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杏林健康小讲堂终于把ldquo春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 http://m.39.net/pf/bdfyy/bdfzj/

  寒露过后,天气渐凉,秋意愈浓。长期以来,我国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不减衣,秋不加帽”、“热不马上脱衣,冷不立即穿棉”的说法。那么,“秋冻”有科学道理吗?都有哪些讲究?冻到哪一天才合适呢?

“秋冻”的意义是什么

  从中医角度讲,人体和大自然是有机的整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人体的变化和大自然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和同步时,人体会保持一种健康状态,一旦这种规律被打破,即意味着人体健康平衡遭到破坏,任其发展必将形成各种病症。秋季是夏季与冬季的过渡期,天气由热转冷,秋冻是为了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以便应付我们更为残酷的严冬。如果此时过早穿上棉衣,便无法让身体得到锻炼,不能很好地增强身体抵抗能力。

“秋冻”并不意味着要挨冻

  从中医角度讲,“秋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可能会生病。

  “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另外,晚秋天气较凉,也不要一下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使阳气外泄,但也不能冻得打寒战,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

  “秋冻”的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

  “秋冻”是为了锻炼自身的耐寒能力,增强身体调节能力和免疫力,但如果气温已经比较低了,还穿的过于单薄,就容易受凉感冒,不利于免疫力的提高,因此,要根据天气变化、自身健康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适当增减衣服,循序渐进地“冻”。

南北方“秋冻”要区别对待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秋季7个部位千万不要冻

1

头部

  头为“诸阳之汇”,若头部受寒,体内阳气会散失大部,神经血管供血受影响,引起头痛,如女性经期神经性头痛便是气血不足加上受寒所致。

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肩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有肩颈疼痛者,在天气变冷时更要注意肩部保暖,最好围个披肩睡觉。

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平日应做足腹部保暖,睡觉时用毛巾盖着腹部。

背部

  背部是人体健康的屏障,若受寒易引起心肺受寒。

膝关节

  如果膝盖受到风寒侵袭,会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长此以往还会引发关节炎。建议外出时最好不要再穿着短裤。

双脚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这几类人千万不要冻

1

哮喘、支气管炎患者

  对于一些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本身气道的防御功能较差,着凉时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被病菌病毒入侵后易引起感冒、咳嗽,还会引起扁桃腺炎和肺炎。哮喘病人对季节气温、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抵抗力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

  另外,食物和空气中的过敏物质大量增加也是该病易发的重要原因。有哮喘和支气管炎的患者,保暖对他们很重要,要及时地增减衣物。

心血管疾病患者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所以,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秋冻,更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

胃肠病患者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由于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特别是冷空气骤袭胃肠,如果防护不当,就会使旧病复发。患有溃疡病的人不宜秋冻的原因是,人体受寒冷的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的胃溃疡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关节病患者

  关节病患者在受寒时会使症状加重,所以不能随便冻,尤其是对人体重要部位更要加强保护。

体寒的女性患者

  对于一些体寒的女性朋友,尤其是一到冬季就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的女性,秋季务必要注意自己脚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体寒,甚至造成宫寒、月经不调等疾病的侵扰。

  对秋冻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天气寒冷而不急于增衣保暖,还应加强体育锻炼。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受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加强锻炼。健康人群在进行“秋冻”的同时,还要适当加强室外锻炼,注意饮食。夏季人们流汗较多,伤阳气,身体虚弱,因此秋季应该适当进行散步、慢跑等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御寒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jbzl/1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