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资料来源:
[1]张黎明.脑瘤:了解它方能战胜它[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10):86.
[2]邓知敏,雷丽巧,洪森楷,等.从《医林改错》血瘀说辨治脑瘤[J].新中医,,56(15):-.DOI:10./j.cnki.jncm..15..
脑瘤,是指生长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起源于神经上皮、外周神经、脑膜和生殖细胞等多种类型。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化学因素(如某些化学物质的接触)以及生物因素(如病毒感染)等有关。在一般人群中,脑瘤的患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其发病率约为每年每10万人中有5-10例。脑瘤的危害极大,由于其生长于颅腔内,会压迫周围的脑组织、神经和血管,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这位45岁的女子名叫李梅,生活在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小镇上。她是一名普通的服装厂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缝纫机前,长时间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中间很少有休息的时间。由于工作强度较大,她养成了一些不太健康的生活习惯。她经常熬夜加班赶制服装订单,下班后为了放松身心,又喜欢吃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而且几乎没有运动的习惯。
在年3月,李梅开始频繁地出现头痛症状。起初,头痛比较轻微,只是偶尔隐隐作痛,她以为是自己工作太累、睡眠不足导致的,并没有太在意。只是在头痛发作时,吃一些止痛片来缓解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头痛的频率逐渐增加,疼痛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到了年6月,她的头痛已经发展到几乎每天都会发作,而且疼痛难忍,常常痛得她无法集中精力工作。
在家人的劝说下,她来到了当地的一家小诊所就诊。诊所医生简单地询问了她的症状后,认为她是神经性头痛,给她开了一些调节神经的药物和更强效的止痛片,并嘱咐她要多休息。李梅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了药物,可是头痛症状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在年1月,李梅发现自己除了头痛之外,还开始出现了视力模糊的症状。她看东西时总感觉眼前有一层雾,这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但她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是自己用眼过度或者是老花眼提前到来了。她只是去眼镜店配了一副眼镜,然而,视力模糊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到了年5月,李梅又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呕吐症状更为明显。她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虚弱,体重逐渐下降。此时,她的家人意识到情况不妙,强医院进行检查。
镇医院医生为其进行了头颅CT检查,图像显示颅内存在占位性病变,可仅依据CT难以精准判断病变的具体性质与详情,于是建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医院后,医生为李梅安排了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那幽闭的检查舱内,仪器发出规律的嗡嗡声,仔细地扫描着她的颅内情况。检查报告出来后,清晰地呈现出令人揪心的结果:颅内额叶可见一不规则肿块影,大小约为3.5cm×3.0cm×2.5cm,T1加权像呈等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周围伴有轻度水肿带,中线结构也略有移位。这样的影像表现让医生高度怀疑是脑瘤,但鉴于脑瘤类型多样且性质复杂,仍需病理检查来最终确诊。
这一过程中,李梅的内心充满了焦虑与不安,她对未知的结果充满恐惧,医院的走廊与病房间无奈地等待着进一步的诊断与命运的宣判。
随后,李梅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医生小心翼翼地打开颅骨,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组织,并将切除的组织送去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胶质瘤,这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脑瘤。
手术后,李梅在重症监护室度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康复治疗。在康复期间,她需要接受放疗和化疗,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防止肿瘤复发。放疗过程中,她出现了脱发、食欲不振、乏力等不良反应,但她依然坚强地忍受着,积极配合治疗。
在一次术后复查时,李梅忍不住问医生:“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呢?我平时身体虽然不是特别好,但也没什么大病啊。”医生也感到有些疑惑,因为从李梅的病史来看,并没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医生开始详细询问她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包括她的居住环境、家庭病史、工作中的化学物质接触史等。
在询问过程中,医生发现李梅在服装厂工作时,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含有苯类物质的胶水和染料。虽然工厂有一定的通风设备,但长时间的接触可能会使这些有害物质在体内积累,从而增加患脑瘤的风险。
医生告诉李梅,苯类物质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引发肿瘤。虽然不能确定这就是她患脑瘤的唯一原因,但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
频繁头痛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劳累或者神经性问题,很可能是脑瘤等严重疾病的信号。在面对身体的异常症状时,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早进行检查,不要因为误诊或者忽视而延误病情。脑瘤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以下是一些预防脑瘤的措施:
针对脑瘤的预防,首先要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苯类、甲醛等化学物质。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如果存在这些物质的污染,要加强通风换气,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其次,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要均衡营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减少辛辣、油腻、腌制食品的摄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有家族病史或者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更要加强体检的频率和项目,如头颅CT、MRI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