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三一重机一个快字的原动力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要多少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8月10日,走进位于两江新区的三一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工厂内,室外超过40℃的暑热被消去一半。

工厂顶部与四周由强化玻璃和白色钢材组成,泛着涟漪的水池里鲤鱼惬意游曳,生机盎然的绿植与汩汩冒出的喷泉相映成趣。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水池两侧忙碌的生产线:上下挥舞的机械臂、时时飞溅的幽蓝焊花、踩着轮滑穿梭往来的工人们,提醒着我们这里不是室内公园,而是一座现代化绿色智能工厂。

难以想象的是,这座占地21万平方米的超大体量现代化工厂,从动土到投产,只用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而且投产后仅半年就生产出上万台挖掘机。

为何如此之快?“这离不开两江新区的‘高速’服务为我们提供的巨大支持。”在三一重机(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邓荆辉看来,正是有了两江新区为三一重机提供的量身定制的全流程、高效率服务,才有了项目投产之快、企业运行之好。

落地快——

“一班一队”提供“管家”服务

年7月1日,两江新区与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约。

根据项目协议,三一集团将在两江新区成立三一重机(重庆)有限公司,并打造三一集团在西南地区的首个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制造工厂。

工厂建成后,技术工人凭借一台电脑,就可以为每个工位提供物料和零部件提取、配送服务,实现“一张钢板进去,一台挖机出来”,总装配线约17.3分钟就能下线一台大型挖掘机。

为让三一项目得以尽快落地,在项目签订之初,两江新区管委会便成立了三一项目推进专班,两江新区龙兴公司甚至成立了由董事长挂帅的三一项目党员突击先锋队。“一班一队”,就是为三一项目量身定制的“管家”团队。

“什么时候能够投产?”

“一年。”

“从一纸协议、一片荒地到一座智能制造工厂,只用一年?”听到两江新区的承诺时,不少人心中有点打鼓。

殊不知,在众人质疑之际,“管家”团队已对项目建设涉及的土地“招拍挂”、高压线迁改等工作进行全方位布局,按照一年内实现竣工投产的目标定下了一张工期图。

“这张图就是我们的‘战场’地图。”龙兴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为给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家”式服务,项目推进专班和先锋队成员每周都要依据工期图召开工作调度例会,汇报本周建设进度,安排下周工作计划。

同时,两江新区还为三一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并安排专人“一对一”全程提供代办服务。

“项目施工单位招投标完成”“开工登记手续办理完成,9月可正式开工”……项目周报上,高速推进的筹建进度、明确的开工时间,给所有人吃下了“定心丸”。

建设快——

基础设施建设与时间赛跑

“完成这项工作还要多久?”“3天内搞定!”

类似的对话,在龙兴公司市政部干部何翔飞参与三一项目施工过程中,几乎每天都会产生,“起步即冲刺,开工即决战。所有人都拿着工期图,围着转、盯着干”。

让何翔飞印象最深的任务,是年9月30日,三一重机提出,希望产业园在20天内实现通电。

“当时,我们才开始施工3周左右,连用电申请都还未提交。”何翔飞说,“通电前的工作非常繁琐且不能出现一点纰漏。”

现场勘查、受(送)电工程设计审查、安装电表、接电……不少单项工作通常都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

由于时间异常紧迫,而且临近中秋、国庆假期,如按常规流程办理,几乎无法完成任务。为此,何翔飞和同事一起,立即与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重庆两江供电公司等单位沟通,倒排送电计划。

20天里,不论晴雨,不论日夜,各方团队成员共守一线。只用一周时间,19根电杆先后伫立,1.6公里电缆敷设完毕,1.3公里导线完成架设……年10月20日晚,三一智能装备产业园实现通电,创造了龙兴新城最快送电纪录。

“只要企业‘吹哨’,再难的事,我们两江人都会想办法去解决。”何翔飞说。

这句话,龙兴公司建管部工作人员叶涛也深有体会。在三一项目中,他负责建设通向厂房约两公里的连接路。在项目投产前一个月,这段路还未正式开工。

为如期修好连接路,叶涛协调各方找机械、找人手、抢进度,“甚至有施工方从其他工地调来挖掘机”。

一个月的时间里,50余台挖掘机、推土机等重型机械,余台大型运输车辆,余名各类作业人员,相继投入这场攻坚战。

年6月26日21点36分,随着最后米沥青摊铺结束,道路建设竟提前4天完成。夜色中,疲惫的叶涛终于松了口气。

投产快——

签约第二天就上门化解招工难

招工难,是很多企业入驻异地后都要头痛的问题,但在三一重机面前,这个难题却迎刃而解。

签约的第二天,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黎婷便带队上门:“你们有什么招工需求,尽管跟我说。”

邓荆辉提出需求:“我们项目需要招聘焊工、装配钳工等20余个工种近人,而且开工前要到总部昆山基地参加培训,最长的培训时间为半年左右。”

“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拜访结束后,黎婷立即组建招聘团队,开始围绕招聘工种制订招聘方案。

“招聘专业焊工是最大的难点,重庆地区专业焊工缺口大,持有相关技能证书的更是少之又少。”当时负责招聘的管理人员郭彪回忆说,“加上所有岗位需求量大、种类多,想要在短时间内找到足够的人选,并不容易。”

为此,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上下联动:公司主要领导牵头联系相关工种的管理部门做好信息对接;招聘团队取消全员休假,对所有相关持证人员进行地毯式联系,对未就业或刚离职的人员邀约面试洽谈,对现有技能人才库进行重新筛查;两江人才网、两江微招聘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jbyy/15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