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生活百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年有四季,运动着的大自然表现在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春天是万物往上升的时候,夏天是万物开始生长的时候,到了秋天万物开始收获,冬天是万物开始藏的时候。这就构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人也是一样,要“与天地共阴阳”、“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离自然太远,离疾病就近了。

春天树要发芽了,它所有的营养从根部向枝干调动,它的力量是从内部向外走。人在春天,人的气血从内脏向四肢调动。这季节在吃的时候,应该选一些偏阳性的东西,比如说青椒、韭菜、蒜苗、葱头、豆芽,最好在春天时吃韭菜、鸡蛋、松子、摊饼,古代最推崇这种方法。韭菜它是割了一茬又一茬,有一种不断生发的功能,韭菜阳气很足,松子是在天寒地动当中还郁郁茺茺,它里面焕发着阳气。

到了夏天,树叶非常繁茂了,人的气血都调动到外面去了,而内里是空虚的。中医说至虚之处必是致病之所。到夏天,天气特别热的时候,要吃一点人参生麦饮。生麦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制成,用人参补气;汗出得太多了,用五味子收敛,敛心气;天气太热,汗出了以后伤阴,所以用麦冬养阴。

秋风一起,人的气血开始从外面向里面走。用一点秋梨膏,就不会在秋天到来的时候由于肺气不降而生咳嗽。可多吃一些养阴的食物,比方说柿子,柿子是收敛的,如果便稀的时候,吃点柿子或柿子饼,人很快就不便稀了。秋收是收敛的时候,红枣、花生、莲藕、山药、芋头,特别是山药和芋头,应该是每天或几天都要吃的食物。因为山药是补肾健脾,芋头是润肺、滑肠、补血。

冬三月应该万物闭藏,冰天雪地,人的气血都藏到里面了,此时,要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一定使自己的情志(心情)若伏若匿,身体去寒就温,不要着凉的东西。男士重在补肾,比如说六味地黄丸、桂附八味丸等都可以用。女同志以补血为主,可吃些阿胶、大枣、核桃仁等制成的膏滋药。

四季饮食调理与健康

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抗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旺、懈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或引起胆汁分泌异常。另外,承受着春季的到来,各种新鲜蔬菜大量上市,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如菠菜、芥菜、莴笋、芹菜、油菜、香椿等。

按我国中医观点,春天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天萌发、生长,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春天养阳。春天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春天的肝火上升,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因此,春季调理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夏季阳光充足,气候炎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新陈代谢也十分旺盛。人体阳气外发,阴气内伏,皮肤毛孔开泄,腠理疏松。前人曾提出,夏季要注意“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此外,中医还有“冬病夏养”之说,对于平素体虚者,在夏季之时注意养气,给予培补,勿食冷食凉,比冬季再用温补效果更好。某些冬季易复发的疾病,于夏季进行调治,即“冬病夏治”,也是中医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重视夏天饮食调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由于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工作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素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因天热大量出汗,常导致许多营养素从汗液流失。加上夏天人们的食欲减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营养素的正常摄取。所有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营养素代谢紊乱,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或其他疾病,故夏天的饮食调养是十分必要的。

秋季是一个金风送爽、气候宜人的季节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中医学认为,从性来分,燥气可有温燥与凉燥之别。初秋之气,由于禀受了夏季炎热气候的余气,刚烈肃杀,形如老虎咬从之凶猛,故称之为温燥;深秋之气,由于接近寒冷的冬季,寒意加深,则称为凉燥。另一方面,人体经过暑热,消耗甚多,若增加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类营养,适当进行调理,可补充夏季的损耗,增强体质,改善人体气阴之不足,因此,秋季饮食调理对健康的影响十分巨大。

滋阴润燥养肺原则

秋季气候较为干燥,而燥易伤人肺脏,会出现口干、咽干、唇焦、干咳或气促等症状,秋燥也易伤阴,导致阴虚,因此秋季进补原则应为滋阴润燥养肺。

膳食宜少辛多酸

秋季膳食调理宜少辛多酸,即少吃辛辣、燥热的食品,如葱、蒜、姜、辣椒等,可增加点酸味食品,如广柑、山楂、醋等。按中医观点,肺主辛味,辛能胜酸,少辛多酸,可防肺太盛,这对预防感冒、燥咳有一定好处。

宜多饮水

秋季宜多饮水,食衡粥、菜汤、豆浆及蔬菜、水果等。祖国医学认为,秋燥食粥,能和胃补脾、润肺燥,尤其老年人在秋季更应经常食粥,如果在粥中加入梨、胡萝卜、芝麻、百合等食物,更能收到良好效果。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自然界的生物都进入了藏匿、冬眠状态,以蓄积能量,称之为“冬藏”。此时气候寒冷、阴气盛极,万物敛藏,人体阳气也处于内收阶段,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所以冬季养生关键在于“藏”。人类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当然也要以养藏为原则,只是人类所要“藏”的,是体内的热能和生命的“动力”。这“热能”和“动力”,中医学便称之为“阳气”。冬季养生应该做到“无扰乎阳”,也就是不要损害人体的阳气。

此时的精神调养一定也要注意心情的“藏”,即含蓄,情绪要安静,稳定、愉快,不急不燥,避免恐吓、惊吓等情绪过激的行为,不要太过发泄,以保证冬令阳气潜藏的正常自然规律不被破坏。

冬季气候寒冷,夜长昼短,一般都喜早睡晚期,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早睡能养阳,晚起能养阴,但是晚起并不是赖床不起,并不是可以睡懒觉。充足的睡眠也有利于阳气的沉潜和阴精的蓄积。当然冬季需注意保暖以免阳气的耗散。

隆冬的季节,因为过于寒冷,会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所以要注意早晚的温差,在穿衣、居室等方面要采取房东保暖的措施。使室温维持在20℃——23℃,使自己的手心、足心温暖,但不易过热,那样容易使人烦躁。老人不可以在高温下长时间洗澡沐浴,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健康的,是“治未病”。

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简言之,要做到“淡”字。

第二就是饮食养生。关键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南宋陆游的养生方法是喝粥。他有一首诗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中国人盐的摄入量超标,脑溢血、高血压等疾病与此相关。上述观点也与目前营养学界提倡的“健康膳食金字塔”相一致。

第三是运动养生。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比如,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个功,在办公室也可以做。

第四是房事养生。《洞玄子》、《素女经》等也是研究“房中术”的书籍,讲究阴阳和谐,并强调欲不可早,不可过度,又不可无的思想。

第五是气功养生。《庄子》讲“吐故纳新,熊径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吐故纳新”指做气功,“熊径鸟申”讲人就像熊一样攀援,像鸟一样左顾右盼。这两种方法就是导引,这样做的人就是养形人。养形要达到什么效果?要像彭祖那样“寿高八百”。气功养生在日本很流行,有人写了一本书《只需五分钟》。在这五分钟里,常吐气、常呼吸。当头昏脑胀时,不妨这样做做,五分钟后会耳目清明,心情为之一爽。

第六是药物养生。如柏子仁,就是柏树的果子,也是一种养生长寿食物。植物里寿命最长的就是柏树和松树,我们常说“千年柏树”。柏子仁有养性、安神、润肠、通便、养颜的功效。

四季饮食调理与健康

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抗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旺、懈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或引起胆汁分泌异常。另外,承受着春季的到来,各种新鲜蔬菜大量上市,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如菠菜、芥菜、莴笋、芹菜、油菜、香椿等。

按我国中医观点,春天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天萌发、生长,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春天养阳。春天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春天的肝火上升,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因此,春季调理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夏季阳光充足,气候炎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新陈代谢也十分旺盛。人体阳气外发,阴气内伏,皮肤毛孔开泄,腠理疏松。前人曾提出,夏季要注意“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此外,中医还有“冬病夏养”之说,对于平素体虚者,在夏季之时注意养气,给予培补,勿食冷食凉,比冬季再用温补效果更好。某些冬季易复发的疾病,于夏季进行调治,即“冬病夏治”,也是中医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重视夏天饮食调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由于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工作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素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因天热大量出汗,常导致许多营养素从汗液流失。加上夏天人们的食欲减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营养素的正常摄取。所有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营养素代谢紊乱,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或其他疾病,故夏天的饮食调养是十分必要的。

秋季是一个金风送爽、气候宜人的季节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中医学认为,从性来分,燥气可有温燥与凉燥之别。初秋之气,由于禀受了夏季炎热气候的余气,刚烈肃杀,形如老虎咬从之凶猛,故称之为温燥;深秋之气,由于接近寒冷的冬季,寒意加深,则称为凉燥。另一方面,人体经过暑热,消耗甚多,若增加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类营养,适当进行调理,可补充夏季的损耗,增强体质,改善人体气阴之不足,因此,秋季饮食调理对健康的影响十分巨大。

滋阴润燥养肺原则

秋季气候较为干燥,而燥易伤人肺脏,会出现口干、咽干、唇焦、干咳或气促等症状,秋燥也易伤阴,导致阴虚,因此秋季进补原则应为滋阴润燥养肺。

膳食宜少辛多酸

秋季膳食调理宜少辛多酸,即少吃辛辣、燥热的食品,如葱、蒜、姜、辣椒等,可增加点酸味食品,如广柑、山楂、醋等。按中医观点,肺主辛味,辛能胜酸,少辛多酸,可防肺太盛,这对预防感冒、燥咳有一定好处。

宜多饮水

秋季宜多饮水,食衡粥、菜汤、豆浆及蔬菜、水果等。祖国医学认为,秋燥食粥,能和胃补脾、润肺燥,尤其老年人在秋季更应经常食粥,如果在粥中加入梨、胡萝卜、芝麻、百合等食物,更能收到良好效果。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自然界的生物都进入了藏匿、冬眠状态,以蓄积能量,称之为“冬藏”。此时气候寒冷、阴气盛极,万物敛藏,人体阳气也处于内收阶段,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所以冬季养生关键在于“藏”。人类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当然也要以养藏为原则,只是人类所要“藏”的,是体内的热能和生命的“动力”。这“热能”和“动力”,中医学便称之为“阳气”。冬季养生应该做到“无扰乎阳”,也就是不要损害人体的阳气。

此时的精神调养一定也要注意心情的“藏”,即含蓄,情绪要安静,稳定、愉快,不急不燥,避免恐吓、惊吓等情绪过激的行为,不要太过发泄,以保证冬令阳气潜藏的正常自然规律不被破坏。

冬季气候寒冷,夜长昼短,一般都喜早睡晚期,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早睡能养阳,晚起能养阴,但是晚起并不是赖床不起,并不是可以睡懒觉。充足的睡眠也有利于阳气的沉潜和阴精的蓄积。当然冬季需注意保暖以免阳气的耗散。

隆冬的季节,因为过于寒冷,会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所以要注意早晚的温差,在穿衣、居室等方面要采取房东保暖的措施。使室温维持在20℃——23℃,使自己的手心、足心温暖,但不易过热,那样容易使人烦躁。老人不可以在高温下长时间洗澡沐浴,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冬季益在早晨太阳升起之后锻炼身体,可以选择适当的项目,如太极拳,散步,慢跑等,但不可出汗太多,那样比较容易感冒,体出微汗最宜。只需适当地运动,不要过于疲劳。冬季不可以做得太久,要不时的起来活动一下筋骨,使全身气血通畅。

冬季(冬藏)是进补的大好季节,万物生机潜伏,此季节正是人体“养藏”最好时刻。俗说:“冬季进补”,也是这个道理。它符合秋冬养阴的养身原则,冬以藏为主,此时进补很容易将进补的营养转化为能量而储存于体内,对那些体弱多病患者,营养不良的老人孩子是最适宜的季节。冬令进补,药补不如食补,谷、羊、鳖、龟、藕、木耳等,皆为有益的滋补食品。

年第五期“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培训班定定于年4月7—11号在上海举办。

(年《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第三版(上、下册),是在年第一版,年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数十位学习朋友的临床反馈的病例,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书重约一公斤,购买可加作者联系购买。)

年第五期“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学习班定于4月7号—11号在上海举办,学习时间五天(白天+晚上),老学员复训免学费(复训的家人,请一定提前报名,额满为止)。此班加强抑郁症、失眠、糖尿病、颈肩腰腿疼、小儿疾病的讲解。

“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王英华老师在近三十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展、总结而成的,自年王英华老师开始国内首次大面积推广脏腑按摩开始,已经举办近两百次培训班和讲座,每次培训根据参加学习人员的实际情况,每一期内容会有所变化和不同,可重复免费复训,每期限额十人,参加学习者,务必请提前报名,预留名额。受各种疾病困扰,需要调理身体的患者也可以与我联系,全国各地有以前学习的朋友开设的脏腑调理工作室,技术精湛、效果神奇,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推荐适合的老师,为您的健康保健护航。

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学习内容简介

一、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理念:

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是王英华老师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十多年的教学基础上,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整理出的思路清晰、效果显著、集养生、保健、治疗手法于一体的脏腑按摩手法。年出版《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发行十多万本,年出版《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修订版,以儒、释、道、易、医的思维阐述手法临床的运用和疾病的治疗,得到很多读者的高度好评。

“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是王英华先生提出的生命与形体同时调理的临床思维和理念,此法从调理后天之本脾胃入手,通过调节三焦,恢复气血,通调水道,疏解情志;调理脏腑,强化自治系统,恢复人的自愈功能,从而达到脏腑平衡,阴阳协调,上可益寿延年,中可强身健体,下可治病祛病的调理方法。

经两千余名学员共同验证后得出的结论,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特点:简单、易学、速效、安全,具有养生、保健、祛病、美容、延生、开智六大特点。

二、脏腑机能调整培训内容:

(一)理论学习内容:

1、《周易》与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

2、快速提高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全息调节法;

3、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法提出影响人体患病的五要素:心性、呼吸、饮食、环境、脏腑不调;

4、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与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

5、《道德经》、《庄子》与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

6、揭秘十四经络隐藏的生命与形体的奥秘;

7、诊断法:(1)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基本原则;(2)脏腑辩证;(3)望诊(4)闻诊(5)问诊(6)切诊

(二)手法学习内容:

1、脏腑按摩穴位配伍原则;

2、调整任脉法;

3、搜骨洗髓法:(1)通三关(2)调理三焦(3)调三压;

4、推腹行气法:(1)聚气敛神(2)运化中气(3)太极运转(4)调运玄牝;

5、点通督脉法;

6、推腑行气法;

7、推背升阳法;

8、疏肝理气法;

9、健脾和胃法;

10、头部分筋法;

11、颈部分筋法;

12、臂部分筋法;

13、腿部分筋法;

14、脏腑机能调整小儿增高法(本人多年研究成果。);

15、临床技巧。

三、调理范围

五脏六腑、颈肩腰腿疼、内妇儿科疾病的调理,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肺气肿、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溃疡、胃脘痛、胃炎、痞满、纳呆、胃下垂、腹泻、习惯性便秘、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脂肪肝、肾炎、肾病综合正症、肾结核、神经性失眠、三叉神经痛、癫痫、偏头痛、面神经麻痹、帕金森病、中风、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尿失禁、半身不遂、视力模糊、痉挛、结石、胆囊炎、肠梗阻、乳腺炎、前列腺增生、痛经、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抑郁症、子宫肌瘤、子宫脱垂、乳癖、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盆腔炎、佝偻病、百日咳、细菌性痢疾……

四、本期免费传授多种疾病的快速无药治疗方法:

(1)肩周炎:1至3分钟左右立感轻松;

(2)颈肩背酸痛:3至5分钟立感轻松;

(3)急性胃痛:3至5分钟消除症状;

(4)脚踝扭伤:对新伤复位不超过2秒钟;

(5)手腕崴伤:复位不超过5秒钟;

(6)坐骨神经痛:10次左右痊愈;

(7)呃逆:病情较轻的,病程较短的,1至5分钟消除症状;

(8)呕吐:一般1次消除症状;

(9)急性腰扭伤:3分钟左右可愈;

(10)腰椎间盘突出症久病:1至3分钟立感轻松;

(11)癫狂发作:狂呼叫骂、打人毁物3至5分钟可恢复正常;

(12)落枕:不用斜扳,3至5分钟消除症状;

(13)腹泄:1至3分钟左右可愈;

(14)高血压:1至3分钟左右可使血压下降;

(15)牙痛:3至5分钟消除症状;

(16)急性咽喉痛:3至5分钟消除症状;

(17)胸口岔气:3至5分钟左右可愈;

……

学习内容介绍

1、扶阳排浊指掌大力法:扶持阳气、增强体力、减肥健美,运用此法气虚肥胖有很好的减肥效果。

2、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特点:简单、易学;安全、速效;舒适、无痛苦;从本入手、完全符合中医的圆运动;生命和形体同时调节,治病医命。

3、学习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意义:拨阴取阳、转逆为顺、化克为生。

4、学好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秘诀:管住嘴、守住心、找到根。

5、了解用汉字解读疾病的思路:如汉字解读艾灸;汉字解读脏腑按摩揉腹的意义。

6、脏腑机能按摩法的作用:养护生命;保健身体;祛病疾病;美化容颜;开发智慧。

7、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理论依据: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

8、对疾病的解读,疾病与生命的关系不是你死我活。

9、洞悉时代病的本质,创造有效的调理机制。

10、疾病的范围:①身体疾病。②生命疾病;身体不适、重病缠身、工作不顺、家庭不睦、意外伤害都数疾病的范围。

11、中医是符合中庸之道的文化体系,既可以养生健身祛病,生活中还要善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12、解密自然平衡与疾病、灾难的秘密。

13、医学的秘诀不在医内而在医外;传统文化是学好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根本。

14、古之明医皆大儒——《医理大概约说》;

15、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16、医道从自然中来:天有行云,地有流水,人体气血应无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阴符经》;

17、治病首重调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

18、不管任何行业成才的秘诀只有一个:一门深入、长期熏修;

19、探寻疾病从何而来?

20、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世界的四种力,探讨疾病的根源;

21、从细胞、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夸克、弦等理论思考疾病的产生;

22、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探讨自然与人的关系;

23、十二经络与任督两脉并称十四经络,十二经络主管人的形体系统,任督两脉统领其余六脉主管人的生命系统。

24、心性与疾病:有诸于内必形于外。

25、为什么生活方式相同的两个人,得病完全不同?

26、性格与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什么样的疾病一定有什么样的性格与之对应。

27、学习庄子的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调理疾病的方法;

28、生命与形体的关系;

29、生命病与身体生病;

30、因果定律、曲线运动法则与中医临床、人性的关系。

31、重大疾病要明白,为什么受惩罚的是自己。同事、朋友或夫妻之间,在工作、生活中,明明错在对方,受惩罚的也应该是对方,而我们自己却重病缠身。

32、面相与心态

33、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如何补肾?各种肾病的调理思路,尿毒症等患者的性格特点?

34、从五行的角度分析癌症的起因和治疗机理;

35、臂部分筋法:(1)作用:打通臂部经络和肺系统的排毒通道;(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对网球肘、肩周炎效果显著,立竿见影。(4)双臂是上焦的通道,臂部分筋是脏腑按摩不能缺少的部分。

36、脏腑机能调整调理三焦手法之一:调理任脉。(1)调理任脉所用穴位;(2)调理任脉的目的:总任诸阴;(3)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4)任脉调理的适应症及范围。(5)任脉操作无论是从颈椎、双臂、双腿、阑门、地门…入手,是由患者的病情决定的,不能千篇一律。

37、任脉的起源,《汉书?王莽传》如何暗示任脉的诞生。

38、清初黄谷彩绘的《明堂经脉图》,任脉的图像是女性的含义。《周氏经络大全》云:“任之为有孕也,妇人生养之本。”

39、古人对任脉的论述:医书记载任脉的四种走向。

40、饮食:病从口入。民以食为天,不正确的饮食是导致急慢性疾病产生的根本之一。

41、病人不忌口,忙坏大夫手。

42、反季节蔬菜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很多人受寒湿困扰,运用适当的手法让身体温暖起来。

43、“疼、痛”两个字与手法“通、透、温、热”的关系。

44、天清地浊,自然之理,上焦清净,下焦排浊,人身之理,人生病是因为上面不清净,下面不排浊。

45、古人修仙的饮食思路;

46、气味重浊的食物对身体的影响;

47、呼吸:气是身体的能量,百病生于气,掌握正确的呼吸是养生的第一要务。

48、呼吸健身长生法:从内景图中寻找人体最机密的穴:元神穴。针之不及,灸之难到,可以通过呼吸调理。

49、呼吸对减肥的效果和机理。

50、呼吸对重症患者的意义。

51:脏腑机能调整之疏肝理气法:(1)作用:疏肝理气、行气活血;(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对胃病、腹胀、肝气不舒、胁肋疼痛、妇科等病效果极为显著。

51、环境:天人相应,形神合一,是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

52、自然与人体的对应关系,树木植被的减少与人文环境变化的关系,木生火的环节出现问题,引发肾病、脾胃病、心脑血管等等疾病的增加。

53、外界环境的变化与人体的疾病:树木越长越高,楼房越盖越高,孩子越长越高的原因与阳气的关系。

54、人体阳气充沛,肢体柔软,与房屋灯光颜色、装饰的关系;

55、皮肤颜色,形体与疾病的关系;

56、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分析糖尿病的治疗思路。

57、脏腑机能调整之颈部分筋法:(1)作用:颈椎对人体的生命和健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对颈椎病、头晕、高血压、头痛,效果显著,立竿见影。

58、了解楼层五行对人的健康和运气的影响;

59、一切疾病都是升清降浊紊乱;

60、擒贼先擒王,治病抓主症,善治病者,先调其气,次疗诸疾病;

61、从“腔”字探讨脏腑机能调整手法调气的秘密;

62、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消,土要生万物,必须要升清降浊,阳升湿降;

63、大动耗气,小动生气;

64、妇人百病当先调经,经调百病轻;

65、情绪与经络的关系。

66、四关的运用;

67、疏通三阴三阳法;

68、古代金銮殿上皇帝面南背北,文东武西的安排,与人体左升右降的内在联系。

69、八个字概括脾胃出现疾病的表现。

70、脏腑机能调整调理三焦手法之二:从左升右降,土气斡旋,一气周流理论,引伸出的各种疾病穴位的配伍。

71、脏腑、24节气与椎体的关系;

72、任脉穴位、节气、椎体的关系;

73、舌诊:自然环境与舌苔,舌苔被称为天然胃镜,就像土地上生长的万物,把舌苔喻自然,就可以轻松从舌苔解读身体虚实寒热的密码;

74、中医药“补肾”的含义与方法;

75、治木必先安土、土可旺四肢九窍十二经络。

76、抒发心情及预防肥胖的锻炼方法;

77、脏腑机能调整与病机十九条;

78、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三关开关法:开关打开,后背处于温热状态,后背主阳,阳气生发;使全身温热。

79、脏腑机能调整之清胃健脾法(包含推背升阳法):(1)作用:调理中焦、扶持阳气;(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胃病、腹胀、消化不良。

80、百会、神阙、涌泉三大穴位的应用。如,百会一穴治疗感冒、美尼尔氏病、头晕、头痛、眩晕、脱肛、尿道炎、高血压、低血压等多种疾病的运用方法;

81、头部分筋法:(1)作用:疏通头部经络;(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头痛、高血压,脚发热。

82、先天疾病是如何导致的?怎样避免先天疾病的出现。

83、中医解读一、二、三、四、五(为何三之后,不再用横线表示):一为太极,二为阴阳,三为天人地,四为万物生,五为……

84、从数字解读揉腹或其他手法时21次、36次、49次蕴藏的秘密;

85、从易医解读人体的温度为何是37度?其中隐藏的道理;

86、伤筋动骨为何需要一百天?

87、春、夏、秋、冬的自然交替,感悟命运和疾病的秘密(调理重病不可不知的内容)。

88、十二官对脏腑机能调整的意义;

89、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调理三焦手法之三搜骨洗髓法:(1)作用:与任脉配合使用,疏通全身气机;(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对体形庞大,痰湿严重、施以脏腑点穴按摩法任脉调理难以速效的时候,可以此法代替。辩证施治,灵活配伍,操作后,三焦通畅、三关舒适、气机通畅。

90、脏腑机能调整手法学治癫痫的机理:先祛痰,治痰先治气,气行则痰化不生(风痰阻闭、痰火上扰、痰瘀阻窍)。

91、古人对督脉的论述:古代医书记载督脉的两种走向。

92、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之督脉调理法。(1)作用:疏通督脉气机;(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与任脉配合使用,通调全身气机。

93、调气对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脊椎紊乱等脊柱问题引发疾病的意义。如:胸阳不振,必驼背;肝气不伸,必左陷;肺气不降,必右突;肾气不足,必背僵。

94、从形体和生命的角度阐述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思路,强制对应柔软,肝主筋,筋主柔,赖气以煦之,血以濡之……

95、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思路,腰,肉中最重要的地方,腰处于上下左右的中间,中间脊柱处于背后的左右中间位置,中间的位置由脾胃所主,中焦脾胃是关键……

96、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之推腑行气法。(1)作用:大补元气、增强脏腑功能,扶阳减肥;(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与任脉和搜骨洗髓配合使用,增强效果。

97、五脏生理疾病示意图。

98、脏腑机能调整手法临床运用的四诊概念:望闻问切。

99、腹诊。

、两本三枢:先天之本为肾,后天之本脾胃。少阳枢,少阴枢,太阴脾所主的升降之枢。

、怀孕前后的诸多因素对孩子终身命运的影响。

、孔子见老子,回来后三天而不语……通过老子与孔子的对话,我们如何感悟技术的运用?

、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为什么春秋用分,冬夏用至?与临床的关系。

、阴成形,阳化气的理论在脏腑机能调整临床中的应用。

、善补阳者阴中求阳,消耗阳气的方式有哪些?

、目前所行的运势(三元九运)与我们的关系。如按摩行业的发展、房价的走向,如何顺势而行。

、抑郁症:思则气闭,肺气闭郁,肝气不达,脾土板结。当以调节三焦,使其气机宣通为要。肝喜条达(肝气能调达,必须无痰浊阻碍),一旦抑郁,必横逆犯胃,因此,情志不遂,鲜有胃口常开之人。初郁气滞,久郁必损心阳、膻中气少,膻中喜乐之官,气足则喜,气虚则郁。

、学会给疾病找去路.

、胸闷腹胀,痰多:胸者,心阳所布,腹者,脾阳所布。胸主天气,腹主地气。心阳虚则痰阻高空,脾阳虚则湿阻地表。

、肥胖:身体肥肿,皆主痰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宫寒的治疗方法:子宫的解释,称子而不称丑、寅、卯、辰宫,子为北方,六十甲子之首,宫为室,妇人称寝曰宫……

、五行的范围、归属及生克特点。

、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之腿部分筋法。(1)作用:疏通腹部排毒的通道,疏通经络;(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对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不适,及各类腿部疾病;(4)双腿是下焦的通道,腿部分筋是脏腑按摩不能缺少的部分。

、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遵循脾主四肢、脾阳不升四肢不举的中医理念,对颈肩腰腿疼痛的快速治疗机理;

、乳腺增生的治疗思路:脾土运化功能失常,聚湿为痰,或忧思过度,而致肝失疏泄。

、点穴的力度对饮食的影响;

、技巧手法分享;

、疏通经络是决定外用药是否更为有效果的关键。

、临床特效食疗法分享。

、类风湿的调理方案;

、学会和疾病对话;

、不孕不育症的原因及治疗思路(男有九种,女有十种情况导致的不孕,其他情况);

、八髎穴的解释:八主坤,坤主脾胃,主女性;髎,主空隙……

、肝开窍于目,干眼症的调理。

、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之推腹清脏法。(1)作用:强壮脏腑功能;(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便秘、腹胀、消化不良。

、探讨“病气”的原理;

、从《道德经》和《庄子》寻找调理抑郁症、自闭症的方法。

、一用就灵的小儿保健手法,姓名对婴幼儿的身体影响。

、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之清胃健脾法。(1)作用:增强脾胃功能,恢复土气斡旋的能力;(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胃病、腹胀、颈椎病、腰痛、妇科疾病

、分清手法中的没有用和不会用的区别。

、三至五秒钟消除腕部腱鞘积液。

、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临床治疗范围。

、手法调理过程中的瞑眩反应。

、治疗过程医患双方的五行气场要相互融合。

附:已经参加过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老学员进修,相应班次,免收学费,但每次名额有限,也需要提前预约名额。年,王英华先生在多年临床的基础上,再次把技术全面升级为“脏腑生命学”(分为易医篇、医理篇、五行篇、手法篇、人性篇。每个篇章又分为三至五项单独内容、每项内容预计学习时间需要三至五天。),已经参加过“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老学员,提供五十个以上运用“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临床治愈病例,可以提出申请,继续免费学习。

培训地点:上海

报名

报名方式:提前预定名额(提前报名,拒绝空降)

报到时间:年4月6号报到

培训时间:年4月7号——11号,五天(白天+晚上)

报名学习条件,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lcbx/1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