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痛作为主要症状困扰病人的时候,中医就把它叫成“头痛”,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头痛的体验,临床十分重视对头痛的原因进行治疗,针灸治疗能解除头痛症状、减轻病人的烦恼,同时也不会影响到对疾病病因的诊查。王毅刚老师运用细药条灸和针刺动留针术治疗头痛,对于尽快解除头痛的症状,减轻病人疼痛,甚至对原发疾病都有帮助,且疗效很好,现分享如下。
01病因病机
头痛病在临床十分常见,是多种疾病的一个伴随症状,比如感冒,发热,感染类疾病,血管神经性疾病,精神类疾病等。不管具体什么疾病引起的头痛,在中医看来,头痛的发生常都可以依据临床症状,分为外邪侵袭、内伤情志,或与许多病理产物如痰浊、血淤等有关。其基本病机是气血失和,经络不通或脑络失养。02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重视头痛发生的部位,从经络辨证角度从三阳经、厥阴肝经分部取穴。基本穴位:百会四神聪风池阿是穴1)前额部痛:印堂上星合谷2)侧头部痛:面动太阳外关3)枕后部痛:天柱后溪03动留针术及细药灸条治疗
动留针术的应用
“动留针术”治疗头痛采用叩齿调气法。远端取穴,待得气后,让患者意念患部,做慢频率的扣齿或咬牙动作,带动头面、颞颌部以及颞颥部肌肉舒缩,咬则欲紧,片刻松开,以利患部气机灌注与运行。
细药条灼灸应用:
选择点灸法,将燃着艾条的一端,对准皮肤穴位处快速地一上一下如麻雀啄食般起落施灸,头痛多选用百会、四神聪、风池、太阳及阿是穴。施灸时灸火应尽量接近皮肤,然后迅速拿开,似触即离,不要灼伤,如此反复操作,可使病人有发热、出微汗和局部肌肉兴奋或全身振作的感觉。
治疗验案
案一:患者包某,女,28岁,化工分析师主诉:头痛反复发作2年余。现病史:患者工作压力较大,头痛经常因吹风、受凉有关,疼痛部位多发于:两侧颞部及耳后,纳可,寐差,难入睡,大便调,小便欠利,或频多次,痛经。舌淡衬紫气苔薄脉浮。既往史:无特殊。中医诊断:头痛(寒湿入络证)西医诊断:紧张性头痛诊疗经过:细药条灼灸:取穴:百会、四神聪、面动、风池,以细灸条雀啄灸(点灸),使热灼皮肤,着肤即去,各穴3-5次,至患者自觉身热,微汗为佳。细药条灸具有轻而走窜的特点,善于疏风活络,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复诊:患者经2次细药条灸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继续嘱患者坚持2周细药灸条治疗,一周2次。并嘱患者平素畅情志,避风寒。案二:患者张某,男,31岁,司机主诉:头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1周。现病史: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疼痛,多发于左侧太阳穴及眼睛,医院多次就诊(具体治疗不详),头痛稍好转,但易反复发作。1周前,患者自觉头痛明显加重,部位如前,不伴头晕、恶心等症状,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细。既往史:无特殊。中医诊断:头痛(湿阻证)西医诊断:神经性头痛治疗经过:动留针术:取后溪穴,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定位:轻握拳,在第五掌指关节后、掌横纹尽头处。取患侧或双侧后溪穴,针法:轻握拳,向掌心方向直刺,深0.5-1寸,手掌部有酸胀感。待得气后,让患者注意力集中到头部,嘱其做慢频率的叩齿或咬牙动作,带动头面部肌肉收缩运动,咬则欲紧,片刻松开,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使气机通畅。普通针刺:局部取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太阳、面动、阿是穴。远端取穴:外关、后溪。电针连接面动、风池穴,施以连续波、中等强度,每次20分钟。面动穴定位:前发际向头侧延长线与耳尖直上的交点。复诊:头痛较前减轻,继续巩固针刺治疗5次后,症状好转80%左右。end
图/文
豆江移
编辑
邓雪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