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每日一穴本神

本神为经穴名(BěnshénGB1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本神是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本即根本,神即神志,此穴在前发际神庭旁,内为脑之所在,脑为元神之府,主神志,为人之根本,故名本神。本神穴主治神志、头项等疾患:如中风,半身不遂,呕吐涎沫,癫疾,头痛,眩晕,颈项强急,胸胁相引而痛,小儿惊厥,目赤肿痛,小儿惊风,癫痫,中风昏迷,目眩,颈项强痛,现代又多用本神穴治疗神经性头痛,齿龈炎,神经性头痛,眶上神经痛,胸胁痛,脑卒中,中风后遗症等。

出处

《针灸甲乙经》:本神,在曲差两旁各一寸五分。

穴名解

本即根本,神即神志,此穴在前发际神庭旁,内为脑之所在,脑为元神之府,主神志,为人之根本,故名本神。

本,宗也,有根本、本心之义。神,有心神、神明之义。头为精明之府,诸阳之神气,上合于头。脑者,神之根本也。《黄帝内经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以本神名穴,重视之也。

特异性

本神是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

所属部位

前头

本神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本神穴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本神穴位于头部,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3寸。或于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取穴。正坐仰靠取之。

本神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0.5寸,旁开3寸处;或于神庭穴与头维穴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交点处取穴(《铜人针灸腧穴图经》)。

另说“在曲差两旁各一寸五分,在发际”(《针灸甲乙经》);“在临泣外一寸半”(《医学入门》);“在临泣旁一寸”(《针灸集成》)。

本神穴的取法

正坐或卧位,在前发际内0.5寸,神庭穴旁开3寸处取穴。

本神穴位于头部,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3寸。或于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取穴。正坐仰靠取之。

正坐或仰卧位,于神庭与头维弧形连线(其弧度与前发际弧度相应)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取穴。

快速取穴:正坐,从外眼角直上入发际半横指,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本神穴。

穴位解剖

本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帽状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额骨)。皮肤由额神经的眶上神经分布。在皮下组织内除分布神经外,还有额动、静脉及其分支。额腹是枕额肌的前部,起自帽状腱膜(该膜分两层,包绕额腹的止部)肌纤维向前下方,止于眉部皮肤,并和眼轮匝肌纤维相互交错。其深面的筋膜,则止于眶上缘的上部。该肌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

皮肤→皮下组织→额肌。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眼神经的眶上神经和颞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

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并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通过。

功效与作用

本神穴具有祛风定惊,安神止痛的功效。

本神穴有泻胆火、清头目、宁神志的作用。

本神穴内应于脑,主治惊痫癫疾,神不守舍。

本神穴系胆经与阳维脉之会穴,有清热散风之功。

《皇极经世》:“天之神,栖于日;人之神,栖于目。”足太阳起于目内眦,足少阳起于目外眦,足阳明之承泣在目下,足少阳之阳白在目上,手少阳之上关在目外,手太阳由目锐眦入耳中,由目内眦斜络颧,手阳明止于迎香,接近四白、承泣。手足三阳经气,俱会于目也。又目之精气为神为光,亦神之本也。本穴傍近之穴,为临泣、目窗、正营、承光,均治目病及惊痫,诸有关神明之症,本神穴统能治之。

主治病证

本神穴主治神志、头项等疾患:如中风,半身不遂,呕吐涎沫,癫疾,头痛,眩晕,颈项强急,胸胁相引而痛,小儿惊厥,目赤肿痛,小儿惊风,癫痫,中风昏迷,目眩,颈项强痛,现代又多用本神穴治疗神经性头痛,齿龈炎,神经性头痛,眶上神经痛,胸胁痛,脑卒中,中风后遗症等。

本神穴主治神志、头项等疾患:如中风、半身不遂、呕吐涎沫、癫疾、头痛、眩晕、颈项强急、胸胁相引而痛、小儿惊厥等。

现代又多用本神穴治疗神经性头痛、齿龈炎等。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性头痛,眩晕,癫痫;

2.其它:胸胁痛,脑卒中,中风后遗症。

刺灸法刺法

平刺0.5~0.8寸,局部有胀重感。

灸法

艾条灸5~10分钟。

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本神穴的配伍

本神配颅息、内关,有宽胸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本神配前顶、囟会、天柱,有定惊解痉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本神配神庭、印堂,有疏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前额头痛。

本神配神庭、印堂、攒竹、合谷,治前额头痛。

本神配期门、膻中、内关、阳陵泉,治胸胁痛。

本神配百会、水沟、十宣、内关,治中风不省人事。

按摩

每天早晚各按摩本神穴1次,每次1~3分钟,可有效治疗头痛、目眩等疾病。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痛,目眩,颈项强急,胸胁相引,不得倾侧,本神主之。

《针灸甲乙经》:足少阳、阳维之会。

《备急千金要方》:本神、颅息,主胸胁相引,不得倾侧。本神、前顶、囟会、天柱,主小儿惊痫。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目眩,颈项强急痛,胸胁相引,不得转侧,癫疾,呕吐涎沫。

《针灸大成》:主惊痫,吐涎沫,颈项强急,头痛,目眩,胸胁相引不得转侧,癫疾呕吐涎沫,偏风。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lcbx/12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