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一周一经典桂枝汤加桂汤

湖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news.com/yiliao/155957.html

?

桂枝汤加桂汤

?

原文

?

?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提要

?

?

本条论误汗而致奔豚的证治。

?

?

现代临床运用

?

?

本方以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心,发作欲死,伴心悸,四肢欠温,舌质淡,苔白润,脉浮缓或沉迟为辩证要点。偏肾阳虚者,加附子;偏气虚者,加玄参、黄芪;心悸不安者,加龙骨、牡蛎;中焦虚寒者,加吴茱萸、小茴香;脾胃蕴热者,加生大黄、生石膏,胃肠气滞者,加槟榔、香附;伴咳嗽气喘者,加桑门皮、苦杏仁、麻黄;伴腰膝发冷者,加淫羊藿、仙茅。

现代运用本方可用于外感、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神经症、梅尼埃综合征(曾称为美尼尔综合征)、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坐骨神经痛、眩晕、腹痛、奔豚症、头晕耳鸣、神经症以及膈肌痉挛等,辨证属于心阳虚者。

?

?

名家辑要

?

?

成无己注:烧针发汗,则损阴血,而惊动心气。针处被寒,气聚而成核。心气因惊而虚,肾气乘寒气而动,发为奔豚。《金匮要略》曰:病有奔豚,从惊发得之。肾气欲上乘心,故其气从少腹上冲心也。先灸核上,以散其寒,与桂枝加桂汤,以泄奔豚之气。(张仲景著;王叔和撰次;成无己注;汪济川校.《注解伤寒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2-93)

章虚谷注:针处被寒,闭其经穴而核起,太阳之邪不得外泄,内遏肾脏水寒之气,必致上冲于心,如豚之奔突,以太阳经脉络肾,寒邪由表犯里也。先灸核上,通阳散寒,再服桂枝加桂汤,平肾邪而调营卫,则表里通和,邪解而愈。(虞舜,王旭光,张玉才主编;王惟恒,孙建新等副主编.《修续四库全书伤寒类医著集成第4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方有执注:与桂枝汤者,解其欲自解之肌也,加桂者,桂走阴而能伐肾邪,故用之以泄奔豚之气也。然则所加善,桂也,非枝也,方出增补,故有成五两云耳。(方有执著.《伤寒论条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4)

?

?

医家临证思维

?

?

刘方柏认为桂枝加桂汤的临床使用指征,可以标示为:①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发时痛苦不堪者;②各种不明原因心悸,唇淡而畏寒者;③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功能不全,而见心悸、胸闷、胸痛、肢冷、唇微发绀者。本方切不可用于肝气横逆致气上撞心之厥阴证。另外,举凡阳明腑实、水热互结等导致气机阻逆之浊气上逆证,以及阴虚阳亢而悸者,皆严禁使用本方。(刘方柏著.《刘方柏临证百方大解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7)

韩世明认为桂枝加桂汤也是发散风寒之剂,风寒从针孔破损之处入内,血气受寒而发奔豚气,以桂枝加桂汤散血中寒邪,则奔豚不再发作。(韩世明编著.《再传伤寒论》.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王付认为,①以气从少腹上冲心胸或咽为基本要点;②以手足不温.或口淡为审证要点;③以舌质淡、苔薄白滑、脉沉或迟为鉴别要点;④可能有心悸,或腰酸,或少腹不仁;⑤病变证机:肾阳虚弱.浊气上冲。以上5个方面,其中病变证机是辨证求机的必备条件,前3项中只要具备2项即可得出正确诊断结论,至于其他方面均长为病变证机可能出现的症状表现,只可作为辨证中的参考,而不作为辨证中的必备条件,然后即可用桂枝加桂汤。(王付编著.《经方实践论》.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典型病例

?

?

01

病案一

?

魏某,男,60岁。年1月4日诊。患者于4个月前下田劳动,当时天气炎热,入溪间洗澡,当晚即寒热交作,数天后寒热虽愈,但出现脐部及下腹部持续性隐痛,时或呈阵发性剧痛,每天发作5~6次。发作时自觉下腹部有物上冲胸及咽喉,旋即流出涎唾碗许,脐腹部可触及块状物拒按,痛后如常人。医院按神经性腹痛收住入院,治疗20多天未见好转而出院,遂求中医治疗。刻诊症状如前述,发作停止后腹部触诊:腹软,无固定压痛点。饮食及二便正常,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紧。辨属奔豚病,投桂枝加桂汤:桂枝10g,白芍10g,甘草6g,肉桂6g(研末分2次冲服),半夏10g,生姜3片,红枣4枚,水煎服,日一剂。上方服2剂后,每天发作频次减至1~2次,继服3剂后,诸症消失,病获痊愈。

按:本案既用桂枝,又用肉桂。关于桂枝加桂汤,是加桂枝还是肉桂,医家看法不一。临床可根据具体证候的不同,灵活选用。(杨殿兴,傅元谋主编.《中医四部经典解读伤寒论读本》.化学工业出版社,:)

02

病案二

?

崔某,女,50岁,其证颇奇,自觉有一股气流,先从两腿内踝开始,沿阴股往上滚动,至少腹则腹胀;到心胸则心悸不稳,头出冷汗,胸中憋气,精神极度紧张,有死的恐怖感。稍呆一会儿,气往下行,症状随之减轻,每日发作三、四次。兼见腰酸、白带较多,患者面色青黄不泽,舌胖质嫩,苔白而润,脉弦数无力。辨证:此病为“奔豚气”,气从内踝上冲(不从少腹)为仅见之症。凡犯上之气,必因上虚所致。今心阳虚而火不旺,肾之阴气得以上犯。夫阴来搏阳,虚阳被迫而与之争,故脉虽数而按则无力也。弦脉属阴,阴盛则上逆。舌质胖嫩。无非阳虚之象。阴来搏阳,凡阴气所过之处,则发胀、心憋、心悸不安等,亦勿怪其然。治当助心阳伐阴降冲。方药:桂枝五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七枚。另服“黑锡丹”二钱。共服五帖,其病不发而愈。

分析:本案以气上冲为特点,与原证所不同者,其气从两腿内踝开始,关于其证候病机及辨治思路,原案分析透彻,不再赘述。(卞华主编;张晓芬,张慧珍,王春等副主编.《伤寒杂病论》.中医古籍出版社,:66)

03

病案三

?

周右,住浦东,初诊。气从少腹上冲心,日四五度发,发则白津出,此作奔豚论。肉桂心一钱、川桂枝三钱、大白芍三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三片、大红枣八枚。

二诊:投桂枝加桂枝汤后,气上冲减为日三度发,白津之出亦渐稀,下得矢气,此为邪之去路,佳。肉桂心一钱、川桂枝三钱、大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三片,红枣十枚、厚朴五钱、半夏三钱。(曹颖铺著,姜佐景编按,鲍艳举点校.《经方实验录》.北京:学苑出版社,:-)

按:本病案的发则白津出(口流清稀涎沫),为辨证心阳虚、肾中水寒之气上逆的依据。因只有确诊为寒证,才可与桂枝加桂汤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jbys/12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