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不吃药,不打针,还能轻松治疗多种病症,想

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古代典籍中称之为“角法”,这是因为我国远古时代的医家,应用动物的角作为吸拔的工具。又名“火气罐”“吸筒疗法”,其原理是一种以杯罐作为工具,借助热力或抽气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从古至今拔罐工具的演变)

拔罐治疗的常见病症及对应穴位

1.呼吸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2.消化系统适应症

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3.循环系统适应症

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律不齐。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

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4.运动系统适应症

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5.神经系统适应症

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

肋间神经痛。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

坐骨神经痛。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主穴;大椎、膏盲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颈肌痉挛。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痉挛。主穴:隔俞、京门。

6.妇科方面的适应症

痛经。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

闭经。主穴:关元、肾俞。

月经过多。主穴:关元、子宫。

白带。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

盆腔炎。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

7.外科疮疡方面的适应症

疖肿。主穴:身柱、及疖肿部位,小型罐面垫拔。

多发性毛囊炎。主穴:至阳、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下肢溃疡。主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急性乳腺炎。主穴;局部温开水新毛巾热敷后,用中型或大型罐拔,可连续拨5~6次。

8.感冒拔罐疗法

症状:畏寒发热重无汗,头痛身痛,可有鼻塞流涕。取穴:风池、大椎、外关。

9.腹痛拔罐

症状:胃脘以下发生疼痛,有冷痛,灼痛,隐痛、绞痛、满痛、胀痛、刺痛等。取穴:中脘、天枢、关元、气海、脾俞、胃俞。

10.乳腺增生之拔罐疗法

症状:乳房内有硬结、月经前、生气后疼痛加剧,伴有口苦咽干,或喉中如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心烦易怒,心情不畅,同时伴有月经不调。取穴:肾俞·檀中·肝俞·气海·期门。

拔罐的选穴原则:

1.就近拔罐,即在病痛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远端拔罐,是在远离病痛处拔罐。远端部位的选择是以经络循行为依据,刺激经过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如胃腹疼痛选足三里等。

3.特殊部位拔罐,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因此,根据病变特点来选择拔吸部位。如:大椎,曲池,外关等有退热作用,治疗发热时,可以在上述穴位处拔罐。

拔罐的注意事项:1拔罐时,室内需保持20℃以上的温度。最好在避风向阳处。2拔罐时的体位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在拔罐时,应根据拔罐部位选择适宜的体位。其原则是:能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使患者舒适持久,方便术者操作。3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如果拔罐时的吸附力过大时,可按挤一侧罐口过缘的皮肤,稍放一点空气进入罐中。在使用多罐时,罐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罐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4一般病情轻或有感觉障碍的患者拔罐时间要短。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拔罐时间可稍长,吸附力稍大。5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6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取下罐具,对症处理。7患者在过饥、过饱、过劳、过渴、高热、高度水肿、高度神经质、皮肤高度过敏、皮肤破损、皮肤弹性极差、严重皮肤病、肿瘤、血友病、活动性肺结核、月经期、孕期,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8特殊部位,例如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疗法。9拔罐后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瘀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外用抗炎药物,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哪些人适合拔罐?

1.拔罐最适合患这些病的人群:感冒、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慢性胃炎、偏头痛、面神经麻痹、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落枕、网球肘、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征、急性扁桃体炎、神经性皮炎、儿童消化不良、小儿腹泻、遗尿症等。

2.拔罐虽是一种简便的传统中医治疗和保健方法,但它并非适合所有人。患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损伤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癌症患者,骨折、极度衰弱者,孕妇,妇女月经期,醉酒后,不能使用。病情比较严重医院诊治,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3.气血不足者不适宜经常拔罐。气血两虚者原本就气血不足,拔罐后往往因行气活血进而加剧气血不足。因此,平常容易疲乏、时常感觉乏力、出虚汗、面色苍白者属于气血不足,应减少拔罐次数。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惊喜等着你







































谁看好了白癜风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jbzl/3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