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冒灸
01
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声重,流清鼻涕,痰白稀多沫,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露色青。(宜灸)
02
风湿感冒,恶寒发热,头重如裹,痰粘白,默默不欲言,腹胀不饥,腹泻,小便清长,口渴不欲饮,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指纹浮露色淡。(宜灸)
03
病毒感冒(流行感冒),症状可参考风寒与风湿感冒,一般情况下可灸,当高烧不退或血象过高时须结合常规治疗施灸,如使用抗生素等。
二咳嗽灸
01
外感
风寒咳嗽:咳嗽频作,痰白稀薄,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声重,痰白稀多沫,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露色青红。一般是外感风寒感冒引起。(宜灸)
02
内伤
肺脾气虚: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晄白,少气懒言,语音低微,喜温畏寒,体弱多汗,舌淡嫩,脉细少力,指纹沉而色淡。(宜灸)
痰湿咳嗽:咳嗽痰壅,色白而稀,神疲乏力,嗜睡,小便清长,大便糖薄,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指纹沉滞色淡。(宜灸)
三腹泻灸
腹泻灸适用于急、慢性腹泻、腹痛、腹胀、呕吐及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主要灸穴:神阙穴即肚脐眼(半岁以下:建议灸关元穴)
呕吐、胃寒、胃胀:加腹泻灸中脘穴,成年人再加艾针灸胃俞。
消化不良:加艾针灸脾俞身体虚弱:
加艾针灸足三里作用:温经散寒、行气通络强健脾胃、补气止泻扶阳固脱、升阳举陷
成年人受凉寒或积食引起的腹泻,如粪便稀如水样,或臭鸡蛋恶腥臭味。或天亮时五更泄(多发生于老年人)。泄泻后明显感觉轻松。(宜灸)
急性腹泻:在不烫伤皮肤的基础上,温度可适当调高。灸的时间6~8小时,每天一次。
慢性腹泻:按腹泻灸及艾针灸的说明书使用。
严重(危重)腹泻:按常规治疗,可配合使用腹泻灸和艾针灸。
误食食物引起的中毒性腹泻:一般由于吃了含有毒性,或相克的食物导致中毒性腹泻。或者吃了一些不干净的食物(多发生于夏季),腹泻灸主灸神阙穴,灸之前用刺络的方法然后拨罐。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泄泻有五,乃脾虚、肾虚、湿寒、湿热、食积也。临床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泄泻两类。泄泻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尤其是小儿脾胃功能发育还不健全,容易出现小儿腹泻,影响小儿的发育。应注意饮食卫生,少食生、冷、辛辣、肥甘厚腻之品,还要注意腹部保暖,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
四哮喘灸
01
哮喘表现的形式:咳嗽加气喘、气短、气急、接不上气;频繁咳嗽,晚上加剧,呛咳、干咳这是变异性哮喘
02
得哮喘的原因:1.20%的哮喘会有家族遗传(过敏体质会导致)2.营养不均衡,比如吃海产品:吃鱼虾会异体蛋白增多可能得哮喘3.空气污染,新装修污染等致敏的物质(过敏源)
03
容易诱发过敏的食物(从重到清):海鱼、海虾》河鱼、河虾》牛羊肉》鸡肉
04
哮喘与肺、脾、肾有关
1)
(早期)肺喘:这是刚得哮喘的人,哮喘史不长,气急、气出、胸闷、咳嗽。很容易怕冷、出汗、容易感冒,受到一点点风寒就咳嗽、气喘,比正常人抵抗力弱一些。
2)
(中期)脾虚:不能吃太多的东西,吃多一点就会肚子不舒服,会轻重不等的大便不成形,会引起腹泻(虚寒泻),饮食不好,咳喘声音没力量,面色苍白,形体消瘦。
3)
肾阳不足(先天肾精不足导致肾阳不足):生长发育从出生到成人比同龄人慢,怕冷,面色发暗发青,哮喘声音低,呼出的气多,吸入的气少,身体弱,四肢没有力量,有头晕耳鸣的情况。
05
寒症哮喘(冬季发作多)宜灸(哮喘灸主要灸膻中穴和身柱穴)
1)
肺脾气虚:怕冷,冷空气一来哮喘就发作(受寒),主要表现为自汗(一动就出汗),白天容易出汗,咳嗽没力量,不想说话,面色苍白,吃不下东西,反复感冒。这种是气虚。用艾针灸灸肺俞穴搭配。再加哮喘灸
2)
脾肾阳虚(脾阳。肾阳):不感冒也喘,主要表现在运动量加重后喘。有些气喘,面色苍白,气短,呼吸频率快,心悸,腿软没力量。孩子用艾针灸灸肾俞穴,大人用腹泻灸灸肾俞穴。再加哮喘灸
3)
肺肾阴虚(肺主皮毛,肾主骨):咳嗽时间长了多会有阴虚内热的情况,变异性哮喘就属于肺肾阳虚,以咳嗽的情况多见,喘促的情况不多见,即使有喘促也无力量、面色潮红、手脚心热,主要咳嗽频繁发作,有痰咳不出。晚上容易盗汗,消瘦,气短。
※涌泉穴(补阴虚)孩子适用用艾针灸搭配,再加哮喘灸
※太溪用艾针灸搭配,再加哮喘灸
※三阴交成年女性最好用用艾针灸搭配,再加哮喘灸
注:热症哮喘(不宜用)(天气热,夏季容易发作)
面红身热、嘴干、咽喉红肿,有痰,痰鼻音重,黄痰,喘息有力量声音大
外寒内热的哮喘(用灸不明显,不宜灸)
外:流清鼻涕、鼻塞、打喷嚏、咳嗽、有痰、喘促
内: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咳痰黄痰或有痰咳不出
注意:无法辩症的哮喘,痰鸣音重用艾针灸灸定喘穴(双穴,大椎穴左右各1.5寸处)
寒喘的预防
1.变天前用艾针灸灸肺俞穴和大椎穴
2.避免过敏源
3.注意饮食,不要吃海鲜(鱼蟹虾等)
4.得过荨麻疹或者湿疹的人和犯病期间的请注意,生病期间要吃平和的食物、不容易过敏的食物。
五镇痛灸
镇痛灸(可以灸13小时)急性病可以24小时用2贴(就是连续贴),慢性病要24小时内用1贴,用法简单,用镇痛灸直接贴患处即可。
治疗范围
1.所有骨骼和肌肉病变,以疼痛为主的病症
2.退行性病变比如: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软骨质损伤
3.消化系统。以胃痛为主。比如:胃炎,胃下垂,胃病,糜烂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4.痛经
疼痛类疾病西医用
1.胺片类:疼痛难忍,恶性疾病后期会用,吗啡,可待因,都会有成瘾性,会引起肌肉的呼吸抑制
2.窄体性药物:激素类用药,特点是迅速缓解疼痛,抗炎效果很强,但是副作用很大,可能会骨质疏松,可能会虚胖,可能会内分泌失调
3.非窄体性药物:比如布洛芬,有强烈解热阵痛的作用,药性强时没有疼痛的感觉,但药性过了就再疼痛起来,治标不治本,不良的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肾毒性反应。和它相对应的有阿斯匹林,也有胃肠道反应,治标不治本
骨骼,肌肉病变分为关节病变,脊柱病变,肌肉病变(4到6天一个疗程中间间隔1-2天,慢性的用3-4个疗程,急性的冰敷过的24小时后可以用灸,没冰敷过的要48小时后用灸)
颈椎、腰椎、胸椎疼痛及痛经等用镇痛灸
1.手臂,上肢,前臂,手指间酸麻肿胀
※酸麻肿胀放射到手指尖:大椎附近或大椎向上1到2个椎体部位施灸
※没有酸麻肿胀放射到手指尖,从第三椎开始很容易发生压迫神经(麻),压迫血管(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的情况,有这种情况用镇痛灸上缘挨着后际发线灸
前臂到手指尖疼痛:加手三里穴
(也可以判断有没有神经压迫,比如说有颈椎病的人特别是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人你直接用手弹拨这个穴给她的疼痛是非常的强烈的同时会有这种酸麻肿胀的感觉放电感出现,迅速的,在整个手臂上产生)
2.经常落枕的人施灸不能动的一侧的肩井穴,这类人未来得颈椎病的可能性很大
3.肩周炎(五十肩)***※注意肩关节要在晚上用效果好
50岁左右这类的人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男性到了这个年龄段以后存在着有阳虚的情况,如果是女性到了这个年龄存在着有内分泌失调的情况
肩周炎病因是无菌性的炎症,叫肩关节周围炎,它肯定是不需要抗生素来消炎的,但需要的是热
※两个胳膊向上举,起来用镇痛灸直接灸肩峰(三角肌痛也是灸肩峰)
※手上举直接绕过头顶摸自己耳朵,有严重疼痛感,牵扯感,用镇痛灸灸肩胛骨或肩胛骨附近穴位
※用手背摸对侧的肩胛骨,摸不到的用镇痛灸灸锁骨外侧的下方位置
4.腰椎(直接灸于病变的椎体部位)(腰椎一共有5个)
第二腰椎在命门穴
第四腰椎在摸腰两侧腰带下方的两块骨头最高点处在腰后部画一条线,这条线的正中的上方便是第四腰椎
坐骨神经痛除了镇痛灸灸腰部痛点
※臀部疼痛加艾针灸灸环跳穴
※腿的外侧(胆经位置)加艾针灸灸阳陵泉穴
※腿的后侧加艾针灸灸委中穴
注意:像一些风湿类关节炎或者是我们讲的骨质增生或者是骨质疏松或者是骨刺,还有一些半月板的损伤或者是滑膜炎,只要听到这一类的关节类的疾病,直接用镇痛灸灸部位,如果说是我们膝关节的话,不要把药片对准膝盖骨,可以对准膝盖骨以外的在它的上下左右的地方灸
5.胃痛类镇痛灸直接灸中脘(注意:有黑便的血便的不能用任何灸)
6.痛经
原发性痛经(月经期间用4天,要连续用6-12个月经周期)
月经有规律的人在来月经的前两天开始用(前两天用一贴,前一天用一贴,来月经第一天一贴,来月经第二天一贴,连续循环6次)
月经不准,总提前的在来月经的第一天和第二天使用
,推后的在上月来月经的日子那天贴,连贴两天,然后等来月经了再用,也是月经的的第一天和第二天
继发性痛经
器质性病变引起来的痛经,比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子宫肌瘤,盆腔炎等,要先把器质性疾病控制住后可以使用。
镇痛灸使用禁忌
1.出血性疾病,孕妇不可以用,比如:血小板减少的,急性扭伤(有淤血不可用,淤血凝固了可以用),痔疮出血,血液系统疾病,胃出血,消化道出血,胃溃疡(胃溃疡以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为临床特点,常伴有暖气、返酸、灼热、嘈杂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在胃肠局部有圆形、椭圆形慢性溃疡)
2.高血压高的时候不能用(吃药正常时可以用),高血糖(高血糖的人皮肤很敏感,贴了灸自己有感觉时可能皮肤已经有泡了)
六艾针灸
艾针灸简介
[中国灸·艾针灸·三效合一]
通过热疗,灸疗,药疗,三效合一,三种功效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立体治疗,是一种没有毒副作用的绿色治疗。
[中国灸·艾针灸·五大核心技术]
(1)自动无烟发热技术。解决了传统灸法明火明烟的弊端。
(2)自动温控技术。[中国灸·艾针灸]把温度设定在46℃左右,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持久不断的保持高于体温10℃左右的温度给身体穴位提供热能。发热时间长达12-16小时。[中国灸·艾针灸]的温控技术是一项新的突破。
(3)纳米技术的应用。[中国灸·艾针灸]是国内率先将纳米技术应用在中草药的粉碎方面的企业。经纳米技术处理后的药物粒径达到或接近纳米级,这样就为药物的透皮提供了可能。
(4)临界溶解新技术。[中国灸·艾针灸]的灸药在常温下是固态,当发热体把药物加热到40℃时,药膏开始溶化、液化,这时分子活动加剧,为药物分子透皮创造了良好的动势。
(5)脂质透皮吸收新技术。解决了水溶和脂溶性透皮的融合问题。让药物分子的透皮率大幅提高。
注意事项
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儿童需在成人监督下使用;
2、勿用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
3、勿贴于破损皮肤部位;
4、外用贴片,严禁误食;
5、请务必安装产品详细使用方法或遵医嘱使用本品
6、使用中若有轻微不适或偶有皮肤表皮发红,通用即可自行恢复;严重过敏者请就医处理。
目录
1.丰胸
2.减肥
3.瘦臀、提臀
4.祛除青春痘、淡化色斑
5.感冒
6.神经性头痛
7.慢性鼻炎(包括过敏性鼻炎)
8.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
9.腹泻
10.便秘
11.高血压
12.糖尿病
13.失眠
14.颈肩综合征
15.骨质增生
16.腰肌劳损、腰扭伤、腰椎突出
17.风湿性关节炎
18.痛经
19.月经不调
20.慢性盆腔炎
21.乳腺增生
22.阳痿
23.早泄
24.小儿腹泻
25.小儿咳嗽
使用
方法
1.丰胸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乳根(双侧)字啊第5肋间隙,当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使乳房重新发育,给乳腺补充养分,达到丰胸目的,对预防乳腺增生也有一定效果。
膻中穴对调节体内气血平衡、疏通血脉、增肌强胸有特别功效。灸具有强壮和保健的作用的关元穴,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选用乳房局部的乳根穴通畅乳腺组织,使其丰满挺拔。
2.减肥阳池腕背横纹中点就是阳池穴的具体位置
三焦俞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
天枢(双侧)脐中旁开2寸。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血海大腿内侧,靠近膝盖旁边的2寸左右
帮助消化,减少体内多余脂肪
灸三焦经原穴阳池穴,和三焦俞以调节内分泌,抑制脂肪生成,属“俞原配穴”法。减腹部辅以天枢穴;减腰部辅以气海穴;减腿部辅以血海穴。
3.瘦臀、提臀环跳(双侧)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承扶(双侧)在大腿后面,臀横纹的中点。
三阴交(双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消除水肿、畅通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脂肪消耗
环跳穴可促进墩布血液循环,消肿瘦臀。承扶穴属膀胱经,灸此穴可排出臀部更多水分,消除肿胀。灸三阴交穴可调节机体内分泌,促进脂肪组织的消耗。
4.祛除青春痘、淡化色斑曲池:曲池穴的准确位置位于人体手肘弯曲有横纹的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足三里(双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使气血充盛、脏腑功能正常、阴阳协调,消除色斑和青春痘
灸阿是穴即色斑所在处,以热促进色斑的吸收。灸肝俞穴,可增强肝脏功能,有利于排毒养颜。灸足三里穴,健运脾胃、净化血液、解决淤阻。曲池穴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抗炎症的作用。配合合谷穴,对治疗热病有良好疗效。灸足三里穴,可治疗因脾胃湿热引起的青春痘。
5.感冒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印堂在鼻根最根处向上,两眉稍的中心位置
曲池曲池穴的准确位置位于人体手肘弯曲有横纹的凹陷处
足三里(双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缓解感冒症状。
大椎穴是人体诸阳之汇,统领一身阳气,可清热解表、通经活络。身柱穴是止咳平喘要穴。印堂穴属局部取穴,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解除卡他症状。曲池穴清热解表,善治外感热证。足三里穴为胃经大穴,和胃健脾,提升人体之正气。
6.神经性头疼太阳(双侧)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风池人体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
太冲(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能舒张局部血管,从而增加脑供血,治疗头痛。
太阳穴祛风通络,主治所有头痛。风池穴,可疏风通络、活血化瘀。风池穴主治一切风邪引起的风病,可熄风止痛。太冲穴为肝经原穴,主疏肝理气、醒脑开窍、镇惊凝神。大椎穴通阳化气,上呈头目,强于疏通经络。
7.慢性鼻炎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共1穴
印堂鼻根最根处向上,两眉稍的中心位置
肺俞(双侧)第3胸椎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双侧)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双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宣肺清热、清肝利胆,促进鼻部血液循环,改善鼻部的各种不适症状。
大椎穴主具有宣通一身阳气之功,可宣阳解表,抵制风邪入侵。印堂穴主鼻部通畅,局部加速鼻部空气流通,促进恢复。肺俞穴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肾俞穴健脾补肾,足三里穴调理脾胃,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8.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足三里(双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内关(双侧)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键之间。共2穴
期门(双侧)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调整局部气血,加强胃黏膜的抗损伤能力,缓解胃病症状。
中脘穴和胃降逆、健脾利湿、疏肝凝神,调理慢性胃炎。内关穴理气和中、镇静止痛,期门穴为肝之募穴,健脾疏肝、理气活血。足三里穴是调养脾胃的大穴,长期用穴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9.腹泻神阙神阙穴又名脐中,位于肚脐正中,属任脉。
足三里(双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脾俞(双侧)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双侧)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温中散寒、温养肾阳,缓解腹部不适。
神阙为治疗要穴,任脉、内通外联,承上启下,灸之可温补脾胃、扶正祛邪、培元固本。足三里穴调理脾胃重点穴,健脾强胃、除湿止泻之功,且能补虚。脾俞穴、肾俞穴补益脾肾,调理后天之本。
10.便秘神阙又名脐中,位于肚脐正中,属任脉。
大肠俞(双侧)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双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温补阳气、润肠通便,改善便秘。
神阙是阴中有阳的穴位,既有培元固本、益气固脱之功,又有滋补肾阴、补益精血之效。大肠俞为大肠背俞穴,加强大肠的功能。足三里调理脾胃重点穴,健脾强胃之功,且能补虚
11.高血压涌泉(双侧)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曲池曲池穴的准确位置位于人体手肘弯曲有横纹的凹陷处
内关(双侧)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键之间。
太冲(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调整机体阴阳、气血,降低血压。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特点是多气多血,曲池穴是大肠经合穴,气血充盈,高温刺激这两个穴位,可泻热理气降压。心包经之内关穴,可镇静宁神、疏经理血。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能够调动肝经元气。涌泉穴是滋阴补肾大穴,灸涌泉可以把阳气往下引,滋阴潜阳
12.糖尿病胰俞(双侧)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双侧)第3胸椎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双侧)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三阴交(双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补肾培元、健脾和胃,缓解糖尿病症状。
胰俞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效穴,可配脾俞穴、肾俞穴以健脾固肾、滋肾补水。肺俞穴清热润肺、生津止渴,调节上焦的功能。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清胃泻火、和中养阴,分别调理中焦的脾胃功能,和下焦的肝肾功能。且根据症状可自行调节三焦的用灸时间,共奏控制血糖之效
13.失眠内关(双侧)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键之间。
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三阴交(双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涌泉(双侧)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改善心脏微循环,有效地调节神经系统,治疗失眠。
心包经之内关穴,是调理心脏疾病要穴,可镇静宁神、疏经理血。心经之原穴神门穴,具有宁心安神之功。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补肝肾、健脾养心。肾经之井穴涌泉穴,有宁神开窍、补肾益精、舒调肝气之作用。
14.颈肩综合症阿是穴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
肩井(双侧)当大椎与肩峰段连线的中点上,前直乳中。
肾俞(双侧)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舒张局部血管,改善局部血流量,以达颈肩消瘀散结之功效。
灸阿是穴,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直接刺激病变部位,活血止痛。肩井穴为颈肩疼痛必灸之穴,祛风清热,活络消肿。肾俞穴通于肾脏,肾主骨,主强健筋骨、强肾固本。
15.骨质增生阿是穴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
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足三里(双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深改善血液的微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缓解骨质增生症状。
灸阿是穴,局部施灸,直达病兆,加速血液循环,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活血。肾主骨,命门穴可温通经络、强肾固本,主肾气之根本。足三里穴胃经大穴,调理肝脾肾,强化气血生化之源,加强生命的推动力。
16.腰肌劳损、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阿是穴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
委中腘横纹重点,当股二头肌肌键与半键肌肌键的中间。
深入腠理,扶正驱邪,缓解腰部各种症状。
灸阿是穴,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直接刺激病变部位,活血止痛。“腰背委中求”,委中穴壮腰强膝,舒筋清热。“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
17.风湿性关节炎阿是穴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
丰隆(双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风门(双侧)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消肿、止痛、散瘀、利关节之效,缓解风湿关节症状。
灸阿是穴,局部施灸,直达病兆,加速血液循环,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活血。丰隆穴化痰除湿利水,为祛湿要穴。风门穴是临床常用祛风穴位,配合丰隆,共奏祛风除湿之效。
18.痛经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共1穴。
三阴交(双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
调理冲任,改善体质,调节患者内分泌而治愈痛经关元穴属任脉穴,理气和血、培元固本;三阴交穴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滋阴补肾,调理经血,主生殖。肾俞穴用温灸振奋肾脏的元气,培元固本、益肾助阳,起到阴阳同补的功效。气血通畅、寒散阳复、湿祛热泄则经安。
19.月经不调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共1穴。
三阴交(双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血海(双侧)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温煦脏腑胞宫,打通任脉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调和,则经自如期。
月经不调,首要调理冲任二脉,关元穴是任脉的要穴,“冲任同源”,灸关元调理冲任、理气和血。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穴,肝主疏泄而藏血,脾主运化而统血,肾主水而藏精,灸三阴交健脾胃、益肝肾、调经血,血海属于脾经,脾主运化而统血,灸血海调理营血。
20.慢性盆腔炎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足三里(双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三阴交(双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阴陵泉(双侧)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缓解盆腔炎症状。
关元穴是任脉大穴,调理冲任,活血理气止痛。足三里穴为胃经大穴,三阴交穴为三阴经交会点,此二穴补益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此二穴与关元共调下焦,为妇科要穴。阴陵泉穴为脾经合穴,利水渗湿、健脾强身,主清利湿热。
21.乳腺增生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太冲(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恢复肝脏的正常疏泄功能,缓解乳腺增生症状。
灸阿是穴,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直接刺激病变部位,活血止痛。膻中穴是八会穴之气会,能够行气、解郁、通乳;肝俞配太冲,属于“俞原配穴法”,两个穴位结合,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22.阳痿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三阴交(双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补益肾气、行气活血,改善阳痿症状。
命门穴为督脉要穴,温通肾阳、强肾壮腰,补足一身之阳气。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调理肝脾肾,诸脏和谐,正气得复。气海穴主一身之气,气行则血行,气血充足,则肾精充盈。
23.早泄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共1穴。
三阴交(双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志室(双侧)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温肾壮阳、扶阳固脱的功效,改善早泄症状。
关元穴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穴,是人体元气的根本,用以振奋肾气。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补益肝肾,调理肝脾肾,以及脏腑功能。志室穴又名精宫,有固精收涩的作用。
24.小儿腹泻神阙神阙穴又名脐中,位于肚脐正中。属任脉。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足三里(双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健脾利湿,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改善腹泻症状。
神阙穴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之功,配关元穴,主治久泻不止。“肚腹三里留”,说的正是足三里对腹部疾患的重要性。足三里穴为胃经大穴,健脾和胃以及保健强身之功效显著。
25.小儿咳嗽身柱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孔最(双侧)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丰隆(双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小扶正祛邪,毛细血管扩张,利于灸药的渗透,改善咳嗽症状。
灸膻中可理气宽胸。身柱穴,能除胸中热,安心神,二者均可治疗咳嗽气喘。孔最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郗穴,是肺经气血深聚的地方,刺激此穴对于咳嗽、鼻出血等都有比较好的治疗缓解作用。灸丰隆,有祛痰镇咳的作用,主治咳嗽,哮喘。
使用方法首选需要对需要贴针灸的皮肤进行清洁,以免影响灸贴效果。
第一步:取出控温贴;
第二步:将控温贴边上的空心贴固定在虎口穴,在需要贴针灸的地方按摩1-3分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药物的吸收。
第三步:揭开贴片防粘膜,将贴片贴于相关穴位,按揉1~3分钟;
第四步:因本品与皮肤结合后会开始升温,感觉热热的,15分钟时粘孔控温,温度可根据纸张与粘贴面接触面积大小调节温度。(接触面积越大,温度越高)
七、护眼灸
适应症 1缓解眼部疲劳一般人群:学生,老师,白领,经常玩手机等用眼过度的人群
2医学1、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护眼灸可以缓解视疲劳
近视,远视:眼睛里有一块肌肉叫结状肌,它持续的紧张,结状肌痉挛会引起视疲劳。
散光的人群看东西时把眼睛眯起来,或者说是头轻轻往上仰着,这样子看东西就会觉得清楚点,眼部肌肉也非常的紧张的,所以他容易产生疲劳。
还有一部分人眼睛的肌肉力量不是很平衡。一方面和先天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和坐姿看东西的方式不太好,引起的肌肉力量不平衡。表现在:轻微斜视的人群及阅读或工作时坐姿不好的隐形斜视。
2、眼部疾患:如干眼症,青光眼、白内障。眼部的非气质性病变也会产生视疲劳。必须通过手术来治疗,引起的视疲劳症状可以通过护眼灸来缓解。
视疲劳的症状:1、短时间视力模糊,重影,双影,2、眼部烧灼感,干涩、怕光,眼泪减少,所有视疲劳的症状都可以使用护眼灸。
孩子近视,护眼灸能不能治好或者妈妈视力下降,用多少能达到效果?屈光不正,医院矫正,然后用护眼灸延缓视力下降,帮助恢复。对于经常玩电脑,手机的人,除了用护眼灸以外,还必须改变不良的用眼习惯。
眼睛是靠血来养的,经络分布是非常丰富的,能够把气血经络通,眼部循环好了,对近视,散光,干眼症都是有好处的。
眼睛模糊过几天就好了是为什么?通常眼睛痒就是原来眼睛就不舒服,用灸气血活了,会把眼睛自带的精液流通起来,如果流通不起来会引起眼睛不舒服。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缓解视疲劳的眼药水然后再用护眼灸效果会很好。使用几次之后,产生泪液的能力增强,自身的气血回来后再单独使用护眼灸就不会痒或者模糊了。
3、爱美女士:为什么会淡化眼圈和眼纹?冷敷里面有植物药物成份;冷热交替可以把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起来
使用方法1、早上冷敷热敷交替使用。早上起床后冷敷眼睛10分钟左右,既能提神,又能消除眼睛浮肿,缓解黑眼圈、眼纹、眼袋。冷敷眼睛后再做热敷,能让眼霜更好的吸收,从而淡化黑眼圈、眼袋、眼纹。
2、午睡前单用热敷既可以消除改善用眼疲劳、恢复睫状肌弹性、抑制视力衰弱、明目、又可以提高下午的工作、学习、生活效率。
3、睡前冷敷眼睛10~15分钟可以减轻眼睛疲劳,可以有效去除黑眼圈,减轻早起出现的眼袋浮肿现象。热敷能够改善眼部微循环、消除改善用眼疲劳、恢复睫状肌弹性、改善用脑过度引起的头晕眼花、健忘、厌食等不适感、减轻偏头痛、神经衰弱、失眠等脑疲劳综合症、提高工作效率、缓解黑眼圈、眼纹,消除眼袋。
普通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