g,益气固表敛汗,当归20g、丹皮15g,养血凉血以清热。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药进14剂,头痛症状消失,手心汗出减轻,晨起口苦,口干,睡眠不佳。后质紫,少苔,脉细,前方去当归加地骨皮15g、远志15g,清虚热安神,药进14剂,病告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张按:头痛有因热,用川芎,因寒则野为痰浊。
李某,男,38岁,干部。年3月26日就诊。
自诉偏头痛4-5年,每夜发作7-8次,每次持续20、40分钟,发作时右侧头部痛连眼眶,自觉头部血管跳动疼痛,伴有头部热,时伴恶心,呕吐后头痛减轻,时伴流泪,劳累或饮酒后发作频繁,失眠多梦,睡中时有痛醒,CT扫描未见异常,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查体舌质淡红,苔薄,脉沉数。诊为风热头痛。方药如下:
川芎30g,白芷20g,生石膏50g,菊花15g,钩藤15g,全虫10g,葛根20g,黄芩15g,天麻15g,半夏20g,白术15g,生地黄15g,当归20g,白芍药20g,知母25g,甘草15g。每日1剂,水煎服。
方中天麻、半夏、白术燥湿化痰,平肝息风,主治风痰上扰;生地、当归、白芍药、川芎共为“四物汤”,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二诊(4月23日):头痛减轻未发作,舌质红干,少苔,脉沉数,去生地加荆芥10g。
肖某,男,56岁,干部。年4月23日初诊。
主诉:头痛4年,持续24小时头痛,上午太阳穴开始痛,下午转至头枕部风池、风府穴附近,持续性痛,无刺痛或跳痛。有失眠史,每日服用安定才可入睡,多梦,梦中下象棋、做数学题等,醒后梦中事记忆清晰,头痛时有恶心,喜冷饮,如果睡眠好,头痛可减轻。西医头部检查未见异常,血压正常。舌质紫,苔薄,舌体大,脉大。诊为头痛,治以散风清热,活血解痉止痛。方药如下:川芎20g,荆芥10g,防风10g,白芷15g,细辛5g,薄荷15g,甘草15g,羌活10g,生石膏50g,生地黄15g,当归20g,白芍药15g,陈皮15g,砂仁10g,赤芍药15g,桃仁15g,全虫10g,僵蚕15g。每日1剂,水煎服。
治疗头痛先分三阴头痛与三阳头痛,此病例属风热头痛,痛起在少阳经太阳穴附近,下午转至头枕部太阳经,在六经辨证属少阳逆传太阳经,喜冷饮,则为阳明胃热,风性走窜,故痛处不定,《伤寒论》中有“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俱”。故抓住主症,辨为风热。另外,此病例虽有失眠,但不可安神,因安神之剂多用补法,补则风热不出,病势加重。张老认为,治疗头痛兼夹症状非常重要,辨有汗与无汗,汗出者有热,无汗者为寒;辨呕恶,头痛恶心,呕吐则痛减者为痰浊上逆。
张老积累几十年经验,认为头痛病因虽多,但总结起来不外内伤、外感两类,而外感又以风邪为多见,风邪有风寒、风热之别,张老经验以风热者为多见,因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不少人饮食无节,饮酒无度,膏粱厚味,加以工作节奏紧张,五志过极,易生内热,感受风邪则内外相兼,而致发生风热上攻头痛,此类头痛纯用祛风药无效,必散风清热法方能取效。张老治疗偏头痛以“芎芷石膏汤”合“四物汤”为基本方加减。张琪老师平生善用石膏以清热,治疗外感发热屡见奇效,曾发表过石膏治疗急性热病的经验。但石膏质重必重用方能收功,本方以重用石膏为君,清解热邪;菊花、白芷、川芎、全蝎、僵蚕祛风邪而不燥;尤以全蝎、僵蚕善通络脉,以搜剔风邪,凡风邪日久必人络,故叶天士有“久痛入络”之论,张老认为此类风邪“全蝎、僵蚕”为必用之药,驱散风邪、又通血络,一举两得;除些之外,风热日久,必耗伤营血,故又生地、白芍、当归合川芎为四物汤,以养血行血,与祛风清热药配伍祛邪而不伤正。故前人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由此可见,张老对此病病机分析之精细,辨证论治,用药组方精妙,配伍严谨,故能取得良好疗效。
关于医景堂学苑
医景堂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