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消除疼痛的十大特效穴位

01太阳穴▲为“经外奇穴”,头部“死穴”太阳穴是人体头部的重要穴位,中医经络学上称之为“经外奇穴”。因头部的顶骨、颧骨、蝶骨、颞骨交会于此,所以,此处的骨质最弱,骨板最薄。现代医学证明:用力打击太阳穴,可使人意识丧失,造成脑震荡,严重者可直接致死。太阳穴的位置:取穴时,坐站皆可,但需保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取眉梢到耳朵连线大约1/3处,也是最凹陷处。为“回春”妙穴,止疼痛良方据《达摩秘方》记载,太阳穴是“回春”妙穴,书中认为,经常按摩此穴,可延缓衰老,保持青春。此外,对某些特殊部位,无须止痛药,按压太阳穴就是除痛良方。太阳穴下存在着丰富的大脑神经,按压太阳穴,可给予疲惫的大脑良性刺激,消除疲劳及因疲劳产生的压力感或胀痛感。因此,按摩太阳穴能有效治疗头痛、牙痛及眼部疲劳等症状,可用双手掌根置于太阳穴处,顺时针按摩20次,逆时针再按摩20次,可稍用力按压。●影响位听中枢,调节平衡机能位听中枢位于太阳穴下方,它能通过内耳“前庭装置”感受空间变化,从而调节全身的肌肉做出相应反应,维持身体平衡。太阳穴保护位听中枢,一旦太阳穴受到重击,便会直接影响位听中枢,造成肌肉调节紊乱,并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使人头晕、目眩、眼前发黑、失去平衡能力。因此,在紧急状况下,应注意保护太阳穴,以免引起更严重的后果。●按摩太阳穴,调节情绪,缓解头痛头痛是人体常见病症之一,起因有很多,疼痛症状也各不相同。除疾病引发的头痛外,此病大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如因恶性精神刺激发作,或因脑力劳动繁重、时间过长,导致人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头痛。按压太阳穴,可激活神经细胞,舒张血管,调节大脑过度兴奋或过度压抑状况,从而改善紧张、疲劳等不良状况,缓解头痛。具体方法如下:头痛较轻,简单、重复按压太阳穴,即可改善症状;若头痛加重或持续发作时,就需取风池、合谷、百会三穴配合按压才行。在众多头痛症状中,以偏头痛最为常见也最为顽固。偏头痛又叫“血管神经性头痛”。在中医中,属本虚表实,脉络阻塞所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发,而女性患者的发病多与月经周期及更年期有关,也有少部分人属遗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对付偏头痛等症,穴位及脊柱按摩和常规药物治疗相比,副作用更少而疗效持续时间更长。上面提到太阳穴有调节情绪、舒张血管的功效,因此,在偏头痛发作时,按揉太阳穴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如果条件允许,可在实施按摩前以毛巾热敷或冰块冷敷住额头,再配合太阳穴按揉,让偏头痛消失得更快。02风池穴▲抵挡风邪的头部卫士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位于头项之交界处,因此处是正好要进入头部的通道,因此,此穴有抵挡风邪入侵的作用。此穴因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受外部之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而得名。风池穴的位置:取穴于颈部,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也就是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风池穴的准确位置图》》●按揉风池,疏窍、消除头颈之痛“清头明目,祛风解毒,通利空窍”是风池穴的主要功用。按揉风池穴,可通络、驱散外部风邪、平息肝火、健脑、明目。临床上此穴常用于治疗上肢及精神疾患,以及头、眼、耳、鼻、口等部位疾病,对患有项强、落枕、感冒、高血压、头痛、耳鸣、眩晕、失眠、健忘、眼疲劳、口眼歪斜等症的人有显著疗效。●按揉风池,消除疲劳及疼痛《胜玉歌》中有记载,“头风头痛灸风池”;《资生经》里也有云,“风池疗脑痛”。风池穴是头部要穴,具有抵御外邪及清热解毒的功用,而感冒头痛多由风邪入侵或湿热引起。因此,刺激风池穴可达到缓解头痛的目的;此外,每天早晚按揉风池穴10次,还可以缓解颈部疼痛。颈部疼痛多由疲劳引起,而风池在头颈之间,多条经脉从头部由此向下行,按揉风池可活血通络、缓解疲劳,从而减轻或消解疼痛。●按压风池,快速消灭颈性头晕颈性头晕是由颈部劳损、外伤和炎症等因素刺激和压迫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为主症的一类病症。风池位于头、颈交接处,具有疏通经络及益气之功效,常常以适中力度按压此穴,可消除颈椎压力,恢复颈椎正常功能,以改善头部供血,消除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按压风池,预防感冒中医认为,风寒感冒多由外邪入侵引起,风池是头部抵御外邪的门户,具有预防风寒感冒的功效。在无感冒先兆时,按压此穴无明显酸胀感,如果有明显酸痛感则说明此时身体极易感冒,应加大按摩力度和次数以预防感冒。具体方法如下:以两手的大拇指在此穴上用力上下推压,每次按压不少于32下,且次数多多益善。当出现感冒症状时,运用此法还有减缓病情之功效。03血海穴▲引血归经之腿部要穴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2寸处。《金针梅花诗抄》中说:“缘何血海动波澜,统血无权血妄行。”另外,据《针灸甲乙经》记载:“若血闭不通,逆气胀,血海主之。”可见,此穴具有引血归经的功用,可广泛治疗血行问题引发的疾病。取穴时需屈膝。血海穴的准确位置图》》●治疗血症、血痛第一穴顾名思义,血海指脾经所生之血在此处聚集,属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温度、浓度较高。因此,此穴有理气活血、引血补血、化淤之功效,是治疗各类血症的要穴。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贫血、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风疹、湿疹、皮肤瘙痒、膝关节疼痛等症。●按压血海可缓解痛经痛经给女性工作及生活带来许多麻烦。中医认为,痛经多为经血运行不畅、经气阻滞所致,可通过施行穴位刺激,调整经脉来缓解。具体方法如下:用单手大拇指按压在血海穴上,并多刺激左腿。如有条件,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再同时运用此按摩法,效果会更好。●按压血海,缓解产后酸痛产后会变得非常虚弱,此时若疏忽了保暖工作,很容易被风寒侵入体内,造成产后酸痛。其具体表现为: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脉搏细弱、关节酸痛、麻木、头昏、心悸、怕冷。此时,可通过按压血海穴,加速气血运行,调血益气来缓解症状。具体手法如下:每天固定一个时间,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产妇左右血海穴各10次。●按揉血海,改善眼干眼痛《内经》有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血虚,就容易使人在看书或看电视时,感觉眼睛酸、涩、干痛,甚至出现手脚麻木的症状。这是因为肝脏开窍于眼,肝血虚使经脉和眼睛得不到滋养,就会出现上述症状。血海穴是脾血的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补益经气的功效,再配合足部的长寿大穴“足三里”,可有效补足肝血。血海穴的按揉方法如下:每天上午9点至11点,以单手拇指尖与右侧血海穴呈45度角按揉该穴3分钟。

04承山穴▲治疗腰腿疼痛之要穴承山穴又叫鱼腹、玉柱,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运化水湿,固化脾土”的功用。该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也就是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承山穴的准确位置图》》●通经脉、止疼痛的要穴此穴具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肩周炎、落枕、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膝盖劳累、便秘、痔疮、脱肛、痛经、腰背痛、腰腿痛、小腿肚抽筋、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腓肠肌劳损、足部劳累、小儿惊风等症。●点按承山穴,治疗肩周炎条口穴透承山穴,治疗肩周炎有奇效。条口穴属足阳明胃经,承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二者经气上行,同时相交于肩部,所以能有效治疗肩周炎。此外,经常点击这两个穴位,还可清除腿部废物,匀称腿部线条,消除长久站立或行走所造成的疼痛。●落枕,按压承山穴即可病除中医认为,之所以会形成落枕,是膀胱经经气不利所致。承山穴是膀胱经上的要穴,具有“运化水湿”的功效。因此,刺激此穴能调节膀胱经络,疏通经气,消除症状。治疗时,应让病人俯卧在床上,用拇指腹部用力按压承山穴,并嘱病人同时活动颈部。治疗完成后不久,病人便可自由活动。●点按承山,治疗腿抽筋当小腿肌肉痉挛时可按摩、拉伸痉挛部位的肌肉来促进血液循环。承山穴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按压此穴可通腿脚经络以缓解症状。具体方法如下:施治者拇指跷立,用力点按承山穴,并坚持点住不放松,直至肌肉痉挛缓解为止。05昆仑穴▲可对抗多重疼痛的膀胱“经”穴昆仑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位于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或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处。此穴为五腧穴之经穴,五行属火,具有安神清热、舒筋活络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鼻出血、脖子僵硬、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眩晕、下肢瘫痪、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甲状腺肿大、脚气、胎盘滞留、痔疮、足踝肿痛、癫痫、滞产等症。昆仑穴的准确位置图》》●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止痛要穴据《子午流注说难》记载:昆仑穴“乃是太阳所行之经穴。膀胱为水府,穴居足踝后,比井俞原各穴较高,昆仑乃水之高源,故以昆仑名其穴。”意思是说,昆仑穴是膀胱经水的高源,只要此处经水通达便不会产生疼痛。昆仑又属五腧穴之经穴,“所行为经”,故而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泛。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踝关节炎等。它可与风池、天柱、肩中俞、后溪四穴配伍治疗脖子僵硬;而与太溪、丘墟、三阴交配伍又可治疗足跟痛。●拨动昆仑,按揉承山,腰背不痛昆仑穴和承山穴都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要穴,二者配合,可有效治疗腰背疼痛,特别对劳累或运动过度造成的腰背酸痛有奇效。劳累或运动过度造成的腰背疼痛一般由肌肉紧张、经络不畅、气血不通所致。刺激膀胱经上的这两个穴位,可“化血为气”,疏通经络,缓解机体紧张状态,改善症状。具体方法如下:用手指按住承山穴并坚持1~2分钟,或按揉5分钟;用手指按住昆仑穴,再向后面的大筋拨动1~2分钟。●按揉此穴,治产后腿脚麻木产妇产后身体虚弱,易受风寒,造成气血两虚,引发腿脚麻木。昆仑穴“乃是太阳所行之经穴”,膀胱经水之高源,刺激它可导引血液下行,改善腿脚麻木症状。如产后遇此症,轻轻点按便会疼痛异常。平时只要有空就按摩此穴并同时转动脚腕,几天后,症状便可得到改善。具体操作方法:坐位,拇指按于同侧昆仑穴,食指按于太溪穴,用力对拿20~30次,力度以能够忍受为度。

让人们从亚健康的身体状态,找回健康的自己。{







































白癫疯医院
今年白癜风最新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jbzl/3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