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江应宿医案
一仆人,19岁。患伤寒发热,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入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此水逆证,投五苓散而愈。
按语:对于入口则吐的水逆证,五苓散用散剂即可。
8、姜晓医案
袁某,男,11岁,年3月11日诊。患儿三日前始感微恶风寒,纳差,继而发烧,体温38.5℃,两腮肿痛,恶心欲吐,不思饮食。曾服普济消毒饮,病反加剧,昨夜体温升至39.2℃,头痛呕吐,胸中烦闷。刻诊:面色苍白,两腮肿痛,呕吐频作,吐出物尽为水液,吐后渴饮,水入复吐,且伴睾丸水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滑数。......
桂枝6克,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各10克。捣末,分作三次,水送吞服。
1剂后不再呕吐,脘腹觉畅,能进饮食,头痛减轻,体温38.2℃。继用原方作汤剂,并加山豆根10克,鱼腥草20克以解毒散结。2剂后,诸症消失,腮肿亦平,惟精神稍差,饮食欠佳,随用参苓白术散调理善后。
按语:治疗痄腮一般清热解毒即可,但此案首治显然辩证不完全。呕吐水液,吐后渴饮,水入复吐;又小便不利,睾丸水肿,均为五苓散证,此案以经方治疗,不能将焦点囿于主诉痄腮,应全面辩证施治。
9、彭国钧医案
范某某,男,46岁。患呃逆5天,伴口吐清水,腹胀满,小便不利曾在当地服中药丁香柿蒂散数剂而不能止,于年4月2日来我院中医门诊求治。证见面白,精神疲倦乏力,头晕,不喜言语,呃声沉缓有力,时时欲吐,腹部胀大,烦躁不知所就,舌淡、苔白,脉浮弦。......遂予以五苓散加良姜,服2剂,诸症悉除。
按语:《伤寒论》条曰“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呃逆、欲吐、腹部胀大,头晕,均是水饮停于胃,使得中焦寒,以五苓散祛水饮,加高良姜温中去寒,呃逆自止。
10、刘景棋医案
陈某某,男,45岁,年7月20日初诊。患癫痫已三年,为受惊后而起,最初每月数发,近半年来每天发作,发则不省人事,惊叫抽搐,项背强直,口吐涎沫,每次发作约持续八至十二分钟,屡用西药,未能控制。口渴自汗。苔薄白,脉浮滑。处方:
茯苓18克,猪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泽泻30克,钻地风30克,千年健30克,钩藤30克,防风21克。
服6剂已控制发作。服24剂,临床治愈。疗后3年无复发。
按语:癫痫亦有水饮所致,以五苓散治之自然有良效。此案应有其他未记录的水饮症状反应。
11、杨君医案
李某某,男,9个月。患儿出生后至第7个月前一切正常,第7个月后,发现有手不灵活,有腿活动能力较差,之后患儿头部明显迅速增大,到8个月时双眼已呈“落日”状,头部青筋显露,颜面紫红,头不能拾,四肢不能活动,身体极度消瘦。头围56厘米,前后囱门扩大而饱满,凸出于颅骨。医院诊断为脑积水。
处方:茯苓、大腹皮各15克,猪苓、泽泻、牛膝、车前子各10克,白术5克,桂枝2克。水煎顿服。
服药后尿量明显增多,大便亦呈稀水状,至服完第6剂药后,囱门明显凹陷,面色渐转红润。
前后共服药27剂,患儿四肢渐能活动,颈部亦有力,能抬头活动,囱门未再凸起而痊愈。服药期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7年半后追访,患儿已9岁,精神饱满,智力良好,没患过其它疾病,头围仍为56厘米,惟右手腕部以下发育欠佳,活动力较差。身高、体重均与同年龄健康儿童无异。
按语:目肿、头部肿、四肢不能活动,以虚实来辩,为水液内蓄重症。以五苓散利小便祛水,使脑积水得治。
12、严仲庆医案
顾某某,女,24岁,年1月23日入院。发作性头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暂意识障碍反复发作近三年。曾4次住院治疗,发作期间渐趋缩短,多次脑电图、脑血流图及颅片检查无异常发现。四天前上夜班,突然感到剧烈头痛,两侧太阳穴及前额尤甚,经治疗无效而收入本科病房,拟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癫痫待排。
诊见头痛欲裂,入夜益剧,甚则四肢捶床,抱头痛哭,口干,渴饮,舌红、苔微黄而少,脉细数。
予清热平肝,祛风涤痰之剂不应。细询之,知其虽口干渴饮,但小便却不多。故撇开头痛一症,但从口干渴饮,小便反不多入手,于五苓散原方:
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各10克。
是夜头痛即未发作。7剂后痛止出院。嘱续服一个月。年余,未见复发。
按语:怪病多由水引起,由此案足见经方的治疗思想和神奇。
13、吴克纯医案
徐某某,男,32岁,年9月8日诊。患者耳鸣3月余,曾服小柴胡汤、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耳聋左慈丸、补中益气汤等60余剂皆乏效。
到诊:两耳内有蝉鸣之声,时或如风入耳,听音不清。查体质壮实,饮食、大便正常,小便日数次,色淡不黄,舌质淡红、苔白,脉浮,两耳内未发现异常变化。
此清窍不畅而致耳鸣。以上病治下,上窍不畅,泻下窍,以利小便之法治之。试投五苓散加味:
泽泻30克,茯苓、白术各15克,猪苓12克,桂枝、石菖蒲各9克。
服一剂后,小便次数增多,耳鸣渐减,连服5剂,耳鸣消失。
按语:此案曾服小柴胡汤而不效,可见孔窍之症也不全是半表半里的柴胡证,单一症状反应必须有其他证相互佐证才能确定是何方证。此案除了耳鸣之外症状不多,仅有的线索有小便日数次、舌质红、脉浮,已经可以看出体液代谢出现问题,也可看作小便不利,并有表证和热象,这些都揭示五苓散可用。
14、刘渡舟医案
碧某,女,年10月26日就诊。病失音四个多月,已到了不能言语的程度,而由其家人代诉病情。曾服用大量滋阴清热之品及西药,均未获效。患者音哑无声,咽喉憋塞,口渴欲饮,头目眩晕。兼其大便尚调,惟排溺不利,色白而不黄。切其脉沉,视其舌则淡嫩,苔水而滑。......方用五苓散为最宜。
茯苓30克,猪苓15克,泽泻16克,白术10克,桂枝10克。
服药5剂,咽喉憋闷大减,多年小便不解症状亦除。惟有鼻塞为甚,嗅觉不敏,于上方加麻黄0.5克,续服3剂,病愈。从此未见复发。
按语:音哑无声是因为津液不能达于声部咽喉之处,原因在于小便不利,旧水不去,新水不生,而致咽干、口渴、头眩目晕、不能言语。此案无论诸证,还是舌脉之象,无不显示水饮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