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抽穴相当于传统腧穴颧髎穴。《针灸甲乙经》中载:在百顽骨下廉陷者中。正坐位,两目正视前方,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图2-22)。具有疏通面部经络和祛风止痉的作用。面肌痉挛、面肌抽搐。病人仰卧位或正坐位。取患侧面抽穴常规消毒后,用2寸毫针直刺0.5~1寸,或直达骨骼处,行泻法,待针感传至面颊深处时留针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病史长、病情严重者可配合使用脉冲电疗机进行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面肌痉挛是指面部肌肉不明原因出现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抽搐或跳动。临床上最多见于面颊部及眼睑处,个别病人可面抽穴,发生于整个面部,短者几秒钟,长者数分钟,或每日数次不等,清醒时发病,人睡时停止。属于中医学“中风”的范畴。颧髎穴是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之交会穴。古往今来,历代医学家均选用本穴治疗面部疾患,如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针灸大成》中载:颧髎......主治口嘱,面赤、黄,眼睑晌动。由此说明,颧髎穴为面部疾患的一个代表穴或称信息穴。近年来,作者通过实践发现此穴对治疗面肌抽搐明显优于其他穴位,而且也可用于治疗其他面部疾患。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颧髎穴居于面颊之中,邻近三叉神经分支,其深层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通过针刺此穴可以反射性引起大脑皮质分泌一种抗胆碱样物质而起到止痛通络和活血化瘀的作用。为了提高疗效,作者通常配合火针点刺该穴或痉挛处之阿是穴,具有立竿见影之功效。徐某,女,44岁,个体经营者。因面肌抽搐于年11月6日就诊。自述右侧颜面肌肉没有任何诱因抽搐个月余。每次抽动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每日反复发作,夜间入睡后停止,曾服用中药0余剂未见效。检查:五官端正,面色红润,右侧面肌可见连续性地抽搐样抖动,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确诊为面肌抽搐。取患侧面抽穴针刺,留针25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起针后加用局部火针点刺针,治疗2次后,抽动明显好转,次后抽动基本停止,5次后完全停止抽动而痊愈。1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想持证上岗就点这里
医学类职业资格证书
全国通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jbys/1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