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一个以前的男学生家长跟我说,她现在看到她孩子就头痛,心烦,这种状况已经快有两个多月了。她家孩子现在初二,每个老师都说他学习能力强,就是不爱搞学习。这次开学考试考得也差,而他看起来仍无所谓。她想压着孩子搞学习,但孩子自己愿意学的就学,不愿意学的,即使被打骂也不会学。而且现在孩子力气也大,有时还会反抗对打。好几次争执时动了手,还被孩子打伤了手。真是说不得,骂不得,更打不得,一点不服父母管教。
我这里虽没有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的“灵丹妙药”,但作为一个妈妈,我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况,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析下,该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呢?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这个情绪产生的原因。之所以妈妈这么生气,焦虑,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没有达到妈妈的期待。比如说:妈妈希望孩子这次数学考,而孩子只打了;妈妈希望孩子作业完成后,每天听20分钟英语,但孩子只愿听5分钟或完全不愿意听;妈妈希望孩子周末上完辅导班后再背诵一些生地知识,但孩子直接就出去打篮球了,等等。以上种种孩子就被妈妈扣上了“不爱学习,不服管教”的负面标签。
孩子被贴上负面标签后,潜意识会接受这种心理暗示,那就更容易不爱学习,不服父母管教了。
那现在该怎么办呢?
因为根本的矛盾是妈妈的期望偏高和孩子行动能力偏低造成的。这就好比有一件衣服,卖家希望卖元,而意向买家只出得起80元,
你让买家出元,他出不起。你让卖家低价卖,他不开心。那这笔生意就成不了。
同样的道理,妈妈的期望值应该是基于孩子的实际行动能力和孩子自身的自我期望来设立。这样冲突就解决了。比如孩子对数学的自我期望是数学总分分,打分就可以了。那妈妈可以先认同孩子的自我设定,因为他自我设定打分,大多根据他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的。不是他不愿意打分,也不是他把做对的题目故意改错来打分,而是他目前的学习能力只能打分。那妈妈现在能做什么呢?首先对孩子得到的这分加以肯定,认可孩子是通过认真的学习态度,努力得到的分数。然后询问他丢分的原因,需不需要帮忙找老师辅导,如果孩子说不需要,那就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处理,不必再多问。
至于孩子想多玩,妈妈想让孩子多学习。这个可以具体量化学习和玩的时间,比如:做完多少题或背完多少书,可以玩多久。
估计这个方法很多家长都在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建立一个良好沟通、互相信任的亲子关系。虽然孩子是妈妈亲生的,但从孩子降临到世界的这一刻起,他自己的世界就开始了。所以要尽可能尊重孩子的世界,不要随意去闯入甚至践踏。尊重他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完整个体。古语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即使万一孩子学习能力太差,再怎么努力还是垫底,那咱们就不要在学习这棵树上吊着了。多多培养孩
子的其他兴趣和能力,让孩子做一个人格正常,身心健康的人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