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导专家:医院骨科(骨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守丰
在门诊,骨科专家经常会碰到父母焦急的领着孩子到骨科就诊,小孩表现为夜间肢体疼痛,比较痛苦且常常痛醒,至第二天清晨,症状又消失,做检查又各项指标都正常。这种疼痛非常困扰儿童及其父母,最常见的是所谓的“生长痛”(最确切的定义应该为:儿童良性的特发性的夜间阵发性下肢痛)。生长痛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典型的生长痛表现为间歇发作、阵发性且部位不固定的疼痛,通常一周发生1~2次且没有固定的时间和模式。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尔会在腹股沟区,疼痛一般在关节以外的地方。主要是肌肉疼痛,而不是关节或骨骼的疼痛。年龄段在4~14岁间,没有性别差异。生长痛的发病机率有多高?
生长痛通常可能影响10~20%儿童。英国的一项研究报道,大约发生率为2.6~36.9%。这可能和选择研究的对象样本、年龄段不同有关。最近希腊一项对例4~12岁的儿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生长痛的发生率为24.5%。引起生长痛的原因是什么呢?
虽然生长痛的确切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但有几种设想或推论有助了解生长痛的发生。
1、解剖学/生物力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生长痛与姿势或骨骼发育缺陷,如扁平足、脊柱侧凸、膝外翻或不良站姿等有关;力学不稳定如:柔软性扁平足伴后足外翻可能是生长的原因。还有关节过度松弛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2、疲劳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有生长痛的儿童骨的强度明显低于骨龄正常儿童。生长痛通常出现在活动过量时或一天活动结束时。此发现可能显示生长痛是一种局部过度应用综合症导致的骨骼疲劳。
3、心理因素理论:有人发现情绪波动和家庭压力与生长痛有关。也有人发现有生长痛的儿童要比正常健康的儿童发生心因性的腹痛和神经性头痛频率增加。
4、低疼痛阈值理论:有人发现在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情况下,有生长痛的儿童痛阈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也有人发现患有生长痛的儿童在寒冷、振动或深压的情况下,疼痛的阈值低于正常儿童。其他因素还包括家族性因素等。
生长痛如何明确诊断呢?
专家认为:下肢间歇性疼痛至少3个月,疼痛并非特别固定于某个关节,疼痛严重时可以影响睡眠。
此外,临床医生和家长还可以比对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包括:疼痛的频率和时长:一周间歇性疼痛1-2次,很少每天发病,两次发作期间基本没有疼痛,单次发作时间持续30分钟至2小时。疼痛部位:通常双下肢小腿后方肌肉,有时为大腿前方肌肉,小腿或腘窝。发作时间:为傍晚或夜间。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
排除标准包括:疼痛的频率和时长:疼痛持续发作,或随着时间延长增加。疼痛部位:疼痛累及关节,可能发生于单侧下肢。发作时间:白天或夜间痛持续至第二天清晨。体格检查:感染征象等。生长痛基本上是一种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或X光片对诊断意义不大,主要用于排除诊断。如果能够将其他疾病都排除了,又有了符合生长痛的诊断标准,基本就可以明确生长痛了。
诊断生长痛需要与其他哪些疾病鉴别,以防误诊呢?
最常见的鉴别诊断疾病的种类包括:
1、运动损伤相关疾病。这类疾病通常都有受伤史,仔细询问儿童的受伤经过,可以诊断。
2、感染相关疾病。这类疾病基本有红、肿、热、痛等感染表现,同时血常规检查可能出现白细胞增高或C-反应蛋白增加等。
3、肿瘤。
4、发育不良或先天畸形。
TIPS!!!最需要鉴别的是肿瘤相关疾病。如果是良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紧迫性相对缓和一些,如果是恶性肿瘤,最应该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常见的肌-骨骼肿瘤性疾病有哪些呢?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骨肿瘤包括:骨样骨瘤、骨瘤、骨母细胞瘤、骨软骨瘤、巨细胞瘤等。良性瘤样病变包括: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纤维结构不良;骨纤维结构不良等。
恶性骨肿瘤包括:成骨肉瘤、尤文肉瘤、白血病和神经母细胞瘤等。
骨肿瘤性疼痛一般有其特点,比如骨样骨瘤,通常为夜间痛且持续性疼痛,而且服用水杨酸类止痛药(也就是止痛片)有效。骨软骨瘤通常为无痛性肿块,只有压迫附近组织器官产生疼痛,而且,肿块通常在疼痛之前出现。对于恶性骨肿瘤,除了疼痛外,基本也有肿块出现,通常体检时能够检查到。
尽管这些肌-骨骼肿瘤的诊断名称都比较专业,不容易理解,但在普通骨科门诊经过常规的X光片,均有可能有阳性发现,因为普通X光片可以为诊断提供85%的基本信息。经过普通骨科医生初步诊断后,一般可以转诊至专科医生门诊,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生长痛诊断明确后,如何治疗?
1、正确认识生长痛。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是正确解释生长痛的良性特性。儿童及父母必须明白生长痛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自己就会逐渐好了),不会进展为任何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美国克利夫兰的一项研究表明,经过5年随访观察,大约50%的生长痛儿童疼痛消失,恢复正常,其他儿童均有发作频率降低、止痛药物应用减少及恢复正常学校上课等。可以建议在发作时应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也可以应用非药物治疗手段如按摩、理疗及热敷。由于生长痛是间歇性发作性疼痛,定期或长期应用止痛药物可能有害于健康,所以不建议长期或定期规律用药。
2、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是让患儿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爸爸妈妈可以用讲故事、做游戏、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法来吸引患儿。对待患儿要比平时更加的温柔体贴,因为家长的鼓励和精神支持,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镇痛良方。
3、肌肉牵拉训练。治疗生长痛可以应用一种肌肉牵拉方法(包括股四头肌、腘绳肌(大腿前后肌群)和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小腿三头肌)),此方法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发作。这项训练在父母的帮助下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钟。
4、矫形鞋等辅助措施。对于骨骼发育畸形或不全引起的生长痛,可以应用矫形鞋等辅助用品。
5、其他药物治疗的研究。也有研究报道生长痛的儿童大部分有维生素D缺乏,但此研究并没有报道是否没有生长痛的儿童也有维生素D缺乏。因此,目前,应用维生素D缺乏治疗生长痛并没有依据。另外,对于应用维生素C、钙、镁等来治疗生长痛,目前也没有确实的依据,所以也并不提倡应用此类药物治疗生长痛。
来源:医院
编辑:戚在兵
版权说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权益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