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数学,很多同学都会说“我太难了”,也不知道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有些同学甚至“病急乱投医”,今天到这里辅导明天又到那里培训,瞎折腾一番过后,经济损失不说,数学成绩依然没有提高。
一切问题都是有原因的。笔者下面就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为什么数学成绩提高不了,又该如何应对。
数学,确实令一些孩儿们头痛。小学阶段,如果年级达标分为90分,则90分以下的同学,数学肯定不过关。中学阶段,数学分值陡然增加到分,如果你每次月考都达标,说明你数学还马马虎虎的,若你数学经常不达标,说明你数学该亮红灯了。数学一旦拖了你的后腿,既影响你学物理化学,又影响你升学。所以数学掉队了的同学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早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把数学成绩拉回来。
其实,数学学不好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种原因。
一、基础差,压根看不懂题目
有些同学平时过于贪玩,听课又不专心,作业又不认真做,导致数学一落再落。到中高年级时,数学几乎听不懂,平时做数学作业更是“狗咬刺猥无处下牙”,此时也只能靠抄袭来应付老师了。
针对这样的情况,以下方法供此类同学参考:
①沉下心认真研读数学课本,不放过课本上任何一个例题。把每一章节内容反复去看,也可以大声朗读。每一章节例题应认真去研究,多问问自己书本上为什么这么去解。
②在研读课本时,对于结论性的语句(课本上加黑加粗的字)如果看不懂不妨先背下来,等背下来后慢慢去消化吸收。
③要不耻下问。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去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弄懂后再举一反三。
④要贵在坚持,锲而不舍。不能因为研读课本累和烦就放弃了,必须长时间坚持下去。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你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二、听得懂,不会做
有些同学上数学课都能听懂,老师讲讲例题也能搞得明白,可是临到自己拿笔来做作业时就不会做了。这样同学还不是少数,他们一旦缺少老师“带领”,就找不出解题突破口了。平时如此,考试时更是这样,也就不可能会有好成绩。
这些同学其实也就是思维依赖性太强,平时从不主动思考问题,也不想办法加以去解决,导致考试考不好。
针对此种情况,如下方法供你参考:①要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也就是大致了解下这堂课要学习的知识,在预习过程中若有疑问也要记录下来,上课时听老师给你释疑。课后复习,就是回忆并归纳一下课堂所学知识点,再次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复习完了再去完成作业。
②上课时要紧跟老师讲解思路,学会质疑,并就质疑内容向老师进一步求证。同时还要善于破旧立新,尝试一题多解,并比较一下与老师解法的异同。
三、平时会做考试又不会做
也有些同学平时做作业、做习题得心应手,可一到考试就老出错,甚至出现不会做。
这样的情况有两种原因。一是训练不够,达不到熟能生巧地步。二是没有“吃透”题意,对题意理解稀里糊涂,不清晰,草草完成任务了事。
由于在平时做作业时相对放松,难一点的题目稍微多思一下也能攻克,但到了考试,因为不熟练就被前面的题目耗费了一定精力,赶到后面压轴题只能疲于应对,其结果自然差强人意。反之,因平时训练强度大,前面题目做起来顺手,后面难题也就一鼓作气攻下来了。注意,这样说不是提倡“题海战术”,也不是要你考试先难后易。
针对此类情况,有如下方法供你参考:
①多进行限时做题训练,以适应考试节奏。
②逐步提高平时练习题的难度,从容应对考场的压力。
③吃透题意,深度挖掘题目中的条件,列表或画示例图理解各已知条件的关系。
四、粗心大意,丟分频频
细节决定成败,一点不假。如果考试时总因粗心不断丟分,考试分数肯定不理想。粗心其实就是基本功不扎实,解题能力缺失。不能认为把简单题做错很多,就总说是粗心大意所致,那也纯粹是给自己找理由。
针对此类情况,从现在起,认真查找漏洞、巩固基础。只要做到:
①从平时作业入手,有错必纠。
②针对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错误除了订正外还要认真反思,避免再错。
五、迎难而上,不放弃每一道题
安徽省中考数学卷历年来都只有23道题,压轴题为3~4题,通常为选择、填空各一题,解答题为1题或2题。提起压轴题,不少同学最为头痛。
大多数同学之所以惧怕压轴题,主要是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信心不足,知难而退。平时做作业时,一看题目内容多,就惧怕,就当“逃兵”,选择放弃不做。二是平时做题盲做,不总结分类。其实这些压轴题是有类可分的,只要平时对各类压轴题小试牛刀,也不致于考试时见“难”就降。
针对此类情况,以下方法供你参考:
①平时练习时,不靠感觉走,每道压轴题都要积极去做,不要放弃这些训练的机会。
②同类试题尝试变换条件,举一反三。
③对做过的难题尝试粗略归类,寻找共性。
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肯努力,方法得当,持之以恒,数学就永远被你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