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养生妙方吴茱萸饮止头痛

1~3g吴茱萸,加水ml,煎煮,煎至水剩下一半量的时候,分三次饮用。

吴茱萸简称吴萸,《神农本草经》记载,吴茱萸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药性论》载: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壅气。临床上,吴茱萸常用于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在《伤寒论》中有吴茱萸汤就是以吴茱萸为君药,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导致的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等。

(吴茱萸)

吴茱萸煎汤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肝胃虚寒型头痛,症见头痛吐涎沫、胃脘冷痛等。不能不加区分就笼统的采用本法治疗,头痛需要区分外感、内伤,外感头痛要区分风寒、风热,内伤头痛又分为气血虚弱、痰浊、瘀血、肝阳上亢等多种类型。对于顽固难治的头痛,还需要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吴茱萸用于许多药汤中)

从中医理论分析,头痛首先要区别外感与内伤。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而无休止,多属实证,治疗以袪邪为主;内伤头痛起病徐缓,病势也较缓,时作时停,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证,治疗以补虚为主。外感头痛分为风寒、风热、风湿等型。对于风寒头痛:常见到头痛,痛连项背,恶寒,无汗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散风寒,常用川芎茶调散加减。风热头痛:常见到头痛而胀,甚则头痛欲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便秘,尿黄等症状,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常用芎芷石膏汤加减。风湿头痛:常见到头痛如裹,畏风,肢体困重,胸闷,食欲欠佳,小便不利,大便或溏等症状,舌苔白腻,脉浮濡。治宜袪风胜湿,羌活胜湿汤加减。

头痛小知识

内伤头痛常见证型有:

(1)肝阳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心烦易怒,面红口苦,夜眠不宁,大便干结等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潜阳,常用天麻钩藤饮。

(2)气虚头痛:常见到头痛绵绵,时发时止,越累越痛,倦怠无力,自汗畏寒,食少便溏等症状,舌淡,苔薄,脉弱。治宜益气升清,用益气聪明汤加减。

(3)血虚头痛:常见到头痛头晕,面色苍白无光泽,心悸等症状,舌淡,脉细。治宜养血为主,常用四物汤加减。

(4)肾虚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耳鸣,精神疲乏,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症状。肾阳虚者呈现面白畏寒,腹泻便溏,自汗,手足冷,食欲欠佳等症状,脉沉细弱,治宜温补肾阳,常用右归饮;肾阴虚者兼有烦躁烘热,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尿赤便秘等症状,脉细微,舌红,苔少,治宜养阴滋肾,左归饮。

(5)痰浊头痛:常见到头痛昏蒙,胸脘痞闷,食欲欠佳恶心等症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治宜化痰降逆,常用半夏白朮天麻汤。

(6)瘀血头痛:常见到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而且痛得像锥刺一样,舌有瘀斑,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部分头痛区)

头痛有很多原因,临床上常见的有神经性头痛和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大部分病人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头痛性质为钝痛、胀痛、压迫感、麻木感和束带样紧箍感。血管性的原因来自于血管,故统称为血管源性头痛。血管源性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因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称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有明确的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颅内血肿、脑血管炎等)所致的头痛,称为继发性头痛。因为血管和神经的密切关系,在临床上部分患者难以严格区分是源自血管还是神经,统称为血管神经性头痛。

长按下方







































白癜风医院福州哪家好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lcbx/3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