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2月7日12时26分迎来“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公历12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度时,即为“大雪”。
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hédàn)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鹖鴠不再鸣叫了;然后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蒲草“荔挺”也开始抽出新芽。
初雪将至
“小雪封山,大雪封河”,此后天气愈寒,气温愈低,我国北方开始出现大幅度降温的天气。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7-8日,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安徽等近10个省份会陆续迎来今冬初雪,普遍较常年偏早。
在这样的“速冻”天,秋裤已是扛不住了,“棉裤分割线”以北的宝宝们,要扽出棉裤穿上了!
大雪节气的习俗你知道哪些?
大雪节气习俗主要有腌肉、吃红薯粥、观赏封河和吃羊肉进补。今天本编为大家介绍这4种习俗。
1、大雪腌肉
大雪节气风俗之一就是腌肉。俗话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都要忙着腌制“咸货”。无论是家禽还是海鲜,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将新鲜的原料加工成香气逼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2、吃红薯粥
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
中老年人脾胃虚弱,要多喝点红薯粥,因为它易于消化,保护胃肠,还能促进胃肠运动,使排便更加轻松,还能摆脱便秘的困扰。吃红薯时最好搭配一点咸菜,可有效抑制胃酸。
3、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大雪节气,北方地区已经是银装素裹,而堆雪人、溜冰、滑雪及滚雪球,是年轻人最喜爱的户外活动。至于喜欢在室内的人,喝碗热腾的汤,或是来个火锅,都是经济实惠的御寒之策。
4、大雪进补
“冬天羊肉劲补,可以上山打虎。”大雪进补最适合吃羊肉。羊肉驱寒滋补,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帮助消化。专家建议,冬天食用羊肉进补,可以和山药、枸杞等“混搭”,营养更丰富。
上海人讲究食补,大白菜买来炖炖肉,烹饪一碗“烂糊肉丝”,尝尝酸甜可口的红山楂,都是大雪时节不错的饮食习惯。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像南丰蜜桔、官西釉子、脐橙、雪橙都是现在的“当红”水果,多吃能补充水分对抗冬燥。
大雪养生坚持五个三
1、多吃“三种”食物
①桂圆——暖心
寒冷的天气特别容易伤阳气,因此大雪期间应养阳,通过节气养阳暖心,促进血液循环。桂圆是暖心补血的佳品,建议经常在家炖些桂圆粥。
②红枣——护肝
大雪节气,阴气极盛,阳气沉降到极点并准备生发。所以,这个阶段要兼顾养肝,为开春阳气生发、肝气调达打好基础。护肝食物推荐红枣。
③吃点酸——护血管
适当吃酸性食物很有益处。尤其冬季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而酸性食物比如醋能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病发生。
2、喝好“三杯茶”
①姜枣茶——温暖全身
姜枣茶自古就是温胃祛寒的良方。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补血正气、燥湿消炎的功效,饮后能促使血管扩张,暖身驱寒,全身有温热感。姜枣茶的配方主要有红枣3粒、生姜2片和红糖15g。
②马蹄茶——生津润燥
绿茶5克,马蹄(荸荠)克。马蹄去皮放入淡盐水中浸泡10分钟;浸泡好的马蹄榨汁备用;将泡好的绿茶放入马蹄汁中,调匀饮用。每日一次。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开胃消食,通便利尿。
③黑茶——扶阳益气
大雪时节,人的新陈代谢会减慢,阳气较弱。这个时候可以喝些黑茶可以起到扶阳益气的功效。普洱茶属于黑茶,有一定的减肥降脂功能。
3、多做三道“食疗方”
①八宝饭——养血安神
糯米克、大米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莲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圆肉20克、大枣50克。
将赤小豆、薏米、莲子用清水洗净,浸泡2小时,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适量食用。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②芪杞炖子鸡——补中益气
童子鸡1只(约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术10克,调料适量。
将童子鸡洗净,切为小块,加入诸补益中药和葱姜蒜盐酒等调料,用文火慢炖1小时,食肉喝汤。有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者。
③发散风寒汤——祛风散寒
鸡蛋1个、香菜10克、葱白5克、生姜5克,盐味精等调料适量。
鸡蛋搅拌均匀,香菜、葱白、生姜洗净后切为碎末。将清水在锅中烧开,加入少许水淀粉,使水略稠后,将搅拌好的鸡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状。再加入香菜、葱姜及盐味精等调料,出锅前加入香油少许。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适用于轻度感冒初期。
4、多按“三穴位”
①百会穴——能降血压
百会为督脉之要穴,是诸阳集会之处,与各脏腑经络相通,故有调整阴阳整体治疗之用。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
②期门穴——疏心解郁
大雪养生的重点在于调节肝胆经,这样不仅能升发阳气防风寒,而且能疏散心中郁闷、压抑的情绪。中医古籍《伤寒论》里认为此穴为疏泄肝胆的首选穴位,对调理肝脏有很好的效果。
③太溪穴——滋润补水
大雪天气干燥的时候,多揉一些时间,既可补阴,又可防燥伤阴。按摩太溪穴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肾阴虚的人。
5、大雪以后“防三寒”
①防肺寒——喝热粥散寒
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专家指出,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
②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
中医介绍,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③防脚寒——做个暖足浴
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专家介绍,足浴要注意三点:
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
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
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最后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点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
大家都在看↓
这6种吃晚餐的方式最差!你经常吃的话,别抱怨自己一身病
自查!如果有这几项症状,是淋巴结对你发出的警告
喝热水会致癌?世卫组织:超过这个温度的水别喝!
来源:央广新闻综合人民网、老年之声、健康时报
本期编辑:陈欣萌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土方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