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个网友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孩子的学习。他说有件事让他非常头痛:三年级的孩子,计算经常出错。
你说计算题吧,三年级的计算都不难,但是每天给他布置的口算卡,大概20题总要错那么三、四题,一直得不到改观。
用过奖励也用过惩罚,但是效果都不大,没有一次全对的。
数学抽象且严谨,要达到取得优秀成绩,熟练扎实的计算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其实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会有大量的计算。小学主要以数的计算为主,到初中之后可就是以代数计算为主了。因此在小学阶段先把数感练好,计算能力自然就上去了。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一定要学的扎实,到了初中也一样能够用得上。尤其是添去括号,什么时候要变符号,什么时候不用变号,有一些孩子到初一去括号的时候仍然会出错。解方程移项变号也出现错误的情况。这种情况,其实还是小学计算学得不够扎实,添去括号四年级的孩子应该完全掌握的。
所以说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一句:太马虎,太粗心当作计算出丢分的借口。
在计算的过程中,点错小数点又或者说加、减、乘、除,看错运算符号,或者说某个数位上的数字看错了,一步错后面全部都跟着错。我们即使付出了再多,后面做得再再多,最终结果都是错误的。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我们来看一下,这些计算丢分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生轻视计算。往往他们就是眼睛一看,感觉是那样。计算时不喜欢去打草稿,还喜欢跳步。而自己本身的口算能力可能只是一般,所以在进位与借位的时候很容易出错。
这样的孩子还存在一个非常大的习惯问题,经常涂涂改改。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啊,只要别人说这题错误了,先不管具体错在哪里,直接拿涂改液把它涂掉。这种方式真的不好。第一作业本这些拿出来不美观,关键是学习习惯不好,因为涂涂改改做事不认真。
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呢?量变引起质变。在初期如果大家口算能力还不是非常强的时候,就先不要追求速度,先追求准确度,做到%正确。
平常的计算题,该打草稿的打一下草稿。当我们已经非常熟练了再去追求速度。这时候一些不是很关键的步骤可以适当的跳步。
书写过程中,数字写要端正,否则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连自己都看错的情况。这样的错误明明是可以避免。
最后一点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计算完成之后记得验算。
验算,相信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用逆运算来检验是比较容易查出错误的。加法计算,用减法来验算。乘法呢,我们就用除法来验算。有些同学是照之前的顺序重新算一遍,这种验算效果是比较差的,即使有问题一般也查不出来。
另外我们做应用题,也一定记得去验算。
到了五年级之后可以灵活地利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点,比如说奇偶性进行判断;末位数字的判断以及估算。
这些都是我们所学过的知识,都可以作为我们平常自己检查计算结果的工具之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