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newideaofelectro-acupuncturetreatmentforperipheralfacialparalysisandthenerve-endocrinehypothesis
Chao-YongWu,Guang-FuWu,Xin-YuWang
周围性面瘫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针灸疗效的适应证之一,也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种,其发病率高,然而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未确切阐明。传统针灸治疗常定位在足阳明胃经及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及经筋上,主因气血内虚,风、寒、热邪侵袭所致;以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为治法。常规针刺选取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为主穴,辩证选择鱼腰、申脉、迎香、承浆、风池、风府、翳风等配穴。(如图A)
(图A)
本文提出了一种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新方法,根据面神经分布及其支配的肌肉进行选穴定位,共设计了5对10个穴(如图B)。
(图B)
前额区:穴位1,阳白水平向中线平移0.5cm;穴位2,悬颅与丝竹空连线的中点。面颊区:穴位3,即上迎香;穴位4,在迎香穴水平向外0.5cm;穴位5,地仓穴水平向外2mm;穴位6,颧髎穴向外移0.5cm;穴位7,巨髎穴向外移0.5cm;穴位8,穴位4与穴位5连线中点。下颌区域:穴位9和穴位10,在口角和目外眦分别向下引垂线,与口角下1cm平行下颌缘所引一弧线的两个交叉点。
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后,采用长25mm毫针针刺,穴位1、2向眼眶斜刺,其余穴位直刺,不做任何针刺手法。选择断续波,根据充电后被刺激肌肉的电反应来微调针刺的深浅和方向,每次约20-30mins,每日1次。
神经-内分泌假说:
F波以运动神经元的生理完整性为基础,其产生的机理是依据神经传导的重要特征即双向传导性,对运动神经施加一个阈上刺激,产生的兴奋将沿刺激点同时向中枢(逆行)和肌肉(顺行)两端传导。F波是少数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运动神经元在受到逆行冲动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并再次沿着运动轴突顺行传导至肌肉而引出的小电位。F波的传入与传出神经是同一条运动神经,从产生的机制上看,它非常适用于以运动功能为主的面神经。因而临床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时选择断续波治疗,在运动神经的外周给予阈上电刺激并等待F波的顺行传导,通过电流强度的调节,改善神经传导障碍是完全科学的和可能的。基于现有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结果,推测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良好疗效或许是以“神经-内分泌”为基础。
(编辑/朱翠红侯道瑞)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及下载原英文版全文)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王新宇,男,中共党员,年8月出生,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全军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成员。
曾获医院特殊贡献奖、医院“身边的感动”大型系列活动先进人物、医院先进教学个人、医院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医院嘉奖等荣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余篇,擅长治疗依据解剖特点,运用电针治疗面神经炎、针灸治疗假性球麻痹、针刺敏感点治疗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依据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特点,组成针灸处方,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针药配合治疗多种疾病并发顽固性呃逆等疾病。
第一作者:吴超勇,中共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临床专业,曾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特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第四届中药饮片辨识大赛”二等奖等荣誉。申报科研课题“丹芪注射液对大鼠UUO模型中BMP-7/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并发表《探究丹芪合剂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疗效》、《中药对肾间质纤维化BMP-7/smads信号通路影响研究概况》,参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预防动画》获得“远志杯”一等奖。曾组织开展“希望工程激励激励行动之药食同源知多少”社区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参与申报希望工程激励激励行动社会企业模式创业实践训练项目“茶余饭后——头上白癜风怎么治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