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过时为何会感到心痛?这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考。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心主神明,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更是明确指出,心脏不仅是感觉的居所,更是情感的源头,其中快乐与痛苦皆源于此。因此,当人们感到难过时,自然会与心痛紧密相连。这种联系看似不言而喻,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层的情感体验。“心碎综合征”,又称Takotsubo心肌病,其命名源于日本捕章鱼的罐子,形状瓶颈窄而底座宽。患有此病的人,其左心室会肿胀,形状酷似这种罐子。它是一种急性且常为可逆的心力衰竭综合征,常由急性情绪或身体压力触发。多数TTS患者都经历了诸如丧偶、亲友病逝、悲伤、恐惧等“负性”情绪应激,因此被称为“心碎综合征”。
症状与体征“心碎综合征”的症状与体征主要包括左心室肿胀,呈现类似日本捕章鱼罐子的形态。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急性且常为可逆的心力衰竭症状,这些症状常由急性情绪或身体压力触发。多数TTS患者都经历了诸如丧偶、亲友病逝、悲伤、恐惧等“负性”情绪应激,这也是该病被称为“心碎综合征”的原因。该病的主诉症状以急性胸骨后胸痛最为常见,同时,呼吸困难和晕厥也是患者可能表现出的症状。在国际章鱼壶心肌病登记研究中,胸痛、呼吸困难和晕厥的发病率分别达到了75.9%、46.9%和7.7%。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速或室颤)、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或显著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等严重症状。约0%的应激性心肌病患者会表现出心源性休克的症状,包括低血压、精神状态异常、肢体发冷、少尿以及呼吸窘迫等。
治疗方案对于应激性心肌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措施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以及必要时的心脏再血管化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应使用改善心肌缺血、减轻心脏负荷和缓解症状的药物,如β受体拮抗剂、ACE抑制剂等。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心脏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等,以促进患者的全面恢复。对于症状较轻的“心碎综合征”患者,治疗主要聚焦于减轻情绪或身体压力,这类患者的预后通常较为乐观。然而,当该病症合并急性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休克时,治疗措施需要更为积极,且治疗时间可能长达3个月至年。值得注意的是,“心碎综合征”的患病率相对较低,约为0.5%至0.9%,且绝经后女性的患病率会更高。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因情绪波动而感受到的心痛,多数情况下并不足以构成“心碎综合征”的诊断。通常,这类心痛在未经医疗干预的情况下也会逐渐自行缓解。
如何预防“心碎综合征”自我情绪管理至关重要。在面对问题时,我们需要直视并积极寻找负性情绪的根源,从而避免重蹈覆辙。仅仅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的解释是不够的,因为这可能会阻碍我们及时处理负面情绪。
此外,找人倾诉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选择一个能够客观看待问题的朋友,分享你的感受。同时,要注意避免无休止的诉说,以免陷入过深的负面情绪中。如果感到极度痛苦,不妨痛哭一场,这样有助于释放体内因压力和痛苦而产生的负面情绪。郭家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现任长医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她不仅是国家首届青年岐黄学者,还是全国第四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她曾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荣获吉林省第七批拔尖创新人才及吉林省人才政策3.0版C类人才称号。
在学术领域,郭家娟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等。她专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压病、高血脂等病症。她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同时运用中医传统割治法治疗偏头痛和神经性头痛。
此外,郭家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她已培养博硕士48人,并荣获第三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最佳现场课堂教学”及综合成绩二等奖。她主持了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2项,并获得多项科技奖项和学术成果。同时,她发表了60余篇学术论文,并主编或副主编了3部著作。出诊时间:每周二、周四,下午4:30至6:30;每周六、周日,上午8:00至2:00。出诊地点:长医院国医堂B诊室。预约方式:请通过“长医院服务号”进行网上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