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惑新冠疫苗预防接种知识
Q
一、请介绍一下疫苗接种的适用对象是哪些人群?
适用对象:18周岁以上人群。Q
二、疫苗的免疫程序是什么?请详细介绍一下迟种补种程序,可以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吗?
基础免疫:为2剂次,间隔4-8周(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部位:推荐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每次接种剂量为0.5ml。加强免疫:现阶段暂不推荐加强免疫。迟种补种: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笫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不同疫苗产品替换: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釆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Q
三、疫苗接种有哪些禁忌?
(一)对该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二)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三)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四)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五)妊娠期妇女。Q
四、对于特定人群的接种有哪些建议,比如,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人群、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等?
(一)60岁及以上人群: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及死亡高风险人群。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与18-59岁人群相比,接种后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二)18岁以下人群: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三)慢性病人群: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及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四)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基于对上述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虽然目前尚无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如医务人员等)接种疫苗,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五)免疫功能受损人员:免疫功能受损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该人群接种。(六)既往新冠肺炎患者或感染者: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Q
五、热点问题十七个
(一)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当慢性基础性疾病处在稳定期时,绝大多数原则上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经药物控制,相应指标正常,病情稳定,可以接种。如果存在药物不能控制的高血压,不能接种;如果高血压患者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建议暂缓接种。目前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或患有上述急性并发症痊愈未满2周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暂缓接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物(包括注射胰岛素),均不作为疫苗接种的禁忌症。糖尿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13.9mmol/L,可以正常接种。(二)哮喘、风湿等慢性病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禁忌接种新冠疫苗,但鉴于慢性病患者是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高危人群,慢性病患者在非发作期可以接种新冠疫苗。(三)鼻炎患者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对食品、宠物、花粉等过敏,绝大多数不属于疫苗接种的禁忌症,但也要如实报告,由医生判断能否接种。如果正处于鼻炎的严重发作期,或者因其他过敏引起的反应比较严重,先暂缓接种,等症状缓解后再接种新冠疫苗。(四)海鲜、鸡蛋、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可以接种吗?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说明书,对疫苗所含成分过敏者才是接种禁忌,而该疫苗不含海鲜、鸡蛋成分及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抗生素,因此对海鲜、鸡蛋及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的也可以考虑接种新冠疫苗,具体以接种现场医生综合判断为准。(五)患有湿疹、荨麻疹、牛皮藓等皮肤问题者能否接种?如果这些皮肤问题经常反复,且每次发作都比较严重,尤其是处于发作期,建议暂缓接种。如果仅为身体某处有局部湿疹,而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的皮肤正常,则可以正常接种疫苗。(六)患有甲状腺疾病(甲亢或者甲减)能否接种?对于甲亢患者,若是处于临床控制不稳定的状态,即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都没有得到很好控制,是要暂缓接种的。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如果TSH>10μIU/L,且T3、T4低于正常值时,建议暂缓接种。正在服用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药物(如优甲乐)或甲亢的药物(如赛治、他巴唑、丙硫氧嘧啶),不作为疫苗接种的禁忌。(七)肝功能异常者能否接种?对于存在由于肝脏自身疾病或者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肝功能异常者,建议延缓接种疫苗。具体情况,建议咨询临床医生。(八)经期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经期不是接种新冠疫苗的禁忌症。但因有些人经期会有腹痛等不适症状,可能会与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混淆,可以考虑等经期过后再接种新冠疫苗。(九)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头痛发热,还有接种部位局部的红晕,或者出现了硬块,另外还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这样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接种对象完成接种后,应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方可离开,现场工作人员会告知受种者接种新冠疫苗常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后续健康状况观察、处置建议以及联系方式等。回家后出现了不良反应相关症状,报告接种点工作人员,必要时及时就医。(十)接种后如果出现了发热、局部疼痛怎么办?一般接种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触痛、红肿和瘙痒,多数情况下于2-3天内自行消失;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疲劳乏力,短期内可自行消失,不需处理。(十一)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接种证明能否替代核酸检测报告?不能,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十二)发生不良反应后是否还能接种第二针?接种新冠疫苗后发生轻微的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短期内可恢复。为保证疫苗达到最佳保护效果,建议按照说明书程序完成后续接种。如果既往接种疫苗或接种第一剂次新冠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后续剂次禁止接种。(十三)打完新冠疫苗后多久可以产生抗体?打疫苗多久能产生抗体,跟免疫程序有关系。新冠灭活疫苗一共需要接种两剂次,此前的规定是间隔2-4周打2剂次。研究表明,接种完第一剂以后,7天开始普遍产生抗体。接种完第二剂28天以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均达百分百。按照规范的免疫程序接种两剂疫苗28天后,大多数人都能产生足以抵抗新冠病毒的高滴度抗体。(十四)病毒变异对疫苗有效性是否有影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两款灭活疫苗,对包括南非发现的、英国发现的毒株,还有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流行区发现的10多株的毒株进行了交叉综合实验,结果显示,两款灭活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对这些毒株都有很好的中和作用。病毒的小变异并不会影响疫苗的抗原性,也就是说没有产生保护性抗原的变异,疫苗就会有效,尤其是全病毒灭活疫苗。科兴中维类似试验的检测结果显示武汉株、英国株这两株病毒对疫苗免疫的血清是可以达到%阳转的,南非株可以达到97%阳转。(十五)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核酸检测会呈阳性吗?不会,核酸检测的是新冠病毒核酸RNA(逆转录为DNA),目前疫苗为灭活疫苗,是一种“被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已完全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故接种后不会导致患新冠肺炎,也不会因接种疫苗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十六)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能否喝酒、喝茶、喝咖啡、吃海鲜?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喝酒、喝茶、喝咖啡、吃海鲜不会影响疫苗效果。但部分人群喝酒、喝茶、喝咖啡可能产生的一些不适症状与接种疫苗后可能产生的一过性的一般反应难以区分,部分人群吃海鲜易引起过敏反应,与接种疫苗可能产生的过敏反应难以鉴别,因此不提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喝酒、喝茶、喝咖啡、吃海鲜。建议接种疫苗前后1周内,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十七)接种完新冠疫苗疫苗后是否就不用戴口罩了?在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程序4周后,受种者摘掉口罩对新冠病毒应该是安全的。但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所以即使接种了新冠疫苗,目前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还是建议佩戴口罩。来源:大庆日报
责编:德娜审核:代宝柱监制:王鹏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