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膏20克细辛10克炙全蝎5克白僵蚕10克
生白附子6克石决明15克制南星4克红花10克
明天麻9克甘草3克川芎5克吴茱萸3克
2功能:清热化痰,平肝熄风,活络止痛3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4用法:水三碗,入生石膏、石决明先煎半小时,后纳诸药再煎,细辛稍迟一些放入,虑取药液一碗药约-毫升,兑入鲜生姜汁3—5滴服之。
5方解:血管神经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表现持点是:遇劳累或情绪刺激而诱发或加重,发作时一侧或双侧头部剧烈搏动作跳痛、胀痛或刺痛,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烦躁等症状,其头痛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史,据其证候当属中医“头痛”、“偏头痛”、“偏头风”等病证范畴。病因多系痰热壅阻,风阳上逆,血络不和所致。故《内经》谓曰:“高颠之上,惟风可到”;先贤常曰:“久病多瘀,不通则痛。”头痛舒煎剂拟用生石膏配白附子、制南星清化痰热;石决明、明天麻平肝潜阳熄风;炙全蝎、白僵蚕属虫类灵动之品,搜风镇痉;红花、川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在上述诸药祛除风、痰、瘀等病本的基础上,配伍甘草、细辛、吴茱萸之类上走清窍以缓急止痛。姜汁佐服,和胃气助药力直达病所。诸药合用,清化痰热,平肝熄风,活络止痛。经上百例验证,效果颇为理想。
6加减运用:湿热偏甚舌苔黄厚者,加川连3克、夏枯草9克;痰湿重苔白厚者,加制半夏9克、茯苓10克;风阳妄动伴见眩晕者,加白蒺藜10克、珍珠母30克(先煎);呕吐者,加煅赭石10一20克(先煎)、生姜3片,气虚加黄芪15克、太子参10克;血虚加白芍10克;病久瘀甚者,加丹参15克、赤芍9克;前额痛加白芷6克,后头痛甚加羌活9克;左侧痛甚加柴胡5克、连翘9克;右侧痛甚加白芍12克;眉棱骨痛加嵩本6—9克。
7典型病例:杨××,男,21岁,南京某化工厂汽车司机。年11月8日初诊。自诉:头痛五年余,或前额或后头或巓顶而不定,痛时呈搏动性跳痛,甚则伴有恶心呕吐,兼见眩晕、失眠、烦躁、纳差等症。经CT、脑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均未有明显改变。刻诊:头痛以左侧为甚,失眠,眩晕,烦操,舌质稍红,舌苔厚腻,脉象弦滑。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可记。确诊后,按基本方加减运用,每日一剂,分早晚煎服。服用三十余剂,病告痊愈。
8方歌:头痛舒用石膏辛,苔红萸麻石决明;星附僵蝎甘草入,顷刻能使头痛宁。
9按语:此方实为牵正散加味,寓祛风化痰,通络化瘀诸法在内。以其有多方面作用,故能适应多种头痛。
孟澍江简介孟澍江(一)。江苏省高邮县人,现为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及中医专家组成员、高等院校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日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孟氏17岁投拜名医王少江为师,研习歧黄医道。学医三载,业成归故里悬壶。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后留校执教,主讲伤寒、温病、诊断学、内科、各家学说等课程。
主编和参加编写了《温病学新编》、《温病学》、《温病学概要》、《温病学理论与临床》、《温病学教学参考资料》、《温病学全国函授教材》、《中医学概论》、《中医内科学》、《医学教育管理学》等专著20余部,并先后发表40篇学术论文。
孟氏从医五十年,其治学强调:博而约、学而思,知而改。临床擅长温热病及内、妇、儿科病证。对疑难杂证的诊治,尤以辨治血管神经性头痛、病毒性肝炎、慢性胃炎、中风后遗症、慢性肾炎、顽固性失眠、高热等病证有独到之妙。孟氏崇用汗、清、下、滋等法,其学术思想是:强调天人相应整体观,爕理阴阳;以养胃气为本,把握邪正消长,权衡祛邪扶正,一般不崇尚用补,信奉“气血贵流不贵滞”、“去病便是补”之说。
中医梦想汇实践·交流·分享 北京学生治疗白癜风费用北京治疗白癜风价钱