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头痛按部位分为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厥阴头痛四类。其中前额痛称阳明头痛,一侧偏头痛称少阳头痛,后部头痛称太阳头痛,头顶痛称厥阴头痛。
这四类头痛,就好像是从四面向我们头部出击的“敌人”,治疗时也要兵分四路,分别艾灸不同位置的穴位,才能有效地治疗头痛,缓解痛苦。
在用艾灸治疗头痛前,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或者伴有呕吐,可能是脑血管病引起的,医院就医。
01前额痛的艾灸治疗前额部分的阳明头痛,常取的穴位是印堂穴、合谷穴和阴陵泉穴。
印堂穴主要治疗头痛,眩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等头目五官病证。
合谷穴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功效。
治疗阳明头痛常用的另一个穴位是阴陵泉。阴陵泉是脾经上的一个穴位。有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阴陵泉不是阳明经的穴位,却能治疗阳明头痛呢?阳明经和足太阴脾经是相表里的经脉,阴陵泉具有清利温热、健脾理气、通经活络的功效。
02偏头痛的艾灸治疗偏头痛在头痛这种占有很大的比例,中医把这种一侧的头痛叫做少阳头痛。治疗少阳经的头痛,可常灸头维穴、外关穴和足临泣穴。
头维穴主要治疗头痛,眩晕症状。
外关穴是八脉交经(会)穴之一,它具有清热解表、通经活络的作用。
足临泣具有祛风、泻火的作用。
到底应该灸哪个穴呢?我们用艾灸治疗偏头痛时,一般都是交叉着灸。患者左边头痛,那就灸左手臂的外关穴和右脚上的足临泣穴,反之亦然。就是说,我们要选择偏头痛同侧的外关穴,然后选择和偏头痛相反一侧的足临泣穴,也就是手和脚上的穴位要交叉着艾灸。
03后部头痛的艾灸治疗有些人的头痛是后脑勺痛,这是属于太阳经的头痛。艾灸治疗后部头痛,一般取风府穴、手上后溪穴和脚上的束骨穴。
风府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麻痹、癫痫、精神分裂症等。
后溪穴是用来治疗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痛等痛证的好穴。
束骨穴有通经活络,清头明目的功效,是治疗神经性头痛的要穴。后溪穴和束骨穴艾灸取穴法,和刚才我们讲少阳头痛的取穴法一样,艾灸前我们可以先自己掐一掐手上的后溪穴,感觉哪一边比较痛,我们就选这个手的后溪穴,然后选交叉的另一只脚的束骨穴。
04头顶痛的艾灸治疗头顶痛是属于厥阴经头痛,这时候我们取百会穴、内关穴和太冲穴。
艾灸百会穴对头顶痛作用最大的穴位。
内关穴可以治疗头痛、眼睛充血、恶心呕吐、胸肋痛。
太冲穴为肝经原穴,所以治疗足厥阴肝经的头痛很有效果。
艾灸时,内关穴和太冲穴各有两个穴位,我们可以像治疗偏头痛和后部头痛那样交叉选穴。
温馨提示:用艾灸治头痛的时候,要注意治疗的量。初始时每天都要艾灸,每个穴位约艾灸3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连着灸10天后可以休息5天,如果觉得效果好,然后再做下个疗程。一般可做3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要休息3~5天,3个疗程以后,就不用每天都灸了,可以一个星期灸两次,或间隔几天做一次。
——感谢您的转发,让千万家庭更懂生活——
?一穴开即百穴开?常灸会阴的妙处!
?脖子上有个“夺命包”,化解方法必看!
?春天一定要打开这条经络:气血足了、裤管松了、身体变好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