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孩子学习很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背后的原

上学的时候,身边一定有一类这样的同学:他是班级里学习最刻苦的,补习班一个都没落地报名了,从来不逃课,课上从来不瞌睡,老师讲的课一字不落地记在本子上......然而,每次考试的分数却总是不尽人意。

这种情况下,似乎除了被迫承认“天赋不高”、“终将平凡”或者自我安慰“可能还是不够勤奋”之外别无他法。

那你有没有考虑过,可能不是孩子不够聪明,不够勤奋,而是他在假装努力。如果你也是一名正在为孩子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而头疼的家长,请一定好好看看本文,相信一定可以缓解您的偏头痛。

1学习的三个过程

怎么努力还能假装,这两个词明显不搭啊?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搞清楚学习发生的过程。

第一步:编码

当我们通过眼睛、鼻子各种感官感受到事物时,大脑会把我们感知的内容处理成有意义的心理表征,这个过程叫做编码。而这种心理表征就是一种记忆痕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短期记忆。

第二步:巩固

之前编码过的记忆痕迹还未稳定,很容易被擦拭掉。为此,大脑需要花费数小时及更多时间进行深层次处理:包括重新识别、演绎这一新的心理表征,将新旧知识二者建立关联点等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新知和旧知不断提取、重组、修改,直至二者自然粘合、无缝对接,完善新的长时记忆网。

第三步:检索

经过了巩固之后,还需要将记忆与不同种类的线索联系起来,组建一张能够随时调用、并且灵活调用的知识网,以便关键时刻可以提取。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常被忽略的一步。

2低质量的勤奋=无效学习

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类孩子,他们看上去真的很努力,但因为从小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只能一味地进行低质量的勤奋——体勤脑懒。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心道、眼到、口道。

用心思考,用眼细看,用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但很多孩子往往只能做到最后两步,忽略了最重要的第一步——用心思考。

上课笔记记了满满的一整本,红、黑、蓝三种颜色标得清清楚楚,却错过了老师留下的思考时间。

而思考的过程恰恰就是知识组块交互、重组、融合的过程。

下课的时候认真背诵和记忆老师所讲的内容,但一遇到同考点不同考法,孩子就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了。

这也是因为孩子没有思考过知识的外延内容,巩固和检索这两个环节出了差错,旧知与新识之间的联系通道没有顺利打通。

没有方法重复无用功、没有用心思考机械记忆的学习,实质上是假装努力,只不过这种努力往往被勤奋的表象掩盖住了。但这一类孩子更应该注意起来,因为比起“学习1小时,实际走神50分”的假装学习,这一种“假努力”很难被看穿。

3几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那什么是真正的勤奋和努力?该怎么学才能让孩子走出假装努力的泥潭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相对立的概念,即有意义学习包含两种:第一是建立实质性联系,第二是新旧知识的非任意联系。

这也与书籍《认知天性》当中提到的学习方法十分吻合,接下来我们提供几个实用的方法:

自我检索

“自我检索”的实质就是“考一考”自己。

逐步引导孩子放弃传统的反复阅读法,在看过一章或者一节内容后合上书,问一问自己书里讲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解释一遍,记不清的再翻看书籍就能记得很清楚。

还可以使用自检工具“闪卡”,闪卡背后的原理就是通过帮助孩子主动回忆,完成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有脑科学研究表明,主动回忆,可以为该记忆痕迹创建更强大的神经元连接。

家长朋友们要注意哦,我这里说的闪卡并不是让你拿着卡片通过不断重复在孩子面前闪现让他加深记忆,而是发挥便签作用让孩子根据提示主动回忆。

如何自制闪卡呢?推荐两种类型:

关键词型

把关键词罗列在卡片上,孩子通过提示主动回忆关联内容。

问题答案型

一面写问题,另一面写答案。

下一次复习时还可以复用,根据是否掌握分为三类:yes/no/maybe,这样做可以快速检测出知识薄弱部分,提高复习效率。

细化:

细化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新知识,并且把它和已知联系起来,越是能把新知识和已知关联起来,越能诠释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就越能扎实掌握新知识。如果能够放到更真实、更广泛的实际应用当中,那就更完美了。

在《银河补习班》中,邓超饰演的爸爸就带着孩子子躺在大大的草场上体会“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绘的景象。

在火花我们同样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讲解题目,通过这种形式全面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表达能力,还能考察孩子对于刚刚学过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

搭建知识模型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掌握的知识少,而是没有做好知识归纳和总结,到用的时候才发现大脑如一团乱麻。

这时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梳理知识体系,这叫构建“心智模型”,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搭建知识网络”。

每一次学习完,家长可以用思维导图帮助孩子梳理一下所学内容,加深记忆,构建属于孩子独有的知识体系。

若干年前有一句话:别用战术上的勤奋感概战略上的懒惰。这句话用在假装努力的孩子身上同样适用。没有结果的勤奋,比懒惰还可怕,只有用对了方法,才能收获真正的果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tmmzc.com/jbzl/14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