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又名吊藤、钩藤钩子等,为茜草科钩藤属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带钩茎枝。
钩藤具有清热平肝,息风止痉的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风热表证之头痛目赤,斑疹透发不畅等。
味甘,性微寒;归肝、心包经。
1.主要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风热表证之头痛目赤,斑疹透发不畅等。
2.西医诊为高血压病、脑肿瘤、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神经性头痛、急性脑梗死等属肝阳上亢甚至肝风內动者及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属实热证者。
内服:煎汤6-30g。不宜久煎;或入散剂。
钩藤具有中枢性降压作用,可降低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两者不宜同用。
1.甘寒,有一定的清热作用。脾胃虚寒肾阳虚者,以及外感风寒,内伤生冷等证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2.有明显的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昏迷病人禁用;老年人和婴幼儿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3.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心动过缓、低血压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4.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孕妇及先兆流产者慎用。
5.高血压病人服用钩藤总碱治疗时,副作用轻微,个别出现心动过缓、头晕、皮疹、月经量减少等,但停药后可自行消除。
1.治疗小儿夜啼:采用蝉蜕钩藤散加减,钩藤、蝉蜕、白芍、木香、川芎、延胡治疗小儿夜啼有效。
2.治疗面神经麻痹:用芍药钩藤木耳汤加味配以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有效。此外,临床上还有用钩藤治疗链霉素反应、脚癣、百日咳等报道。
1.钩藤配天麻:钩藤清热息风;天麻息风祛痰,平肝止痉。二药合用,钩藤能减天麻之燥,平肝息风而无弊害。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头重脚轻,走路不稳,手足麻木。
2.钩藤配牛膝:钩藤甘寒,质轻味薄,清热平肝,息风止痉,并能降压;牛膝苦酸平,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祛瘀,疏筋通络,引血下行而降压。二药配伍,一清一补,清上补下,平肝息风并能降压。治疗头晕目眩,头痛头胀,半身麻木,膝软乏力等
3.钩藤配菊花:钩藤清泄肝热而平肝阳,息风止痉;菊花长于平降肝阳,疏散风热二药合用,一疏一清,平降肝阳,清热祛风。治疗外感风热或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
4.钩藤配薄荷:钩藤甘、微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作用偏于清;薄荷清热疏风,透疹清利咽喉、头目,作用偏于散。二药配伍,祛风热,利咽喉,平肝风。对于小儿初起风热,有预防抽搐之效;也可治疗风阳上扰之头胀头痛,头晕目眩。
5.钩藤配全蝎:钩藤清肝泄热而平肝阳,息风止痉,治疗手足抽搐,肌肉跳动;全蝎息风止抽,通络止痛,解毒散结,引各种风药直达病所。对于治疔频频抽动,手足震颤,疼痛的作用均强。二药合用,清热息风,通络止痛。治疗肝风内动,头晕,口眼歪斜,四肢抽搐,烦躁不安等。
6.钩藤配紫草:钩藤质轻味薄,有透发清热之力;紫草甘寒,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二药合用,透疹之力较强。治疗疹出不畅。
(以上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