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眩晕疾病中的ldquo变色龙rdq

偏头痛和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疾患,早在公元前年,就有国外学者将二者联系起来研究,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系统研究两者关系,年国际头痛学会和国际Bárány学会共同制定并发表了统一的概念“前庭性偏头痛“及其诊断标准。VM是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之后,引起反复发作性眩晕的第二大常见原因。

头痛和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疾患,早在公元关于前庭性偏头痛:

(1)流行病学

一、在一般人群中,VM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VM病人以女性为主,其男女比例为1:1.5~5。VM可于任何年龄发病,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37.7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42.4岁。可见VM偏爱青中年女性。

(2)发病机制

一、VM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发病基础可能是离子通道缺陷和皮层扩布抑制(CSD),这和遗传易感性有关。CSD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三叉神经节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脑膜血管炎症,最终导致偏头痛症状的发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负责痛觉和平衡感的传导通路有重叠,三叉神经核和前庭神经核之间有纤维连接,而且三叉神经同样支配内耳,最终导致前庭症状的发生。

(3)临床表现

前庭症状:发作性的自发性眩晕,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为数分钟到数小时,很少超过72小时,眩晕可表现为自身旋转错觉、视物旋转、头部运动诱发的眩晕、位置改变诱发的眩晕,伴有畏光、畏声,恶心,少部分病人可出现耳蜗症状,如耳鸣、耳闷,听力下降,听力下降多为轻度,可双耳受累;

与头痛关系:眩晕发作可以出现在偏头痛发作之前、之中或之后,部分病人甚至没有偏头痛发作。总体而言,VM的首次眩晕发作通常出现于头痛发作后数年,此时病人头痛的程度与既往相比通常已呈明显减轻的趋势,眩晕替代偏头痛成为影响病人工作生活的主要因素。

发作的诱因:睡眠剥夺、应激、不规律饮食、暴露于闪烁光线或异味等刺激以及女性月经等因素可诱发眩晕发作,食物和天气变化也可诱发症状发作。

半数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焦虑等。因临床表现多变,故有眩晕界“变色龙”之称。

(4)辅助检查

大多数VM病人,头颅CT/MRI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纯音测听检查均无阳性结果。少数可有单侧或双侧轻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前庭功能检查可有单侧或双侧轻度前庭功能障碍。

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VM主要与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阵发症、脑干先兆偏头痛、后循环缺血相鉴别。

一、治疗:

急性期药物治疗:可选择曲普坦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目的是减轻患者眩晕/头痛症状。

预防性药物治疗:主要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抗癫痫药物(托吡酯、拉莫三嗪、丙戊酸),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文拉法辛,去甲替林)等,目的是降低头痛和头晕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

预防性治疗指征:发作持续时间长或每月发作3次以上,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或对急性期治疗反应差。

非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被证明是VM病人的有效辅助治疗。在进行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同时,需积极开展病人教育,避免诱发因素。

温馨提示:

针对前庭性偏头痛诊治的研究还在继续,在伴发头痛症状的头晕或眩晕疾病诊治过程中,必须把握“治疗良性眩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识别恶性眩晕,避免患者误诊误治”的原则,提高诊疗效率和水平,避免漏诊、误诊和误治。

科室简介

医院眩晕诊疗中心,采用以神经内科为主导,耳鼻喉科、急诊科、骨科、心内科、精神心理科等多学科协作(MDT)的诊疗模式。医院配备G-Force眩晕综合诊疗系统,同时引进丹麦进口尔听美前庭功能全套检查设备,以实现眩晕症的精准化诊疗服务为目标,为广大患者提供科学诊疗方案。诊疗范围:各种急慢性头晕及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后循环缺血、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前庭性偏头痛、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的头晕/眩晕、突聋伴眩晕、听神经瘤、焦虑抑郁引起的头晕/眩晕、晕动病(晕车、晕船与晕机)、平衡障碍与倾倒,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PPPD),并针对不同的疾病给予评估、诊断及治疗。医院眩晕诊疗中心将竭诚为您服务!

◆◆◆◆◆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jbys/1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