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医学规培题库一

1.神经垂体储存的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

B:生长激素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

E:泌尿素-

正确答案:A

解析:神经垂体激素实际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等部位的大细胞神经元合成的。大细胞神经元轴突向下投射到神经垂体,形成下丘脑一垂体束。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的血管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和缩宫素,由神经垂体储存。

2.β受体阻断药

A:可使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

B:有时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

C:促进脂肪分解

D:促进肾素分泌

E:升高眼内压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包括:阻断心脏β受体,可使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下降,血压稍降低;阻断支气管的β受体,增加呼吸道阻力。在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有时可诱发或加重哮喘的急性发作。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此作用较弱;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所引起的脂肪分解;抑制肾素的释放;β受体阻断药尚有降低眼压作用,这可能由减少房水的形成所致。故正确答案为B。

3.一健康儿前囟约0.5cm×0.5cm,出牙8个,体重10kg,身长75cm,开始能独走,能叫出物品名字,指出自己的手、眼,其月龄大约为

A:6个月

B:8个月

C:12个月

D:16个月

E:20个月

正确答案:C

解析:①发育指标:体重l0kg、身长75cm、牙齿8个判断;②动作发育:开始能独走;③语言发育能叫出物品名字,指出自己的手、眼,其年龄1周岁。

4.女,45岁。发现左颈外侧一无痛性肿块,约2.5cm×2.0cm×1.5cm大小,无压痛,活动,为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是

A:鼻咽部喉镜检查

B:B超

C:细针穿刺活检

D:ECT颈部扫描

E:肿块切除病理检查

正确答案:E

解析:颈部肿块的病理来源很复杂,但多为转移性或原发性恶性肿瘤,应选择恰当的检查方法,尽快明确诊断。转移性肿瘤尤多,虽可来自鼻咽与甲状腺,但要能明确肿块的性质的检查,应选择肿块直接切除病理检查最正确。而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作确诊依据。对肿瘤来说穿刺活检虽然80%可确诊,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假阴性和假阳性,有时标本不能准确取到,仍不如切除做病理检查准确。

5.梗死灶呈地图状改变的脏器是

A:肺

B:脑

C:肾

D:肠

E:心

正确答案:E

解析:梗死灶的形态与器官血管分布有关,心脏的血管分布不规则,所以心肌梗死后呈地图状,肾脏的血管分布呈三角形,梗死灶呈锥体形。

6.男,70岁。急性前壁心肌梗死7小时,就诊时突然心悸,无头晕。查体:BP/7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8次/分,律不齐。心电监测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控制该患者心律失常最适宜的治疗措施是

A:静脉注射胺碘酮

B: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C:静脉推注普罗帕酮

D:皮下注射阿托品

E:静脉推注毛花苷丙

正确答案:A

解析:①急性心梗患者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可静注利多卡因,若频繁发作应使用胺碘酮(A)。室性期前收缩严禁使用肾上腺素,否则易发生室颤。普罗帕酮属于ⅠC类药物,本身易导致心律失常,故不宜使用。阿托品可使心率加快,应禁用。急性心梗24小时内严禁使用洋地黄,故不答E。②急性心梗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双下肺湿啰音,心率增快,应考虑并发急性左心衰(B)。患者病程仅7小时,急性肺部感染的可能性不大。急性肺栓塞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三联征,故不答C。气胸不会出现双肺湿性啰音,故不答D。支气管哮喘常闻及满肺哮鸣音,故不答E。③急性心梗合并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血压〈90/60mmHg),治疗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若为室颤,可采用非同步直流电复律。目前交流电复律已弃用,故不答C。室性心动过速若无血流动力学障碍,可选用利多卡因、胺碘酮进行药物治疗。

7.男性,58岁,心悸,气促,下肢水肿5年,望诊心脏负性心尖搏动,已排除粘连性心包炎,可发现下列哪项体征()

A:叩诊心脏呈靴型增大

B:心前区隆起

C:心音遥远

D:胸骨左缘扪及收缩期震颤

E:交替脉

正确答案:B

解析: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室肥大致心脏顺钟向转位,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8.肺硅沉着症中,硅结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早期为细胞性结节

B:早期分布在肺组织内

C:晚期为玻璃样变性结节

D:其形成与患者从事的职业有关

E:其形成与吸入的Si02颗粒大小和形状有关

正确答案:B

解析:早期硅结节由巨噬细胞局灶性聚集而成,多位于肺小动脉周围,为细胞性结节。

9.男性,71岁,吸烟患者,反复咳嗽,咳痰气促40年,胸闷,心悸2年,加重伴发热1周,昏睡3小时人院。入院后查体:BP/90mmHg,嗜睡状态,呼之能应,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口唇紫绀,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心率次/分,期前收缩3次/分,下肢凹陷性水肿

假设上述诊断成立,出现昏睡最可能的原因是

A:代谢性碱中毒

B:中毒性脑病

C:肺性脑病

D:脑梗死

E:脑出血

正确答案:C

解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解析: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造成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呼吸衰竭缺氧早期主要表现为紫绀、心悸和胸闷等,病变进一步发展时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各种精神神经障碍症状,称为肺性脑病。表现为头痛、头胀、烦躁不安、语言障碍,并有幻觉、精神错乱、抽搐或震颤等。

10.某患者,男性,55岁,进食胸骨后烧灼感3周,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见食管中段黏膜紊乱、中断,管壁僵硬,管腔狭窄,长约3cm。此时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食管裂孔疝

B:食管囊肿

C:食管癌

D:食管平滑肌瘤

E:食管憩室

正确答案:C

解析:老年男性出现胸骨后不适,食管中段黏膜紊乱、中断,管壁僵硬,管腔狭窄时首先考虑食管癌。

11.心房颤动时f波的频率为()

A:~次/分

B:〈次/分

C:~次/分

D:次/分

E:~次/分

正确答案:A

解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称为f波,频率为~次/分。

12.男性,40岁。便血并排不尽感1个月就诊,既往有内痔病史,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直肠镜检

B:直肠指检

C:粪便潜血试验

D:结肠镜检

E:钡剂灌肠检查

正确答案:B

解析:直肠指检常是首选的方法。

13.男,73岁。头痛、精神异常,左侧肢体无力5天,加重伴呕吐1天,3个月前有头部外伤史,查体:BP/95mmHg,神志清楚,双侧视神乳头水肿,左侧肢体肌力4级。

为明确诊断,首先得检查的是

A:颅脑超声

B:头颅CT

C:脑电图

D: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E:头颅X线片

正确答案:B

解析:略

14.某患者,男性,35岁,驾车肇事,右髋致伤剧痛。检查:见右下肢短缩,内旋、内收位弹性固定。右足不能背屈。

为明确诊断应首先提出的检查是

A:肌电图

B:CT

C:MRI

D:X线片

E:血型及血常规

正确答案:D

解析:X线检查可了解脱位情况,是否合并髋臼后缘骨折等。

15.女,23岁,交通事故伤及左季肋部,自述左季肋部疼痛,后疼痛缓解,3日后突发腹痛加剧,出现失血性休克。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最可能诊断是

A:宫外孕破裂

B:肝破裂

C:肠穿孔

D:延迟性脾破裂

E:肠梗阻

正确答案:D

解析:脾脏外伤48小时后出现脾破裂明显症状者,称为延迟性脾破裂。根据该患者的受伤史及病史(伤及左季肋部以及3日后的休克及腹膜炎体征)最有可能的诊断是延迟性脾破裂

16.某男,25岁,右手腕部被机器绞伤,皮肤脱套,异常活动,创口流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简单包扎,消炎治疗

B:直接缝合,包扎伤口

C:清创后有骨折和脱位者,必须复位固定

D:对重要血管损伤留待二期处理

E:肌腱损伤修补后立即进行功能锻炼,防止粘连

正确答案:C

解析:对于非无菌的创伤,首先是清创,再决定治疗方案。

17.女性,22岁。近1年来认为自己过胖,每日专注于自己的体重、体型,严格限制每日饮食,偶有贪食情况,但饱餐之后,立即自行呕吐,或服泻剂,先出现畏寒,体温偏低,月经停止,比标准体重减轻25%,经详细询问病史及各种检查既往无躯体疾病史,最可能的诊断是()

A:癌症

B:甲状腺功能不全

C:结核症

D:神经性厌食症

E:神经性贪食症

正确答案:D

解析:神经性厌食症,又称为厌食症,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体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的一种心理生理障碍。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多在13~25岁期间,主要罹及女性,男性与女性患病之比约为1:9.5。

18.在酵解过程中催化产生NADH和消耗无机磷酸的酶是

A:乳酸脱氢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醛缩酶

D:丙酮酸激酶

E:烯醇化酶

正确答案:B

解析: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3-磷酸甘油醛脱氢,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反应中脱下的氧被该酶的辅酶NAD接受生成NADH,反应还需无机磷酸,以便生成带有两个磷酸基的1,3-二磷酸甘油酸。醛缩酶、烯醇化酶催化反应过程与NADH和无机磷酸无关。乳酸脱氢酶催化反应过程只产生NADH与无机磷酸无关。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生成丙酮酸并伴有ADP磷酸化生成ATP,但不消耗无机磷酸。故应选B。

19.在下列医务人员的行为中,不符合有利原则的是

A:医务人员的行为与解除病人的痛苦有关

B:医务人员的行为可能减轻或解除病人的痛苦

C:医务人员的行为对病人利弊共存时,选择利大弊小的行为

D:医务人员的行为使病人受益,但却给别的病人造成了较大的伤害

E:在人体实验中,病人可能暂不得益,但却有利于社会大多数人

正确答案:D

解析:有利原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病人的确患有疾病;医务人员的行动与解除病人的疾苦有关;医务人员的行动可能解除病人的疾苦;病人受益不会给别人带来太大的损害。有利原则与不伤害原则的冲突时,医务人员的行为给病人带来益处常常伴有副作用,此时有利原则要求医务人员权衡利害,使医疗行为能够得到最大可能的益处,而带来最小可能的危害。在人体实验中,受试者可能并不得益,而且很可能受到伤害,然而这种实验对其他大量的病人、对社会、乃至下一代有好处,即有利于社会大多数人。D项违背了有利原则。故选D。

20.关于原癌基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正常细胞中无此基因

B:基因突变可激活原癌基因表达

C:正常细胞均可由原癌基因

D:病毒感染可使该基因活化表达

E:多种理化因素可活化此基因表达

正确答案:A

解析:原癌基因是调控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正常细胞基因。突变后转化成为致癌的癌基因。

Parscarl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jbys/11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