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按照经络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针灸疗法。它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羊肠线刺激经络穴位后,发挥了穴位、药物的双重效应。穴位中的羊肠线的刺激作用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并能改善血液循环。
埋线疗法是在穴位针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是针刺疗法和组织疗法的综合产物,在国内应用已久,70年前后曾普及到全国各地,基适应症由几种已扩大到百余种,其中对某些慢性病症,具有独特的疗效,如慢支、哮喘、有固定痛点的血管神经性头痛、胃溃疡、类风湿性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等。近年来,我科单用埋线治疗各种慢性病、疑难杂症都见到奇效,深受患者好评。
主要机理
1.穴位封闭效应
埋线前进行的局部麻醉,作用于皮肤,相当于穴位封闭的方法。皮肤上的穴位通过经络沟通和联系脏腑,局麻产生的刺激冲动可起到调整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2.针刺效应,埋针效应
埋线时的针刺入穴位,通过刺激手法,均可产生酸胀感觉,埋入的药线,可代替针灸针在穴位内产生针刺效应。同时药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吸收,也达到埋针作用。
3.组织疗法效应
药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以后相当于异种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药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及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对穴位局部产生刺激作用的同时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
总之,埋线疗法集多种刺激效应于一体,互相配合,相形益彰,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而持久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抑制相邻的病理信息,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调整脏腑,使疾病达到治愈的目的。
主要功效
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埋线的各种效应及刺激过程,形成一种复杂的刺激信息,通过经络的输入,作用于机体,导致功能亢进者受到抑制,衰弱者产生兴奋,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胜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复相对平衡。
2、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疼痛与经络闭塞,气血失调有关,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说,埋线疗法有“制其神,令气易行”,它能转移或抑制与疼痛有关的“神”的活动,使“经气”通畅而达镇静止痛的效果,故可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得以恢复正常。
3、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埋药线的多种效应,一般具有兴奋的作用,对身体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者有一定效果,即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补虚扶正的作用。
总之,埋线疗法的三大作用,相互关联,其作用方式是双向的功能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提高了机体抗病力,消除了病理因素,从而促使人体恢复正常功能。
适应症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埋线对一些疑难病、慢性病、疼痛病效果显著,如三叉神经痛可以当时止痛,远期疗效很好且不损伤神经,是中医保守疗法中治疗三叉神经痛比较理想的方法,埋线对痛风病止痛效果好,且能消除嘌呤酸而达到根治的目的。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和中期患者,运用中医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满意。它的治疗特点止疼效果快、安全,创伤小;并能治本、疗效好,晚期的股骨头坏死建议手术。埋线疗法在癌症的治疗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如对肺癌的治疗,运用中药的同时配合中医埋线效果很好,中医穴位埋线加中药治疗肺癌可以迅速减轻各种症状,同时改变人体内环境,达到标本兼治,延长寿命的目的,特别是埋线对于肺癌胸痛止痛效果独特,对于放化疗反应埋线可减轻呕吐症状,提高疗效。另外,埋线治疗消化道癌症包括食管癌,胃癌等,效果都很不错。
哮喘病,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病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缓解症状快,痛苦小,如能配合中药治疗,标本同治,效果更好。
埋线疗法比针灸的刺激量大,所以对于有些病(疑难病、慢性病、疼痛病)的治疗比针灸的效果要好,它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省时间等特点。适于基础医疗单位使用,值得推广普及。
操作方法
1.按经络学说取穴;
2.医用羊肠线制成备用线,其方法是:把1-2号线剪成2公分左右线段,放在75%酒精内备用;
3.选好穴位,消毒,局部麻醉后用埋线针将线段埋入穴位,针眼涂碘酒,用创可贴固定针眼;
4.术前严格消毒、无菌操作;
5.注意事项:首先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取得密切配合,埋线后要适当活动,以加强穴位刺激。
埋线疗法必须要掌握的总原则和规律
1.埋线疗法是在针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埋一次线相当于针刺20—30次的时间,这就似将针刺中的进针、留针、行针、起针和疗程融为一体。
2.哪些穴位可以埋线?凡能针刺(除接线员趾、眼、耳穴位外)穴位均可埋线。
3.埋线的适应症:凡针刺能治疗的病症,在短时间(10天)内不能治治的均可适用。
4.埋线治疗的选穴原则,基本上同针刺,但要少而精,一般1次1至3穴,最多的1次亦可选20穴左右。
5.埋线进针的角度,15至45度,臀部可直刺。
6.埋线的深浅度,基本上同针刺的深浅度,在躯干部,以不刺破内脏为原则。
7.埋线的间隔时间一般15—90天1次,第2次能否在原穴上埋线是据第一次线的吸收情况而定。
8.在熟悉羊肠线性质的基础上,再灵活选用埋线方法,是能提高疗效的主要途径之一。
9.对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症要掌握好埋线治疗时间,和提倡要有巩固治疗计划。
10.要及时和准确地处理好埋线治疗后的各种反应,这是能使埋线疗法持续开展下去,并能越干越好的必经途径。
禁忌症
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时不宜埋线,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
穴位埋线疗法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况和处理方法
出现情况
埋线后的反应有:胀痛、肿、发麻感,个别的有结节,这是正常反应。术后一周局部红肿针眼溢液、脓,是不应有的反应。头面部埋线反应最轻。
1.胀痛、肿是异体组织进入体内引起肌体反应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刺激穴位,所要达到洽疗目的需要,故不需任何处理。这种反应的轻重,与埋线的部位、深浅度、线的数量及个体的敏感程度时有差异。一般的情况,第一次埋线后的胀痛反应,36小时左右达高峰,以后渐轻,一周后无明显感觉,20天左右按摩之局部有些胀痛,45天左右肠线(指2号线)完体吸收。埋线的次数越多,反应的程度越来越轻,因此需要多次埋线者,羊肠线的用量适当渐增才能提高疗效。
2.发麻感。多数在局部和其经络范围内有些轻度发麻感,痛觉稍差于别处,这是穴位受到长期刺激起到了麻醉作用的标志,一般半个月左右消失,长者到30天左右消失。
3.结节。很少出现,个别的穴位埋线后局部出现硬结节,大至蚕豆大小,质较硬,稍有压痛,这是局部通过异体组织刺激过强,引起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二至三月吸收,不留有后遗症,如能用局部封闭、按摩、热敷等处理可加速吸收。
4.红肿、针眼溢液、脓。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炎症性反应,觉的原因:无菌操作不严,羊肠线本身不洁、线头埋入皮下太浅,针眼愈合困难引起术后感染及机体抵抗力差的因素等。还有对羊肠线过敏引起的化脓。但因感染引起发热者还未遇到过,对这些反应有的认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效果,还有的认为如似化脓灸,不但无害,而且能提高疗效。
处理方法
局部略有红肿(一周内)是正常反应之一,一般不需处理。
1.有红肿热痛者,面积较大,或在一周后出现,是有细菌感染的因素,应用些抗菌素和局部热敷等。一旦针眼溢液、脓者,不管埋线后的时间长短和有无炎症反应,均必需及时设法将未吸收的羊肠线取出,很快即愈。
2.拔针后,凡针眼处见到肠线头时必须取出来重埋,如遇此情况怕麻烦而不取,就反而增加麻烦,对病人不利。
3.血管、神经丰富处进针宜慢,一旦刺破小血管,当时局部隆起,只要压迫片刻即可。
4.头部埋线不需埋发,个别出血较多,用力压迫针眼片刻后涂些碘酒即可,不需包扎。
5.面、耳部埋线,有时出血较多,所以埋线时手中备有大些棉球或纱布方,拔针后针眼出少量血,既能提高疗效又能预防感染,所以是有益无害,提倡针眼出血为佳。
6.休息问题。根据条件而定,一般半体二至三天即可,术后48小时左右可洗澡。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保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