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81岁老人高烧不退险丧命,罪魁祸首竟是它

以下文章来源于腾讯医典订阅号,作者孙伟

身体不舒服扛一扛就过去了?

生活中很多人出现小毛病

都习惯扛一扛,忍一忍

但痛苦难忍姑且不说

在某些情况下忽略病症

也许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哦

下面我们来看看

发生在一位8旬老人身上的故事

我跟你们说呀,这泌尿小结石可不能不当回事,像我这样,花钱受罪不说,还给儿女添负担,真是后悔莫及!

躺在病床上的李婆婆,刚做完一台大手术,身体还有些虚弱,和旁边的病友聊起她的故事时,仍禁不住一脸悔意,这一次生病经历十分惊险,她算是鬼门关前捡回了一条命。

八旬老太硬扛结石

高热不退险丧命

81岁的李婆婆,平日身体硬朗,没有像好多老年人一样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眼不花、耳不聋,洗衣做饭不在话下,没事的时候还能爬山徒步,有一副羡煞同龄人的身子骨。但唯独让她心里犯嘀咕的是,多年前就查出过输尿管结石,时不时会出现腹部刀绞样的疼痛,偶尔还会出现血尿。李婆婆耄耋之年,知道输尿管结石是个良性疾病,从来没拿它当回事,她担心花钱,更怕给儿女添麻烦,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过,疼了就吃点止痛药撑着,不疼了就像没事人一样,该干啥干啥。半个月前,大问题终于来了。李婆婆感到腰部酸胀、疼痛难忍,紧接着出现寒战发烧,病倒在床上,家人发现时,李婆婆已经高烧41℃,人都不清醒了……李婆婆的女儿女婿赶医院泌尿外科,CT检查结果令人咂舌!李婆婆的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完全堵塞输尿管,肾脏产生的尿液无法排出,导致右肾严重积水,正常10cm的肾脏已经膨大到了25cm还多,并且由于尿路不通,李婆婆的肾脏内部已经严重感染,而且肾脏功能也出现了损害。泌尿外科医生紧急为李婆婆进行了经皮肾穿刺造瘘,前后共引出了ml的脓性尿液,然后又经过了一番的抗炎治疗,这才算把李婆婆的病情将将稳住。严重扩张积水的右肾更令人惋惜的还在后面,由于长期输尿管梗阻,继发感染,李婆婆的右肾已经完全失去功能,要想得到彻底的治疗,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必须要切除右侧肾脏。想到身体一向硬朗的自己,这一下要失去一个肾,而且是因为自己根本没当回事的小小结石,李婆婆真是后悔万分,又痛苦不已。

口口相传的泌尿系结石

你真的了解吗?

泌尿系结石在临床上发病率很高,高达1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泌尿系结石,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按照结石的发生位置,泌尿系结石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以及尿道结石;由于多数人对于结石的成因、发病特点以及并发症均不了解,往往造成泌尿系结石被忽略,延误治疗时机,导致“小病”酿成了“大祸”。泌尿系统示意图

泌尿系结石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

会引起泌尿道堵塞,

严重者就像上文李婆婆的情况,

导致输尿管严重扩张、肾积水,

反复出现腹部绞痛,

疼痛严重者腹痛宛如刀绞,

无法忍耐!

输尿管淤堵,将进一步导致肾脏积水,积水压迫肾脏组织,久而久之导致肾功能异常,甚至肾衰竭。而结石质地坚硬,长期存在于泌尿道,对脆弱的泌尿道粘膜上皮造成摩擦使之受损、出血,出现血尿,长期的慢性损伤还可能导致癌变,诱发泌尿系肿瘤,如肾盂癌、膀胱癌等恶性疾病。因此,泌尿系结石看似微不足道,实际后果很严重,如果听之任之,必然后患无穷。对于泌尿系结石治疗,临床上方法其实挺多,比如最常见的,就是通过自然泌尿道手术,也就是常说的微创手术,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只要尽早正规治疗,往往疗效显著,而拖延病情,任凭发展,却是万万不可取,甚至有可能会留下和李婆婆一样的遗憾!

预防结石复发有妙招

一天至少喝2升水!

泌尿系结石做完手术就没事了?错!其实,有过泌尿结石经历的人极易复发。据数据统计,我国泌尿系结石初次经治疗痊愈后,5年复发率可达50%,而9年复发率能达到70%甚至更高,因此,得了泌尿系结石,绝不能忽视,预防结石复发很关键。泌尿外科专家研究指出大多数结石为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长期服用枸橼酸合剂如枸橼酸钾能够提高尿液pH值,碱化尿液,大大降低结石复发的可能性。日常预防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调节,应做到如下几点:

多喝水

每天至少应饮水2升以上,增加尿量,稀释尿液中形成结石的结晶等物质。

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如已患输尿管结石,进行适当运动,如跳绳等,可促进结石的排出。

结石患者要忌嘴

草酸盐结石患者应避免喝浓茶,避免吃西红柿、菠菜、花生等富含草酸盐的食物;尿酸盐结石患者应避免饮酒,少吃富含嘌呤的食物,比如豆腐、海鲜、动物内脏等,多吃粗粮、富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

结石的诱因

泌尿系感染也是结石的诱因,得了泌尿系感染,要尽早治疗;反复出现泌尿系结石,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应到专科医师处全面检查。

小拖病,大拖命!

身体给7种小病的“最后期限”

很多大病就是这样“拖”出来的,很多症状持续一段时间仍不见好转,我们就必须警惕了。小卫总结了身体7种小病的“最后期限”,一旦超过这个时间,赶紧就医。

1

半年内体重大幅减轻

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有利于维持身体健康状态,但如果没有刻意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量,半年之内体重大幅下降,并伴有疲劳、乏力、酸痛感等,要当心可能是一些较严重的疾病。

由于肿瘤细胞会消耗人体营养,短期内不明原因的体重大幅减轻,很可能是肿瘤信号,如大肠癌、胰腺癌、肝癌等。

其他常见原因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亢;

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肝硬化等;

精神性疾病也不可忽视,如抑郁症。

这种医院排查肿瘤,如实告诉医生既往病史和家族遗传病史,并根据相关症状,在医生指导下做检查。

2

突发性胸痛超5分钟

导致胸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胸壁本身损伤、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但只要出现突发性胸痛,都应立即就医。

专家指出,心脏问题引起的胸痛最危险。

如心绞痛,多表现为闷痛、压榨性疼痛或胸骨后、咽喉部紧缩感,有些患者仅有胸闷,可分为典型性心绞痛和不典型性心绞痛。

典型的心绞痛常在劳累、情绪激动、受寒、饱食、吸烟时发生,历时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在1~2分钟内(很少超过5分钟)消失。

不典型性心绞痛常与胃病、牙痛、肩周炎发作,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需注意识别。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有发热,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使之缓解。

另外,带状疱疹、脊柱退行性变、肿瘤等可引起肋间神经痛。常见症状为胸部疼痛、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

专家提醒:

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稍微活动一下就感到胸闷、心慌,并时常出现仅有几秒钟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痛,就应特别注意,及早就医诊治。

患有冠心病的人,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并及时就医。

3

大便异常持续1~2周

“多长时间大便一次?”“排便是否顺畅?”“便色有无异常?”这些问题,如不是医生问起,很少有人注意。

专家提示,当排便习惯改变超过1~2周,意味着肠道功能异常,需要引起注意。

在饮食习惯没改变的情况下,大便突然时干时稀、粗细不一,甚至带血或黏液,最好及时排查一下是否是肠道肿瘤。

有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病史的患者,如果长时间排泄黑色柏油便,需考虑消化道出血或胃癌风险。

专家建议:

健康体检时,“大便潜血”和“肛门指诊”检查是筛查消化道肿瘤最基本的必检项目,体检中不能嫌麻烦而漏做。

45岁以上或有消化道肿瘤风险的人,每年最好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大便异常超过2周时,要及时就医,不要自己随意服药。

4

咳嗽伴气短超过3周

咳嗽是最常见的病症,一般3周即可痊愈。

但如果咳嗽持续时间过长,并伴有气短症状,有可能是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前兆。

专家表示:

有长期吸烟习惯的中老年人如果时常咳嗽,伴有少量黏液性痰,有罹患慢阻肺的可能。

年轻人有这样的症状,并有过敏史,可能是哮喘前兆。

持续咳嗽的其他原因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霉菌和尘螨过敏、支气管扩张症、鼻后滴漏,某些处方药物也会导致咳嗽。

专家建议,有不良生活习惯和过敏史的人咳嗽时间过长,应及时就医检查,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5

持续头痛超过1周

每个人都有过头痛的经历,但大多数都是偶发性的,多是疲劳所致,大部分没有器质性病变,但如果持续时间超过1周,最好及时就医。

头痛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头痛主要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伴有头晕、恶心、喷射状呕吐。

慢性头痛包括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偏头痛和颈椎病引发的头痛。

往往是慢性疼痛的急性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周,如不及时就医,严重可导致精神抑郁。

头痛持续发作时,合理服用止痛药,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局部痛点注射、理疗、射频等治疗。

6

伤口3周不愈合

我们的身体有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当皮肤有伤口时,吞噬细胞和体液会帮助愈合。

如果伤口3周内不愈合,或出现异常症状,可能意味着身体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调节功能不正常,影响了机体的糖代谢,组织的再生修复功能受累,从而造成伤口不易愈合。

体质较弱的人伤口也好得慢,是因为本身营养不良,外伤后破坏机体的代谢平衡,使体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消耗过度,从而影响伤口愈合。

专家建议:

生活中应定期检查皮肤,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变化。

外伤后观察伤口愈合和破溃程度,后背等自己看不到的部位,可请家人帮忙检查。

7

喉咙痛超过3周

喉咙痛通常是病毒感染的结果,冬季尤其常见,症状通常持续1周自行消失。

但如果喉咙痛超过3周,应尽早就医。

专家指出:

反流性食管炎由于反流液体进入食管与气管交接口,也会刺激引起喉咙疼痛。

部分颈部和颅底肿瘤患者也有喉咙痛症状。

咽拭子检查是最基本的致病因素检测方法。

若检测为细菌感染,如链球菌咽喉炎,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

当喉咙痛伴随腺体肿大时,应遵医嘱接受血液检查,排查免疫性疾病和骨髓异常、淋巴瘤和白血病的可能。

本文为腾讯医典独家稿件,二次转载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lcbx/10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